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一
叶牛平到大南海石化工业区调研
强调:全力以赴做好项目用地保障工作
1日,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叶牛平带队到大南海石化工业区调研,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精神,全力以赴做好埔洋新村建设、旧村搬迁和中委广东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二期用地征地搬迁工作,服务保障项目按计划推进建设。
当天,叶牛平实地检查了大南海石化工业区埔洋新村建设情况,现场指导解决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随后在大南海石化工业区管委会主持召开会议,听取埔洋新村建设、埔洋村整体搬迁总体情况和中委广东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二期用地征地工作进展情况汇报。
叶牛平指出,中委广东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是广东沿海经济带建设的重要战略性项目,也是带动粤东地区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项目,更是揭阳的“一号项目”。经过多年的努力,项目建设进入了“临门一脚”的关键时刻。当前,全力以赴做好埔洋新村建设、旧村搬迁和项目二期征地工作,是服务保障中委广东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推进建设、按时投产的重中之重。市征地搬迁工作领导小组、大南海石化工业区和市各有关部门一定要深入学习贯彻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精神,高度重视,负起责任,动员一切力量、集中一切资源,全力以赴推进项目用地征地搬迁工作,服务保障项目按计划推进建设。一要加快埔洋新村建设。坚持一切以群众利益为出发点,围绕“能不能交、如何交、群众满不满意”,精心组织,严格要求,文明施工,做实做细每一项工作,进一步提升埔洋新村整体形象,完善功能配套,严把质量安全关,做好后续服务,确保按时按质完成埔洋新村建设。二要做好埔洋村整体搬迁工作。大南海石化工业区要聚焦主业,切实担负起主体责任。领导干部要发扬“迎着困难上、顶着风浪冲”的精神,带头落实责任制、当好战斗员,带领全体干部职工深入一线,做到任务清、政策熟,热心、耐心、细心地做好群众工作。要依法依规开展工作,在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过程中理顺关系、推进工作。要在最需要攻坚克难的工作中检验干部、考察干部,让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干部得到奖励和重用,切实激励有作为、鞭策慢作为、惩处不作为和乱作为。要坚持公平、公正、公开、透明原则,确保整个搬迁工作顺利进行。要把维护社会稳定摆在突出位置,切实维护群众合法利益,坚决拒绝无理要求,严肃惩处破坏稳定行为。三要加快做好项目二期征地工作。按照征收补偿办法,加强沟通协调,整体推进征地各项前期工作,为项目顺利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市委常委江林生,大南海石化工业区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陈俊谦参加活动。
(记者 蔡泽青 通讯员 吉 宗)
要闻二
张科主持召开市政府党组会议
强调:稳增长 守底线 抓落实
1日下午,市委副书记、市政府党组书记、代市长张科主持召开市政府党组2019年第8次会议,强调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强化底线思维,扎实做好“融湾建带”和经济社会各项工作,以优异成绩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会议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讲话精神,传达贯彻中央政治局会议、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和市委常委会(扩大)会议精神,听取有关工作情况汇报,研究部署近期重点工作。
会议强调,要认真贯彻中央、省委、市委决策部署,围绕“融湾建带”,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狠抓落实,推进工作,确保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一要督导推进重点项目建设,集中解决项目落地建设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发挥项目带动效应。二要坚持一二三产联动,实施“暖企行动”,稳存量,引增量,减“散乱污”,培育创新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推动实体经济高质发展;坚持开前门、堵后门,规范提升房地产业,结合交通站点实行综合开发,大力发展城市经济;抓好“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以现代农业产业园为牵引,推动农业规模化成片发展。三要综合施策,精准做好财税工作,做到开源、节流、讲效益。四要加强生态环保工作,抓好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坚决消灭黑臭水体,确保榕江、练江水质稳定达标。五要加强社会建设,坚持底线思维,全面抓好意识形态、创文创卫、社会民生、风险防控、安全维稳等各项工作。
市政府党组成员参加会议,市领导方赛妹、曾瑞如列席会议。
通讯员
要闻三
黄旭华院士亲属观看《大国赤子》首演
并接受记者采访——
“他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干惊天动地的事,做隐姓埋名的人。1日晚,以“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为原型的大型现代潮剧《大国赤子》在揭东人民广场剧院成功首演,成为市民热议的话题。更令人振奋的是,首演当晚,从广州、肇庆、汕头、汕尾等地专程来揭的黄旭华院士亲属也到现场观看演出。本报记者第一时间采访了其亲属,听他们讲述黄旭华及其家族背后的感人故事。
刻苦求学 立志报国
黄旭华祖籍揭东玉湖新寮村,家中兄弟姐妹9人,他排行第3;妹妹黄牧排行第4,最小的两个弟弟黄绍赞、黄绍美是一对双胞胎兄弟,兄弟姐妹中大学生就占了6个。
说起三哥黄旭华,黄牧脸上溢满自豪。出身书香门第,秉承“崇德尚贤、立德为本”的家规祖训,父母的谆谆教诲,让黄旭华兄弟姐妹从小立志刻苦求学,长大报效国家。“我们的父母都是读书人,他们希望儿女都有出息,经常教育我们要读书识字明理,身怀一技之长,就算在经济最困难的时候,他们卖田卖地也要供我们兄弟姐妹几个读书。”黄牧说。黄旭华的求学经历,可以用“艰辛”“坎坷”“波折”来形容,从小勤奋好学的他,在汕尾读完小学,到了上初中的年龄,因当时日寇入侵,附近的学校都关闭了;为了寻求一个相对安定的求学环境,1938年,14岁的黄旭华辞别父母兄妹,孤身一人走了整整4天崎岖的山路,到了当时迁往揭西的聿怀中学就读。1945年抗战胜利后,黄旭华以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上海交通大学,并选择了造船专业。而妹妹黄牧为了支持三哥念大学,在家庭条件贫苦的情况下,毅然放弃继续读书深造,靠着当教师的微薄薪水补贴黄旭华上大学的费用,无怨无悔,期间还亲手缝制了一件棉袄寄给黄旭华,这段故事至今被家族里的人称赞。
隐姓埋名 以身许国
1958年中国启动了研制核潜艇的计划,34岁的工程师黄旭华被选调至北京,出发之前黄旭华并不知道自己要肩负的任务是什么,但是他到了北京立刻被留了下来。到那个地方,那个单位,只留下一个联系信箱,书信来往也比较少。也就是在这一年,和黄旭华一起被选中的29个人,成为中国第一代核潜艇人,服从国家的需要,从此隐姓埋名。“1957年元旦前,三哥回了一趟老家,母亲对他说以后要经常回家看看,他答应了,但谁知,此后30年却再也没能见上他,我们都不知他去了哪里。期间,我们还多次写信问三哥:”你在北京哪一个单位?你到北京去干什么工作?‘但他都没有回复!“黄绍赞回忆道。
采访中,黄绍美说起了一段往事,那是1972年,他跟胞兄黄绍赞到山西大寨参观后前往北京,三哥黄旭华已经在北京安排好招待所,到时兄弟见上一面,结果等来的是三哥工作忙,没有会面。身在党政机关工作的黄绍赞、黄绍美,对三哥的这次失约,非常理解,认为三哥一定为了保全国家机密才无法跟兄弟会面。30年来,黄旭华去哪儿,做什么事情,无人知晓。人们只知道,他的父亲去世了他没有回来,二哥去世了他也没有回家。直到1987年,老母亲收到了一本三儿子黄旭华寄回来的《文汇月刊》;她仔细翻看,发现其中一篇报告文学《赫赫而无名的人生》,介绍了中国核潜艇黄总设计师的工作,虽然没说名字,但提到了“他的妻子李世英”这句,这不是三儿媳的名字吗?原来黄总设计师就是30年不回家的三儿子!知子莫若母,黄旭华年迈的老母亲感慨地告诉儿孙、亲戚:“老三的事,大家要理解、要谅解!”
1988年,黄绍赞、黄绍美又一次见到三哥,黄旭华才向家人道出了实情,核潜艇技术被列为国家最高级别的机密,领导再三强调,一定要确保国家的机密,不容许泄露工作单位,而且要隐姓埋名、默默无闻,当无名英雄,进了这个领域,就得准备干一辈子,就连犯了错误也不能走,必须留在单位里打扫卫生。“在三哥的身份公开之前,我们对他知之甚少,后来通过媒体对他事迹的报道,国家对他的肯定,我们才渐渐了解他,是家乡养育了他,是组织培养了他,是时代造就了他,他是我们兄弟姐妹的榜样。”黄绍赞说。
誓言无声 牢记使命
2013年,黄旭华被评选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在此之前,他的名字隐藏在大海深处。60年前和黄旭华一起被选中的中国第一代核潜艇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一个甲子的风云变幻、人生沧桑,从头到尾、由始至今还在研究所“服役”的就剩黄旭华一个,退休的退休,离散的离散,只剩下他一个人。“为了实现毛主席说的‘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的宏伟誓言,为了祖国核潜艇事业更上一层楼,为了国家国防军队建设,黄旭华选择奉献终生 .”黄牧说。
2017年11月17日,黄旭华在人民大会堂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接见,远在肇庆的黄绍赞、黄绍美兄弟俩在电视上看到,感到无比温暖,又一次流下了激动的泪水。他们告诉记者,这是习近平总书记重视知识分子,尊重人才,重视科技发展的生动体现,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平易近人,尊老爱幼,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坚强保证。
2018年9月,撰写《大国赤子》剧本的作者揭东区文化馆馆长黄烈明,带着刚刚完成的剧本初稿前往湖北省武汉市“719”所拜访黄旭华院士,剧本创作获得了黄旭华院士的高度评价,黄老一字不改。随后,剧本接连送到黄牧、黄绍赞、黄绍美姐弟三人手上;在阅读剧本过程中,姐弟三人几度落泪,剧情深深打动着他们每个人。黄绍美说:“感谢揭阳市各级党政的高度重视,这个剧本非常符合实际,对黄旭华的事迹撰写很客观,研制核潜艇的30年,是我三哥人生中的一个重要片段,作者实事求是,写得感人至深;而且作品紧扣时代主题,当前全党上下正在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大国赤子》的上演,将对广大党员干部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这也是我们揭阳精神文明建设领域的一件大事,我很期待这部剧。”黄绍赞则表示:“这是一次了不起的创作,潮剧是我们地方优秀的历史文化,是一个古老的剧种,这次通过改革创新,以现代的手法来表现,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提升戏剧感染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以潮剧的形式演出,对于老一辈和新一代的观众来说,都是很容易接受,通过家乡戏唱家乡人,立体鲜活,在讴歌英雄人物的同时也更好地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重回故里 乡情浓郁
2017年9月28日,黄旭华院士偕夫人李世英、女儿黄燕妮、黄峻,回到玉湖镇新寮村省亲,看到热情的父老乡亲,他激动地说:“我是广东揭阳揭东玉湖镇新寮村人,我一直以我的家乡为荣,没有忘记!”
同样阔别家乡多年的黄绍赞、黄绍美兄弟俩,思乡之情也日益浓烈,虽身在他乡,但他们时刻关注新寮村发展,两人还于2014至2017年间,三次返回新寮,细细领略故乡的风土人情,看看新寮古村的发展变化。踏着脚下这片亲切的土地,面对热情的家乡父老,听到浓浓的乡音,黄牧、黄绍赞、黄绍美姐弟三人万分感慨。“新寮村是远近闻名的‘广东省古村落’‘省级新农村示范片’,是我们的根,父母常常教育我们‘树高千尺不忘根’,无论我们身在何方,取得多大的成就,都不能忘了养育我们的家乡。”黄绍赞表示,此行来揭,除了观看演出,他们还将回到新寮村,再次接受心灵的洗礼和教育。
如今,黄旭华兄弟姐妹几个都已步入耄耋之年,这几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一生秉承祖训、谨遵父母教诲,无论何时何地都不忘身为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用满腔热血报效家国,以实际行动弘扬中华民族孝老爱亲、团结互助、和睦乡里的传统美德。“平日一有空,我们与三哥会通电话闲聊家常,但从来不谈工作,这么多年不能在父母跟前尽孝,他一直很内疚,我们都非常理解他。当他被问道如何看待忠孝难两全的问题时,他说‘对国家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他始终坚守一个共产党员对党对国家忠诚的承诺,作为一个时代楷模,他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记者 黄 蕾)
要闻四
我市各地纷纷开展“八一”拥军慰问活动
畅叙鱼水深情 共话军地发展
连日来,我市各地纷纷开展“八一”拥军慰问活动,与部队官兵畅叙鱼水情谊,共话军地发展。
▲▲△榕城区
近日,榕城区组织两个拥军慰问团,带着全区人民的深情厚谊,到揭阳军分区、榕城区人武部及驻揭部队等地开展拥军慰问活动。
榕城区拥军慰问团第一分团向揭阳军分区全体官兵致以节日的问候并送上慰问品,感谢揭阳军分区对榕城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力支持,特别是在重点工程建设、“创文”、抢险救灾、扶贫济困、维护社会治安以及军民共建、创建双拥模范城等实践中,模范带头、无私奉献,以实际行动为民造福,作出重大贡献。榕城今天的发展局面离不开全体官兵的支持,将进一步深入开展创建双拥模范城和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活动,持续巩固和发展好军、政、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大好局面,在新时代共同展现更加精彩的新作为,创造更加扎实的新业绩。慰问团第二分团先后到32569部队和机务站,与官兵们深入座谈,详细了解官兵们的工作和生活情况,表示将一如既往地支持部队建设,进一步密切军政、军民关系,不断开创榕城区双拥工作新局面。
市委常委、揭阳军分区政委曹士阳对榕城区委、区政府的关心慰问表示感谢。他表示,近几年在榕城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榕城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良好成绩,这让部队全体官兵备受鼓舞,军分区将一如既往、责无旁贷支持榕城经济社会发展。
(陈星星 姚 晖 黄先鸿)
▲▲△揭西县
近日,揭西县组织多个“八一”拥军慰问团走访慰问驻揭部队官兵。
活动中,揭西县“八一”拥军慰问团到揭阳军分区、武警揭阳支队等部队以及揭西县武装部、县消防大队、县武警中队开展走访慰问活动,受到部队官兵的热烈欢迎。每到一处,揭西县“八一”拥军慰问团都代表揭西县委、县政府和全县人民,向驻揭部队官兵致以节日的祝贺,并简要介绍了揭西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揭西县“八一”拥军慰问团表示,揭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新成绩,离不开驻揭部队的关心和支持,希望驻揭部队一如既往关心、支持揭西县经济社会建设,推动军地双方共同发展。驻揭部队也分别介绍了各自的建设和相关工作情况,一致表示要继续发扬军民鱼水一家亲的优良传统,积极支持地方建设,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做到军地合力,军民同心,共同谱写新篇章,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
市委常委、揭阳军分区政委曹士阳,市政协副主席、揭西县委书记陈群峰参加活动。
(林志鹏 杨浩杰 曾海青)
▲▲△惠来县
近日,由惠来县有关领导带领的拥军慰问团,带着惠来县委、县政府和全县人民的深情厚谊,走访慰问武警惠来县中队、靖海驻军、揭阳海警惠来中队等驻惠部队官兵,受到部队官兵的热烈欢迎。
每到一处,拥军慰问团与部队官兵座谈,向部队官兵致以节日的问候,并向部队官兵送上节日慰问金和慰问品。在与官兵座谈时,慰问团称赞部队官兵积极配合惠来县开展抢险救援工作,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关心支持惠来县经济社会各项工作发展,希望部队官兵一如既往关心支持地方建设;惠来县也将尽最大努力,关心支持国防建设,解决部队官兵的后顾之忧。
(翁兴耀 黄卓奇)
▲▲△空港经济区
近日,空港经济区拥军慰问团到揭阳军分区开展拥军慰问活动,向广大官兵致以节日祝福,并送上慰问物资。
座谈会上,空港经济区有关领导代表区委、区管委会和全区人民向揭阳军分区全体官兵致以节日祝福和慰问,并介绍了空港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高度评价揭阳军分区在全面加强部队现代化建设的同时,积极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特别是在抢险救灾、扶贫济困、维护社会治安稳定等急难险重任务中勇于担当,表示将一如既往地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全力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不断深化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新局面,希望军分区继续关心、支持和参与地方各项工作,为空港经济区加快发展保驾护航。揭阳军分区司令员王俊代表全体官兵感谢空港经济区长期以来对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关心支持,并对该区经济社会各项建设所取得的新发展、新成就表示祝贺,表示将继续关心支持该区建设和发展,军地携手为推动空港经济区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作出贡献。
连日来,空港经济区还组织走访慰问驻地部队、区直机关退伍军人、部分在乡烈军属、残疾军人、孤老复员军人等,为他们送去节日慰问金和慰问物资等,营造拥军爱军的良好社会氛围。
(孙晓珊 林怡然 黄锐鸿)
要闻五
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普通高中优质学位
更好服务榕江新城加快建设和城市核心区扩容提质——
揭阳一中榕江新城学校筹建工作有序推进
教育是重要的民生工程,建设好揭阳一中榕江新城学校是当前揭阳教育领域的一件大事实事。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目前,各有关单位正紧紧围绕今年 8 月底前完成筹建工作、保障新学期顺利开学这一目标,倒排任务清单,明确时间节点,紧密协作,无缝衔接,依法依规,有力有序推进相关工作。
明确责任,成立六个工作组推进筹建工作
蓝图已绘就,号角已吹响。目前,一中新城学校筹建工作正在紧锣密鼓进行中。
为明确工作目标、责任,市委、市政府成立加快一中新城学校建设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并根据工作需要,成立了6个工作组:划转工作组、教师选调招聘工作组、招生录取工作组、后勤保障工作组、学校管理工作组、教学对接工作组;制订教师选调招聘、后勤保障、优化管理、教学对接等工作细化方案,明确工作目标、任务、措施和完成时限,以高效优质服务新学年开学为工作目标和时间节点,倒逼各项工作按时落实。
截至7月18日,一中新城学校已招收高一新生1148人。7月8日下午,从揭阳一中调派的副校长黄玩波到任一中新城学校校长,全面负责学校管理工作。7月15日,市教育局联合市人社局发布《揭阳第一中学榕江新城学校2019年公开选调、招聘教师公告》,计划通过面试等形式,公开选调、招聘61名教师,8月底前全面完成公开选调、招聘工作。目前,学校二期工程进入验收阶段,工程规划验收、消防验收、电梯验收等工作已完成或接近完成;揭阳一中和一中新城学校已进行了多次对接,并拟订了《一中新城学校优化管理工作方案》和《一中新城学校教学水平提升工作方案》,通过多形式沟通融合、借鉴优化、协同共进、共享提升,全面提升一中新城学校办学水平。
优化管理,全面提升一中新城学校办学水平
一中新城学校的发展定位和办学策略是什么?这是备受市民关注的话题。市教育局局长陈育文告诉记者:“新城学校将深度融合揭阳一中‘以人为本、继承创新、科学高效’的办学理念,追求‘揭阳龙头、粤东一流、全省示范’的办学目标,遵循‘育人素质化、教学精品化、办学国际化’的办学特色,践行‘制度化与人性化相结合,人文化与科学化相结合,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管理思路,积极探索新时代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背景下的学校科学量化管理模式,全面优化学校管理工作,提升学校办学质量水平,以全新的发展定位和办学策略,实现跨越发展。”
记者了解到,一中新城学校将在校务管理、德育管理、教学管理、学生管理、教师管理、评价管理、财务管理、安全管理等8个方面进行优化,全面提升新城学校的办学水平。
在优化校务管理上,融合揭阳一中的管理制度,强化一中新城学校的制度建设;融合揭阳一中的校园文化,强化一中新城学校的文化建设,争取2021年底前被评为“广东省文明校园”“广东省推广普通话和使用规范汉字示范学校”;加强品牌建设,实现品牌引人,争取2019年被评为“揭阳市一级普通高中学校”,2021年被评为“广东省一级普通高中学校”,并继续朝着“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高中”目标前进。
在优化德育管理上,建立班主任协同培训机制,实现一中新城学校高晓龙“揭阳市名班主任工作室”和揭阳一中廖杰彬“广东省名班主任工作室”的无缝对接,从一中新城学校选派班主任到揭阳一中“广东省名班主任工作室”参加学习培训,协同培养优秀班主任。
在优化学生管理上,融合揭阳一中的学生管理经验,健全一中新城学校学生管理制度;优化学生社团管理,组织一中新城学校师生到揭阳一中学习参与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和读书节等各类学生活动;学习揭阳一中创建“广东省示范团校”的经验做法,争取2020年底前将一中新城学校创建成为“广东省示范团校”。
高度融合,有效提高一中新城学校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如何提升一中新城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陈育文告诉记者:“一中新城学校与揭阳一中将进行深度对接,高度融合,在教育理念、课程设置、课堂教学、教育科研、教育评价等方面共享揭阳一中优质资源,通过建立教研共同体、支教、跟岗、培训等方式,有效提高一中新城学校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一中新城学校将全面贯彻揭阳一中的办学理念,遵循揭阳一中办学特色、践行揭阳一中管理思路、融合揭阳一中科学量化管理模式,通过对接、同步、交流、融合、构建新的教育教学模式,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有效提升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以全新的发展定位和办学策略,朝‘揭阳龙头、粤东一流、全省示范’的办学目标迈进。”
据介绍,在高考备考上,以揭阳一中高考备考经验指导一中新城学校备考,通过借鉴、协调、同步,逐步对接融合,达到备考工作同步化、高效化。一中新城学校同时适度保持自主化和针对性,在吸纳揭阳一中的经验上构建科学、高效的高考备考策略。在课堂教学上,以全面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为目标,努力探索“以人为本、多元开放、自主发展”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实效性。揭阳一中将通过学科示范课展示活动,让一中新城学校老师进课堂进行学习、观摩、参加评课活动;两校将分别以同课异构、集体备课等形式,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学习交流活动;揭阳一中教研组长、学科骨干教师将到一中新城学校进行课堂教学现场指导,指导各学科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在教研科研上,以教科研促教学,促教师发展成长,有效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揭阳一中的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将到一中新城学校指导教研组开展教研活动工作;两校各科组间实现教学计划、教案、课件PPT、试题、论文、总结等资源共享;两校开展联合课题的申报及研究工作,双方教师可以参与对方建立的课题研究工作;利用揭阳一中四个名师工作室,通过开展专项活动,提高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科研工作水平,促进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
百舸争流千帆竞,乘风破浪正远航。如今,一中新城学校的建设正有序推进中。空港一中具备5000人办学规模的硬件基础条件,揭阳一中是历史悠久、远近闻名的学校,将空港一中划转为市属学校,将有效整合市直学校优质资源,快速形成发展优势,实现市直普通高中规模和质量同步提升,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普通高中优质学位,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更好服务榕江新城加快建设和城市核心区扩容提质。
(记者 林旗华)
来源:揭阳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