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13日。
夜深了,时针指向凌晨两点。张翔舒展了一下眉头,耸了耸肩,准备结束一天忙碌的工作。这时,电话铃声响了,他又立刻正襟危坐起来。罗湖某小区停车场突发大火,需要他立即赶往现场。
这是张翔工作中的经常会遇到的场景。但他不是冲向火场救火的消防员,而是是深圳消防支队罗湖大队的火灾事故调查员。他就像火场中的福尔摩斯,在废墟中寻找蛛丝马迹,还原火灾原因,让灰烬开口说话。
火场中的“福尔摩斯”
一场火灾中,往往人们记住的是冲锋陷阵的“灭火英雄”。其实,在他们身后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群体——火灾事故调查员。虽说不及一线救火的危险性,但工作里也充满了辛劳和挑战。
2018年10月9日,公安消防部队统一移交应急管理部管理,原本属于公安消防监督大队的火场勘验职责落到了消防大队的头上。张翔和郑志彬临危受命,成为深圳消防支队罗湖消防大队的火灾事故调查员。10个月以来,他们走遍罗湖区里大大小小的火灾现场,尽可能接近真相,还原事实,成为火灾调查中的AB角,又像火场中的福尔摩斯和华生。
火灾事故调查员在调查中最信任的是什么?答案无疑就是“痕迹”。但是,要想在偌大的火场废墟里,发现起火的线索,就好比大海捞针。从熏黑的墙面、脱落的墙体到被烧毁的家具,在别人眼里这就是一片废墟,在张翔眼中那是隐藏无数线索的宝库,一条条线索都指向起火的真相。
一把刷子、数个物证牌、再带上测距仪、量尺、手电等工具,这就是张翔的百宝箱。当灭火的消防队员前脚离开火灾现场,张翔就要进场了。此时的火灾现场依旧危险重重,他要穿着高筒厚底水靴,戴上防护头盔和口罩,小心翼翼地在灰烬中抓着、刨着。
张翔告诉笔者,进入火场,他们会观察并记录每一个细节,查看燃烧情况和蔓延情况,推断起火部位。比如“水泥混凝土的耐受温度一般在600-800℃之间。越靠近中心火源,温度越高,墙体脱落程度就越严重。此外,起火点的墙体处会出现‘U字型’的燃烧痕迹,一般可以判断起火点就在这个痕迹下方。”
“每次火灾调查结束后,消防部门都要出具火灾事故认定书,这份认定书将会明确火灾的起因,所以搜寻证物、人员走访、制作笔录,任何一个微小的细节都不能马虎。”张翔说。
还原事实真相,让事故现场来说话
2月13日凌晨两点多,罗湖区某小区地下停车场起火,火灾造成37辆车受损,紧急疏散小区居民200余人,过火面积约520平方米,直接经济财产损失达到500万元。直到凌晨5时许,明火才被扑灭。起火原因到底是什么?一时之间,民间各种猜测和传言四起。
当张翔走进被封锁的停车场时,熏得漆黑的空间里尽是被烧成骨架的车辆,地面流淌着水,现场一片狼藉。“当时,我们设想有可能是电路短路、人为纵火、遗留火种或是汽车自燃引起的火灾。”他们一边走访目击群众,一边在余烟还未散尽的停车场里四处搜寻,逐步缩减范围,不愿放过任何蛛丝马迹。
在靠近起火点的位置,他们发现了一枚锂电池。其实当时在火场收集到了很多物证,这枚锂电池只是其中一个,还无法立即断定起火原因。直到罗湖消防大队将这枚锂电池送去司法鉴定,火灾原因才得以证实。经调查,最终确认地下一层停车场西北侧杂物房存放的这枚锂电池内部故障导致热失控,引燃了床底相邻可燃物,继而向杂物房和停车场其他区域蔓延成灾。
“尽可能接近火灾发生的原因,还原事实真相,让事故现场来说话,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张翔告诉笔者,火灾调查工作必须坚持严谨的取证、缜密的推理,必须经过一遍又一遍的核查、实验、分析,因为他们找到的答案,不仅关系到一次事故原因与责任,更可能决定着法律的裁决,关系社会稳定。
统计数据显示,从去年10月15日到今年7月31日,罗湖消防大队共接处警113起,其中火灾42起,同比去年同期60起下降了30%。“火灾事故调查员不仅仅是调查出火灾的原因,而是通过这些结果,发现现有的技术规范、材料设备的缺陷,民众生活习惯的缺陷,提出整改的措施,尽量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推动社会的进步,这些才是火灾事故调查员的真正职责。”张翔说。
【撰文】丰雷 邓子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