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两位中国设计师的作品——巴黎心跳(PARIS HEART BEAT)当选一场巴黎圣母院教堂设计竞赛的冠军,在网络颇受关注。
巴黎圣母院大火之后,如何复建,一直是全世界的焦点。为此,独立出版公司GoArchitect举办了巴黎圣母院教堂设计竞赛(The People"s Notre-Dame Cathedral Design Competition)。有超过56个国家200多名设计师投稿,投稿作品总数达226件,并有3万名网友参与投票。
8月5日,GoArchitect宣布了这次设计大赛的冠军作品,作品两位设计师是来自中国的蔡泽宇和李思蓓。这对情侣在刚刚过去的七夕火了起来,他们用一起做的“巴黎心跳”作品,让大家吃了一顿狗粮,被称为“最浪漫的方式”。
建筑高材生的巴黎圣母院情结
据了解,蔡泽宇2010年考入清华大学,2016年去了美国康奈尔大学继续深造。他曾在伦佐·皮亚诺意大利事务所实习,现就职于世界顶级设计事务所之一的芝加哥SOM。
李思蓓则是在北京工业大学读完了本科,与蔡泽宇一样,她后申请到康奈尔大学。目前,李思蓓也在芝加哥的SOM建筑设计事务所工作。
蔡泽宇去过巴黎圣母院两次,一次是儿时,另一次是在欧洲实习期间。思蓓在欧洲的志愿工作期间也去过巴黎圣母院。
在接受采访时他们表示,尽管他们在不同年龄,不同年份和不同背景下参观了巴黎圣母院,但他们有同样的感觉。巴黎圣母院宏伟,美丽和宁静的氛围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种力量让人们心灵感到震撼。
而巴黎圣母院着火的那天,蔡泽宇和李思蓓看到尖顶倒塌的视频,感到震惊,悲伤和遗憾。“这一建筑遗产不仅属于巴黎,更属于全世界。”为了表达对圣母院过去的最大尊重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他们不假思索地参加了比赛,用心打造了“巴黎心跳”这个作品。
用设计让巴黎圣母院与城市一起呼吸和跳动
蔡泽宇和李思蓓称,巴黎圣母院见证了巴黎800多年的历史。它燃烧,生存,与不断变化的世界共呼吸。这次灾难给圣母院留下了伤痛的烙印,这成为了历史上不可磨灭的一部分。
“我们相信2019年的大火将会给圣母院带来涅槃,标志着一个新的时代。新塔尖设计成多面镜,与镜面屋顶一起柔和地发射着周围的景观。每时每刻,这座建筑都会有新的外观,与不断变化的城市环境相匹配。通过反射,建筑、城市和时间之间建立起紧密联系。尖顶上漂浮着一个时间胶囊,每半个世纪开放一次。”他们对自己的设计进行了解释。
“磁悬浮装置保留了过去的记忆,也为未来的故事保留了空间。新塔尖代表了人类的记忆、存在和希望。时间胶囊有节奏地上下移动,与城市一起呼吸和跳动。塔尖的内部,利用玻璃的反射,则形成了一个“城市万花筒”,充分诠释了巴黎圣母院玫瑰窗的美和逻辑。”
【记者】王越莹 综合自钱江晚报 凤凰网
【图片来源】GoArchitect官网以及网络
【校对】黄买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