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承载几代人记忆的百年老街,每张照片都直戳你的内心深处......

顺德文艺
+ 订阅

华 | 盖 | 路

百年风雨华盖路

华盖路是大良街道的一条具有岭南特色的商业步行街。这里曾是顺德的商业重地,是顺德丝绸,龙江柳叶,玉阶绸缎、大良梳篦以及大良双皮奶等的商贸集散地,也是曾经的“第一购物中心”。华盖路毗邻岭南名园清晖园,游人在参观完清晖园后,可以漫步到步行街购物。

上世纪20年代以前华盖路被叫做笔街,因贩卖笔墨纸砚的商铺密集而得名。

到了二三十年代,时任县长周之贞对笔街进行扩建,更名为华盖路。扩建后的华盖路全长635米,宽14米。

华盖路旧貌

随着经济的发展,顺德开始拆除旧城墙、建马路,整顿铺户。1932年,华盖路完成了与南洋风格的岭南骑楼的融合,初步形成了如今人们熟悉的布局。

民国时期,华盖路曾密布蚕丝销售店,举办过蚕丝展览大会;上世纪60年代,顺德县第一百货公司位于此处;1974年附近建成顺德最早的凤城影剧院;上世纪80年代,华盖路成为顺德县城照相行业一条街。自新中国成立后,顺德县委会、法院、公安局、消防大队都位于华盖路附近。

后来,由于建设年代久远,基础配套设施严重不足,两旁的建筑物大部分已成为危房。

1998年4月,为了重现凤城老街历史风貌,顺德政府在保留历史原貌的基础上开始对华盖路改造,将华盖路改造成两公里长,融合岭南风情与欧式古典风格于一体的旅游文化商业步行街。街内设有国际名牌连锁店数百家,主要经营服饰,兼有百货、小吃,是逛街购物的好地方。华盖路虽然本身商铺还是小食店的人流量都远逊于广州上下九或北京路,但也有着其独特的特色。

昔日的民信老铺

如今的民信老铺

华盖路的文化故事

据文化学者李良晖先生介绍,现在华盖路民信双皮奶旁边的位置,过去有一座“贺兰古社”。在清朝康熙年之前,传闻在这个路段上,有“白骨精”出没。于是,当时天色一晚,行人就不敢走这条路,那些必须穿过华盖路的人,不得不在这条路的后面走出了一条“新路”,也就是现在的清晖路。李良晖说,清晖路在十几年前仍叫“新路”,这路名就源于这个传说。曾有人就这条路的名字说顺德人没文化,理由是“哪条路刚建成的时候不是新路”,殊不知,这条“新路”是这样得名的。

虽然“白骨精”的传闻对于现代人而言有些荒谬,但想必是有客观的原因才令行人走出了一条“新路”。至于传闻中的白骨精,后来被一个从江右到宝林寺来挂单的僧人德钦和尚施法收伏了,从此华盖路恢复安宁,才有了如今繁华的景象。

华盖路的现状与未来

虽然改造后的华盖路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收益,但“步行街不步行”、“有文化缺底蕴”的困扰也随之而来。

佛山市委党校副调研员何劲和是一位老顺德。在他的儿童时代的记忆里,华盖路有数不清的宏伟的骑楼。“现在改造没什么不好,只是说失去了过去的记忆。”何劲和说,如果华盖路能完全恢复原貌,再把美食、顺德丝绸、笔墨书砚、大良梳篦等顺德特色放进去会更好。

此外有网友评论称,“步行街不步行”是时候作出改变了,摩托车畅行步行街以及汽车违章停车都是华盖路面临的问题。

大良街道办一名负责人表示:“华盖路商业街有历史,但文化底蕴待加强。华盖路进一步改造方案仍在筹划,方案出台后有望让人们看到整个华盖路的发展历史。”

华盖路改造效果图

华盖里商圈改造项目以宝华巷片区为核心,东至宝华巷,西至华盖路,南至华盖直街,北至蓝田路,总用地面积约2.5万平方米。周边有清晖园、华盖山栈道、钟楼公园、华盖路步行街、酒店、公寓、学校、市场、书店等。

未来,通过对华盖路商业街片区的重新设计和改造,传承传统文化遗产的同时,融入更多新时代的经济、文化元素,起到激发大良老城区商圈活力的作用,从而拉动大良商贸发展增长。

素材来源:顺德人民政府网、凤凰网、珠江商报、、顺德城市网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