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座座桥,记载了东莞的几十年发展,今天带你“桥”一“桥”

东莞交通
+ 订阅

桥梁

在交通中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而敢为天下先的东莞人

在桥梁建设上有着许多让人自豪的“第一”

可以说东莞近七十年的桥梁建造史

记载了东莞的起步和发展

也承载着东莞的未来

今天

我们带大家回头“桥”一“桥”

△虎门二桥(郑琳东摄)

  从木船摆渡,到数桥飞架天堑变通途,70年来,东莞人以“敢为人先”的精神,在桥梁建造上,刷新了一个又一个全国乃至世界“第一”的记录,成长为靓丽“东莞名片”的一个生动注脚。

  时至今日,东莞全市有公路桥梁1505座,它们静静地耸立着在这座城市里,连接着城市的交通。它们中,有引领东莞进入“渡改桥”公路桥梁建设新阶段的万江大桥,有广东现存的最早铁路桥——广九铁路石龙南桥,也有全国第一座农民集资、征收过桥费的地方公路桥梁——高埗大桥,更有被誉为“世界第一跨”的中国第一座大型悬索桥——虎门大桥……

  这些桥梁身上,记载着东莞发展的故事,更承载着东莞的未来。

△广九铁路石龙南桥(资料图)

建国之初

仅存桥梁30座 过河主要靠渡船

  新中国成立初期,东莞仅存完好或基本完好的桥梁30座,“小河清清流淌,村渡轻轻摇橹”成不少老莞人出行的写照。修复战争期间遭破坏的桥梁,成为很长一段时期恢复生产的主要工作。

△麻涌渡船风光(网络资料图)

  直至上世纪60年代后,东莞逐步将各公路线路上的木桥、简易砖石桥等非永久式桥梁,改建成永久式桥梁。

万江大桥

引领东莞 开启全面"渡改桥"建设

  从上世纪70年代中期起,东莞跨入新建永久性大桥历史新篇。最具标志性的是,1979年建成通车的万江大桥。

  这座横跨东江支流的桥梁,与金鳌洲塔相望,是中国第一座用“顶推法”施工技术建造的公路桥梁。随后建成的中堂大桥,仍采用“顶推法”施工新工艺,竣工后获国家交通部工程质量银奖。

△万江大桥(资料图)

  但万江大桥的意义,不止于此。

  万江大桥建成后,东莞进入“渡改桥”公路桥梁建设新阶段。此后,江南大桥、石龙南桥相继建成通车,东莞公路工区所辖各公路渡口先后撤销。随着麻涌大桥的建成,东莞实现了32个镇街全部通公路。

  上世纪90年代,随着全市境内公路桥梁总座数和总长度连年大幅增加,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横水渡口逐步被取代,“摇橹出渡”退出人们的视线。

中国之

1979年初,万江大桥通车,是中国第一座用“顶推法”施工技术建造的公路桥梁,桥长456.5米,横跨东江南支流。

高埗大桥

集资建桥 体现东莞改革精神

  如果说万江大桥拉开“渡改桥”的序幕,那么1984年1月27日正式建成通车的高埗大桥则是东莞改革创新的象征。

△高埗大桥(资料图)

  高埗大桥承载着当时人们走出“孤岛”的愿景,是高埗每人10元砌出来的。对东莞人来说,高埗大桥不只是一座桥,它更凝聚着东莞人敢为人先、敢于创新的改革精神。它开创了全国第一座地方公路桥梁征收过桥费的先例,首创了“集资建桥,过桥收费还贷”模式,在全省乃至全国起到了一定的示范、带动作用。那句“想致富,先修路”的口号,也从高埗响彻全国。

△高埗大桥集资现场(资料图)

  这种敢为人先的精神极大地促进了东莞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高埗大桥的建成,为高埗及东莞改善投资环境,引进外资都起到了不可小觑的推动作用。以高埗为例,大桥的通车直接刺激工商业的发展,各种毛织、服装、手袋、电子、五金、建材、玩具、饮料、食品等工企业纷至沓来。

  高埗大桥全长169.36米,宽12米,为三跨度多孔径大桥。在建筑形式上,大桥吸收了古代赵州桥的敞肩式造型特点,很多地方运用石块砌筑,外形简朴优美,是一座混凝土面石柱墩结构公路桥。如今,这座高埗大桥已成为一座文物保护单位,新的高埗大桥在百米之处接力承担“一桥飞架南北”的使命,如同一对父子横跨于东江之上,继续承载着髙埗人“走出去”的梦想。

△新旧高埗大桥(程永强摄)

中国之

1984年1月27日,高埗大桥通车,开创了全国第一座地方公路桥梁征收过桥费的先例,首创“集资建桥,过桥收费还贷”模式。

虎门大桥

自主建造 “中国第一跨”成里程碑

  东莞人“敢为人先”的精神,还抒写在虎门大桥上。

  行驶在虎门大桥上的车辆非常多,但也许并不是很多人知道,这座横跨珠江东西两岸的大桥,是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特大型大跨度钢箱梁悬索桥,其主航道跨径888米,被誉为“中国第一跨”。由此,虎门大桥在中国建桥史上树立了一座重要的里程碑。

△直升机俯拍下的虎门大桥(资料图)

  随着珠三角地区经济高速发展,当时迫切需要修建一座横跨珠江东西两岸的过江大桥。

  虎门大桥的设计师、技术顾问强士中坦言, “虎门大桥的建设难点,一是跨径达888米,在全国还是第一个,无借鉴;二是珠江口的水很深,桥梁基础比较难做扎实;第三就是钢梁主梁必须十分坚韧。”

  “当时前来考察的国外造桥公司基本都认为,中国的工程师不可能在珠江口建造出跨度如此之大的桥梁。”虎门大桥辅航道桥项目总工程师王中文回忆说,大桥动工建设当日,项目部还提出了“生死存亡,背水一战”的口号。

  5年来,中国工程师突破了种种限制,创造了18项国际先进水平工程技术和工艺,终于建成了这座“中国第一跨”。

△虎门大桥(资料图)

  “虎门大桥的建设给厦门海沧大桥、江苏江阴大桥等大跨径悬索桥许多启发,为国内的桥梁工程师提供了宝贵经验。” 王中文说。

  运行22年来,虎门大桥在促进珠三角地区各城市互联互通和经济繁荣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虎门大桥车流量的猛增,以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推进,南沙大桥(虎门二桥)提上了建设议程。

中国之

1997年6月9日,虎门大桥建成通车,大桥全长15.76公里,主跨度长达888米,是国内当时规模最大的一座悬索桥。

南沙大桥

中国“智造” 频刷世界第一记录

  被称为“世界第一跨径钢箱梁悬索桥”的南沙大桥(虎门二桥),屡屡刷新桥梁建造世界第一的记录:两座超千米级特大跨度悬索桥同时建设属为世界首次;直径90米锚碇地下连续墙基础为世界第一;49.7米钢箱梁为世界最宽整体式钢箱梁;单次浇筑18000方混凝土,为世界单次最大方量的桥梁混凝土浇筑……

△虎门二桥(资料图)

  其中,南沙大桥(虎门二桥)成功研制了国产1960兆帕钢丝,推动中国桥梁从中国“建造”走向了中国“智造”。

  如今,南沙大桥(虎门二桥)蜿蜒盘旋、挺拔飘逸的身姿,飞架于珠江的碧波之上,恰似长虹卧波,助力广东乃至粤港澳大湾区的交通运行和经济发展。

△建设中的虎二大桥(郑琳东摄)

  对东莞来说,这不仅代表城市的制造实力,更代表改革开放创新的道路,在桥的那头不断延伸……

世界&中国之

2019年4月2日通车的南沙大桥(虎门二桥),两座超千米级特大跨度悬索桥同时建设属世界首次,其中坭洲水道桥以1688米跨径位列钢箱梁悬索桥世界第一,跨径世界第二;八车道钢箱梁全宽49.7米,是世界上最宽的钢箱梁悬索桥;成功完成世界最大规模的地下连续墙桥梁基础施工和桥梁史上最大规模的单次连续混凝土浇筑及质量控制。

南沙大桥(虎门二桥)主塔高260米,相当于90层楼的高度,高度为国内悬索桥第一;锚碇地连墙外径达90米,壁厚1.5米,面积相当于15个篮球场,规模国内第一。

东江大桥

首创结构 国内第一座双层公路桥

  在我国桥梁建造史上留下重要烙印的,还有东江大桥。东江大桥,是国内第一座双层公路桥,其上层为莞深高速,下层为环城路,这一独创的桥梁结构,在发展交通和节约国土资源上带来了新的突破。

△夜幕下的东江大桥(王东摄)

  每逢夜幕降临车流穿梭,东江大桥的路灯倒影在江面,流光溢彩。

中国之

2009年9月28日,东江大桥竣工运营。大桥采用首创的桥梁结构形式,是国内的第一座双层公路桥,为发展交通与节约国土资源提供了新的思路。

桥梁延续了道路

延续了东莞人对中国梦的不懈追求

东莞桥梁近70年的发展历程

让我们为东莞的桥梁建设技术惊叹

更为建造者们的艰苦奋斗、敢为人先而赞叹

东莞的这些桥梁

值得每一个东莞人骄傲

为了这一份骄傲

速度转发扩散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