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谈| 北大补录已退档考生,专项计划还是得精准点!

叮咚快评
+ 订阅

■编者按

河南一高考生今年以538分成绩,投档北京大学贫困地区国家专项计划,几乎“捡漏”成功,但北大以其高考成绩过低,表示要退回该生档案。此事引起关注后,北大方面回应称,招生办公室的退档理由不成立,北大将按程序申请补录河南已退档两位考生。你怎么看待此事?请看以下评析。

遵守规则更重要

张立美

高校享有招生自主权,有权决定招收符合本校条件的考生,也有权拒绝录取不适合本校的考生。然而,相比较高校行使招生自主权而言,高校遵守高考招生录取规则更为重要。

被北大三次退档的河南贫困生,相比较北大其他生源来说,确实不够理想,甚至可以说相当糟糕。但这名考生的高考成绩超过了河南一本线,符合国家专项计划招生录取条件。如果北大事先没有明确具体降分幅度,那么就应当严格执行国家专项计划的降分标准进行录取,而不是事后嫌弃超过一本线的考生成绩不理想。

再者,北大给出退档的理由相当荒唐,让人难以接受。且看这则退档理由:“高考成绩过低,根据我校教学强度,若录取该生,考生入校后极有可能因完不成学业被退学。本着以人为本,为考生负责的态度,特向贵办申请退档。”但该考生入校之后到底能否完成学业,北大不能提前预测,也就无法以这样的理由退档该生。

总之,这不是在行使高校招生自主权,而是涉嫌滥用高校招生自主权。北大方面不仅要按程序补录考生,而且必须给人家一个道歉。


退档也有情可原

斯涵涵

北大决定按程序申请补录已退档的2位考生,是在用实际行动维护高考公平,回应社会关切,这体现了舆论监督的力量,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值得肯定。

然而,“择优录取”是众人皆知的高考重要原则,摒弃一刀切、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也是深化教育改革的方向。高校如何平衡招录公平与招生自主权,乃至程序公平与结果公平间找到最大公约数,还存在不少疑虑。

毋庸讳言,这两名学生能够成功,不排除有“试一下”乃至“赌一把”的拼运气成分。此举并不违规,运气也足够好,但与第二志愿的考生分数相差130多分,也是不争的事实,对他们并不公平。进入北大之后,高手如云,学校担心该生跟不上进度,也有情可原。

目前来看,用一本线去设定执行国家专项计划不够精准。未来应该查漏补缺,提升政策的精准性,比如规定超出一本线多少以上,或者全省排名多少名以内,或者列出国家专项计划的一省贫困生分数表,对报考条件、录取条件等进行分层考量,精准招录,由此来确保“择优录取”的公平原则,进而实现更广泛意义上的教育公平与社会公平。


专项计划须精准

笃鲜

国家制定专项计划,充分考虑到地区发展之间的不平衡、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匀,初心是好的。但从这场风波中可以看出,其规则制定尚待完善,招生标准仍有疏漏。分数只比北大统招录取分数线低了区区几分,但又没敢尝试报考专项计划的考生,很可能因为错失就读北大的机会,而感到不公平。

国家专项计划有存在的必要,但还可以通过对招生标准的完善,让这种“优惠”更加有的放矢。例如,给予高校一定自主权,将录取分数线划定在该大学统招录取预期分数线以下固定分数段内(如低于北大统招录取分数线50分),或招生省份统招一本录取分数线以上固定分数段内(如高于河南统招一本录取分数线100分),即可避免出现退档这样的尴尬局面。同时,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专项计划分数线的监督,确保专项计划的招生发挥应有作用,尽可能接近教育公平的目标。

此外,各地教育部门以及各中学也可以加大对类似政策的宣传力度,在不干涉考生志愿的前提下,给予考生更充分的志愿填报信息参考。

【主持人】丁建庭

【邮箱】nfrbpl@126.com

【校对】洪江

编辑 李珩丹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