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大心细!医生在显微镜下为93岁老人做开颅手术

广东健康头条
+ 订阅

“我跟以前一样,什么都能吃,不痛了!”8月8日,93岁的方婆婆回医院复诊时,开心地告诉医生。

一年前,方婆婆右侧面部常常突发针扎一样的剧痛,病情逐渐恶化,每天都要发作几十次,疼痛变得像刀割,痛得吃不下饭的方婆婆在一年里瘦了20斤。

方婆婆被诊断为原发三岔神经痛,需要做开颅手术。为93岁的老人做开颅手术,难度可想而知。中山一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杨超勇闯禁区,在显微镜下完成了这项精细的手术。

术后,方婆婆的疼痛立即消失了!据了解,方婆婆不仅是主刀医生近千例手术中最高龄患者,也是华南地区最高龄的开颅微血管手术患者。

牙疼怎么治都不管用,原来是三叉神经痛!

一年前,方婆婆的右侧上下唇、口角、鼻翼外侧、口腔颊粘膜和下牙槽等脸部多处开始出现无明显原因的针扎样剧痛,疼痛评分达到8分(10分为满分),吃饭喝水常会触发,过两天就发作一次。

由于疼痛部位主要在口唇,得过牙周炎、口腔溃疡病的方婆婆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到口腔科就诊。医生检查后,认为她是牙疼,拔除了她的三颗龋齿后又给她种了牙,之后还进行了根管治疗。

但方婆婆的病情不但没有得到缓解,发作频率还逐渐增高。半年前,疼痛明显加重,每天都要发作几十次,吹风、走路、洗脸、说话等日常小事都可能诱发刀割样剧痛,疼痛级别达到9分,吃很贵的止痛药也无济于事。

吃东西成了方婆婆的巨大负担,食物入口就可能引发剧痛,更不用说咀嚼了。最艰难的一次,她对着一碗粥断断续续地吃了3个小时,还是没能把它吃完。自发病以来,她瘦了20斤。

在牙科医生的建议下,方婆婆转到神经内科就诊,医生诊断她是三叉神经痛。颅脑MR显示,她的右侧小脑的上动脉骑跨在右侧三叉神经脑池段,导致三叉神经受压,这就是她面部剧烈疼痛的原因。

为何三叉神经痛会让人感觉到是牙疼?中山一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杨超介绍,神经就好比电线,外面被一层绝缘体包裹。在颅脑发育的过程中,有些人的三叉神经与血管搭在一起,经年累月后外层磨损,神经就向大脑放出“电火花”,欺骗了大脑的知觉,让大脑误以为是远端面部神经受到伤害,从而导致了患者“牙疼”的错觉。

93岁高龄老人也不用担心开颅手术

神经内科医生给方婆婆开了一种叫做卡马西平的药物进行治疗,但方婆婆对这种药严重过敏反应,而其他药物止痛效果不佳。无奈之下,方婆婆转到神经外科就诊。

经过评估,医生告诉她,可以手术解决问题。7月12日,方婆婆被送进手术室,在全麻状态下接受了右侧三叉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

主刀医生杨超介绍,显微血管减压术是在颅骨上开一个仅有指甲盖大小的孔,医生就在这个小孔里像牙雕艺人一样,精细地分开三叉神经与血管,在它们中间放一个“减震垫”,阻止二者的摩擦。

“以往的伽马刀、球囊压迫等治疗手段,往往以阻断神经感觉、面部麻木的代价换取疼痛消失,术后常影响患者咀嚼功能,疾病复发率也相对较高。”杨超说,而显微血管减压术并发症发生率非常少,复发率低。

自2013年起,杨超已成功开展了近千台血管减压术,但为93岁高龄患者进行手术,还是第一次。老人骨头脆弱,骨折后难以愈合,在患者麻醉后,医护人员摆放体位需十分谨慎,以免同一姿势时间过长压断骨头。

为了避免麻醉时间过长,导致患者认知能力下降,杨超请了五位医生做助手协助,手术的护士也多安排了两位,每一个步骤都精确到分秒,成功将平均时长3小时的手术压缩到仅1小时12分。

麻醉清醒后,方婆婆即刻感觉疼痛消失了。术后第一天,她就开始能吃稀饭了,第二天开始正常进食,第七天顺利拆线。术后八天,方婆婆顺利出院。

杨超说,许多高龄患者往往一听到开颅手术就觉得很可怕,其实在技术成熟、医生经验丰富的情况下,发生意外的可能性不大,而手术可以立即解决患者痛苦,显著提高生活质量。

【记者】李秀婷 实习生 程楚瑶

【通讯员】彭福祥 梁嘉韵

【校对】居伟强

编辑 李珩丹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