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要乐城镇领村革命烈士陵园:缅怀120位农民自卫军战士

高要发布
+ 订阅

今天是“八一”建军节,

让我们一起走进

高要红色基地乐城镇领村,

了解一下领村革命烈士陵园背后的革命故事!

领村革命烈士陵园

高要乐城镇领村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高要农民革命斗争的策源地和指挥中心。1924年秋至1928年秋,乐城领村及附近乡村群众,在中共党组织的领导和彭湃、周其鉴等农民运动领袖的指导下,在以叶挺为团长的国民革命军第四独立团的支持下,开展了波澜壮阔的反帝反封建农民革命运动。伍腾洲、聂文波、谢忠等120位烈士用宝贵的青春和热血,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

高要区乐城镇领村现存有一幢建于晚清时期的伍氏祠堂,它是当年高要县第一区农民自卫军的总部。走进高要县第一区农民自卫军总部旧址,可以看到当年这支农民自卫军的旗帜,还有5顶书写着“一区农民自卫军”字样的竹帽。

据史料记载,1922年秋天,当时的高要县第一区(现在的高要乐城、河台、水南等三镇)发生严重虫灾,但是当地的恶霸地主不但不体恤乡亲之苦,反而强行加租,高要县第一区领村农民自发成立了西江地区的第一个农会组织,在聂文波、伍腾洲等农民的带领下,反抗恶霸地主谢达卿等人的欺压,开展减租抗租等斗争。

1924年12月13日,中央农民部为了加强对农民运动的领导,通知领村的伍腾洲等农民运动骨干,前往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亲身听取彭湃的授课。

1925年夏天,已经加入中国共产党的伍腾洲等人返回领村以后,迅速点燃了革命的火种,利用廖仲恺批准拨发的枪支,成立了高要县第一区农民自卫军,并将总部设在领村的伍氏祠堂。

反动武装制造惨案。由于当时的高要县第一区农会、农民自卫军四处发动穷苦群众反对压迫和剥削、减租减息,让领村的谢达卿等地主、劣绅又恨又怕,将农民自卫军视为眼中钉、肉中刺。

1926年1月3日凌晨,谢达卿等反动地主、劣绅纠集高要、德庆和广宁的反动民团1000多人,进攻领村、波河等村庄的农会、农民自卫军,致使农会会员、农民自卫军死伤惨重,制造了影响全国的“高要惨案”(又称领村惨案)。

“领村惨案”发生后,中共广东区委、广东省农协会在肇庆成立特别委员会,主任由周其鉴担任。

同年2月15日,叶挺带领驻守肇庆的独立团第二营来到领村,责令谢达卿等反动地主赔偿损失,惩办祸首。

但是反动地主等气焰嚣张,拒不赔偿,又纠集民团、“神打团”等5000多人,包围了叶挺独立团第二营驻地,双方发生激战。

虽然这次战斗以叶挺独立团、领村农民自卫队的胜利告终,但是数十位独立团战士、农民自卫队员牺牲。

1927年,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蒋介石在全国各地进行所谓“清党”、“清乡”,疯狂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

1927年8月初,当时的高要虽然跟全国各地一样,处于白色恐怖之中,中共高要党组织从领村等地挑选农民自卫队员,组成“高要县工农革命军”,准备在领村举行暴动,以响应党中央号令广东举行秋收暴动的号召,接应南昌起义军。

1927年8月13日,驻肇庆的国民党部队闻讯后纠合高要、德庆、广宁的民团7000多人,兵分多路进攻领村和邻近的波河村。

中共党员伍腾洲带领领村、河台和水南镇等地1000多名农民自卫军,与敌激战四昼夜,伍腾洲、聂文波等人牺牲,幸存的农民自卫军和群众于8月16日深夜突围。

国民党部队、反动民团攻进领村、波河村以后,在领村焚烧抢掠。

高要解放前夕,反动地主、当年制造“领村惨案”的罪魁祸首之一谢达卿闻风而逃,但是在当时的高要县永安镇境内被解放军抓获,谢达卿妄图跳入西江潜逃,被当场击毙。

为缅怀先烈们的不朽功绩,教育后人,1958年3月,高要县人民政府兴建乐城镇领村革命烈士纪念碑。1989年11月,该碑被高要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成为肇庆、高要干部群众和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基地。从2000年起,领村革命烈士纪念碑被列入肇庆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4年8月,这里扩建成为高要烈士陵园,安葬着高要区各地的106位烈士。

▲ 乐城镇领村革命烈士纪念碑。

相关文章推荐:

高要活道鳌头村:革命时期的“红色堡垒”

高要区新闻中心新媒体部制作

编     辑:黄绮雯

编     审:梁俏玲

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