重振虎威 | 奋起吧,中山!

南方日报

最近,有件事让中山人五味杂陈。

8月初,中山公布上半年经济数据,生产总值增长0.9%。这个数字低于中山去年同期6%的增速,也低于周边不少兄弟城市。

让人有所安心的是,中山经济规模仍在,基本面没有发生变化;中山有很多大项目、大型基础设施仍在建设中,未来增量仍十分可期;中山围绕创新驱动进行了不少布局,新动能正在加速壮大。

但今年上半年大幅放缓的经济增速,仍让人不由忧思这座城市的未来。

问题出在哪里?

其实,上半年中山经济并非没有亮点。

制造业方面,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和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利润总额在上半年都实现了双位数增长,效益提升明显。

服务业方面,中山旅游业和餐饮业收入都有超过7个百分点的增长,接待过夜旅客增长了13.84%,

同时,在“三驾马车”中,中山上半年出口总额逼近1000亿元,增长高达12.38%。

亮点不容否定,问题更难以忽视。

上半年,中山二、三产整体陷入了低谷。其中,第二产业罕见地负增长1.5%,这个表现低于全省4.9%的增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双双告负,亏损企业数增长23.2%。

这些数据表明,中山制造业的持续增长确实遭遇了巨大挑战,不是少数行业高速增长所能对冲的。同期,中山第三产业表现稍好,增速3.8%,但与全省相比也有不小差距。

此外,中山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速也出现了负增长。其中,工业固投负增长高达38.2%,第三产业固投负增长达20.5%。这两个数字,令人对接下来中山的增长感到担忧。

这一系列数字不禁令人想问,中山怎么了?

跟自己去年的表现比,中山人会很着急;如果跟别人比,中山可能会更加心乱如麻。

举一个例子,福建漳州。

这个看似与中山扯不上关系,但经济体量相当、区位特色类似的城市,已经默默完成了对中山的事实性赶超。

2015年,中山地区生产总值超过漳州约242亿元。但此后,漳州保持了强劲增长。2016年,漳州就把与中山的差距拉近至77亿元。

时间一晃来到2018年,漳州地区生产总值已达到3947亿元,领先中山315亿元。短短4年时间,漳州就跑到了前面。这场可能没有一个中山人关注就悄然完成的反超,其实应该成为一道惊雷,回响在中山各级党政部门、党员干部的耳旁。

谁先谁后,仅是表面。更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漳州的经济地基更扎实了。例如,漳州把加大工业投资作为主抓手,2018年工业投资增长10.4%;而中山同期下降了10.3%。

地区生产总值等经济指标不能代表一切,但仍很大程度上反映着一个地区的社会活力、公共服务完善程度,深深影响着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因此,中山与其他城市谁超过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山自身的表现,以及对未来的影响。

中山人应该扪心自问,当年的“广东四小虎”之一,如今怎么了?

在同样的国际国内大环境下,有哪些主观、客观上的因素,导致中山、漳州两座城市出现了如此明显的差异?

未来,中山还会因为自己太慢,而被其他城市超越吗?

一想到这个问题,中山人就应该真的坐不住、跑起来。

中山人要马上动起来,但心里却不能慌乱。

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经济发展中出现各种波动都不奇怪。历史上,国内不少城市因各种原因出现过短期的低迷。甚至连一线城市的发展都曾经遭遇过质疑。但后来的事实证明,一时的表现不能成为判断一座城市前景的证据。

中山自身就有过类似情况。1997年,受亚洲金融风暴冲击,中山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项目合同比上年下降60%。但中山很快行动起来,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反观今天的中山,缓解、扭转多年来累计形成的问题,必然需要巨大的努力、一定的时间。

从这个角度看,面对上半年经济数据的低迷,中山人既需要有闻鸡起舞、日夜兼程、风雨无阻的行动力,也需要有愈挫愈奋、愈战愈勇、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的战略定力。

不过,现在有一件事必须得到正视:中山今年上半年的经济表现背后,必然存在更深层次的原因。

其实,中山市委、市政府对此早有清晰认识。2019年中山市政府工作报告分析了中山八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条就是“稳增长压力加大”。具体来说,包括重大战略发展平台缺乏,市场信心有待提振,产业投资乏力,发展后劲不足。

工作报告还坦承,中山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不高。这表现为创新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不够,重大创新平台、高水平大学缺乏,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仍处于爬坡越坎阶段,新动能未能真正挑起大梁。

这是对中山的深刻剖析,也是中山提前为今天开出的诊断书。只要时刻保持这样清醒的认识,中山就有希望。

直面问题,解决问题,中山最重要的是什么?

是那股独有的锐气,那股穿透了困难、穿透了时间,至今仍然打动世人的锐气。

财经作家吴晓波曾以“少年英雄出中山”来形容30年前中山改革创新之锐气、雄心和活力。

在卧虎藏龙的改革开放初期,靠着胸中这股锐气,中山开创了多个全国第一:第一个农村“万元户”、第一家中外合作宾馆、第一家中外合资大型游乐园……

那时的中山,孕育了威力、乐百氏、小霸王等一大批全国闻名的企业,走出了段永平、何伯权等一批“年龄不过30岁上下的少年英雄”。

凭借这股锐气,中山人建成了38个国家级产业基地、18个省级科技专业镇,形成了灯饰光源、红木家具等一批特色优势产业,打造出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家用电器等一批千亿级产业集群。

今年下半年,很可能是近年中山压力最大的一段时间。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全省各地会有更多新的落地举措。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氛围将越发浓厚,与中山昔日同为“广东四小虎”的其他兄弟城市和地区,更不会稍有懈怠。

可以想象,中山接下来将迎来更多审视的目光,甚至可能会迎来一些质疑的声音。要完成全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中山势必要面对巨大的压力。

面对这样的形势,今天的中山还有那股“少年英雄”一往无前的锐气吗?

罗三妹山上“不走回头路”的世纪强音犹在耳畔,新时代奋发争先的鼓点声声催人,中山没有其他选择,只能顶着压力追赶。

我们坚信,趟过激流险滩,就会迎来海阔天空。

更多阅读

中山呼唤重振虎威,东莞南海顺德带来什么启示

重振虎威|中山书记市长密集调研释放哪些强烈信号

与顺德一河之隔,千家中山企业不如一家格兰仕?

【撰文】赵越

【图片】叶志文

编辑 伍杰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