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均安南沙

均安乐园网
+ 订阅

南沙位于顺德均安东面,四面环海,北隔东海水道,东线与杏坛的马宁、北沙、海凌相望。南隔东海水道西线的新华、天连,东望中山小榄、东凤。境内没有山丘和高地,十字大涌将全境分成四个自然村,即安成、凌沿、永隆、四埠。全社区面积为15.1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4万亩,常住人口1.63万人,保留梁氏大宗祠、刘氏宗祠、洪圣宫、北帝庙、瓮缸庙、孔明苗、华光庙、观音圣母庙、龙母庙、财神庙、大圣庙、巡抚庙、天主堂等历史文化建筑。南沙完整地保留着从清代延续至今的中式传统婚礼流程,并以“南沙婚俗”之名申报“非遗”,2016年7月1日获批成为顺德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12月南沙被广东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评为“广东省卫生村”,2015年创建为省宜居村居。分享南沙部分村景相片视频。

点击图片 清晰浏览

天壹豪庭

星期日 南沙墟

街市

财神庙

肠粉档

南沙村使馆

凌沿,旧称番瓜围,清朝后期,有何、梁两姓先民从东马宁村迁入开垦形成村落。因村内筑有凌沙和沿沙两处堤围,1945年两堤围合并,称凌沿围,村沿围名,取名凌沿村。

刘氏宗祠

占地面积约100平方米。两进深,硬山顶,人字封火山墙,平脊,石柱,屋脊有鳌鱼,封檐板有花木雕刻,仿清代建筑风格。

洪恩坊 北帝庙

广盛路

四埠,旧称新围,位于南沙北部,东面与永隆村、南面与安成村、西面与凌沿村相邻,北面与杏坛镇隔海相望。清代中期,先有马宁谭木镇谭姓人到此开垦定居,后有梁氏迁入渐成村落。清咸丰十年(1860年)筑成新围,后又陆续筑起了东埒围、西埒围,大塘围,为抗御洪水,民国期间将四道小围联成大堤,定名为四埠围,村沿围名,取名四埠。

人口以梁、何、陈、谭姓为主。

东湖路

西洲路 

新围大道

县志记载:“咸丰三年(1853),三华乡梁姓三人移居南沙,是处地广人稀。同治初,梁姓筑一围堤于东北方,共西南则附合于南沙之大围,故名。是地曰新围,面积六百馀亩,以十之二为住宅,十之八为田畴。至宣统三年(1911),烟户已达二百馀家,人口约一千三百以上,俨成村落矣。”何氏和陈氏先民从杏坛马宁迁入。

四埠文化中心

梁氏大宗祠 赉成堂 赉读音:[lài]赐予,给予。

建于咸丰年代,1958年因社会缺乏建材,被拆除建材用于公共事业,1993年8月16日重建落成。

四埠 北帝古庙

大塘坊

关帝庙

大潭口

永隆,旧称串鱼围,位于南沙东部。清代后期,有先民从桂洲、均安、杏坛等地陆续到此开垦定居而渐成村落。为防御洪水,村民联合修筑了一条堤围,取名永隆围,村沿围名,取名永隆,寓意永远兴隆。

永康街 

天后宫

南沙小学

位于南沙永隆南路,2003年9月,由南沙片的四所小学(凌沿、安成、四埠、永隆)合并而成。学校占地面积305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300平方米。学校环境优美,共有30个教学班,是全日制公办小学。

安成,位于南沙南部,清代初期,有渔民发现这里土地肥沃,建茅寮居住,开荒垦殖,后有桂洲、均安、杏坛、小榄等地的村民为获得更多耕地,陆续移居此地垦荒,遂成村落。为抗御洪水,村民筑起“南安”与“永成”两道堤围,1946年两围合并,各取一字称安成围,村沿围名,取名安成。

安成旧街

新街

天主堂

来源:顺德漫游

编辑:家琪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