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日下午,湛江廉江市石城镇十字路村的广场上排起了长队,张颜英奶奶听镇里义诊服务队说自己的血压还算正常,脸上洋溢着笑容。广场的另一边,几个生龙活虎的小伙子在篮球场上挥汗如雨。“村里变化很大,路修好了、小洋楼盖高了,现在有很多活动下乡,大家觉得幸福感提升了不少。”村民钟志东说。
8月12日至14日,橙乡廉江迎来了新时代文明实践广东“七个一百”精品项目第二批下基层活动。志愿服务、节目展演、百姓宣讲、电影下乡……一系列精品项目接地气、有风味,做出浓浓的廉江味道。
接地气,开农民爱听的课堂
烈日炎炎,广东省现代农业廉江红橙产业园里一堂用乡音讲解的农业课在果园中进行着,石颈镇村民们听得津津有味,不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红橙是我们这里的主要产业。现在是施肥的关键时期,我就过来讲一讲怎么壮果促梢。”授课的廉江市石颈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林清告诉记者,“到田间地头上课会更生动,我手把手地给大家现场指导,这样就不怕他们学不会,因此他们很欢迎。”
在廉江有不少这样接地气的课。13日上午,良垌镇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李发钦在礼诗堂村文化广场上拿着自己带来的农药,给村民们介绍如何防治线虫。据悉,廉江市已举办培训班1000多场,农技人员、种养能手组成服务队走到田间一线授课促进农业增产。
一条村路,几片树荫,再加上几排参差不齐的凳子,靠这些,廉江市石岭镇村民们就能办起一场“板凳讲座”。13日,苏茅角村一隅的树荫下,石岭镇委书记林良友正坐在人群中侃侃而谈。“‘板凳讲座’是去年开始的。村里有一些老人听不懂普通话,用本地方言办这个讲座效果会更好。”林良友说。
强特色,做出风味廉江“菜”
12日晚,华灯初上,廉江市人民广场上人流如织,电影《红海行动》正在广场上免费放映。尽管天气炎热,来自周边地区的500多名群众早已入座。19时30分,离正片播放还有半小时,工作人员播放了廉江的公益宣传片。当音乐响起,橙乡美景一一呈现出来时,大家纷纷鼓起了掌。
这种有当地风味的廉江“菜”很符合当地人的口味。基于此,廉江组织“每周说唱”和“文化惠民大篷车”送戏下乡,与当地群众排演的3至5个本土节目一同演出,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讲好廉江故事。全市镇村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自编自演开展宣传文化活动1100场,观众达22万人次。
廉江市还挖掘了关泽恩、黄平民、梁安成、李毓莲等廉江革命烈士的故事进行宣讲;组织拍摄《红土热血》《九洲江畔党旗红》《从山底出发》等系列红色专题片进行播放;以本土历史人物为原型创作粤剧《户部黎公》《罗门忠烈传》,开展好家风好家训评选,收集整理优秀家训、家风资料120多份。
成体系,打通“最后一公里”
8月13日上午,广东省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早早地在良垌镇礼诗堂村文化广场搭起帐篷,摆起志愿服务台。义诊、食品安全宣讲、免费理发、免费维修家电……志愿者给村民们带来了内容丰富的惠民服务。家住良垌镇礼诗堂村的陈阿婆先是到义诊台测完血压、血糖,接着又到农业技术服务台前咨询防治线虫的问题。“很用心,很实用。”陈阿婆说。
今年初,在廉江市樱花公园,几名市民将不慎落水人员救起后,立即用平时学到的心肺复苏进行急救,挽回了溺水人员的生命。廉江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打造的“健康直通车”推出下乡义诊等惠民服务,开展医疗保险政策、急救知识普及活动。像这样,市民用学到的急救知识救人的事例在廉江还发生很多起。
廉江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运用“讲、习、评、帮、乐、庆、赛、展”八种形式系统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目前已建成1个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21个镇(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391个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
【撰文】南方日报记者 顾大炜 刘稳 见习记者 李梓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