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家台资电子企业扎根石碣30年,见证了中国电子名镇的崛起

精彩石碣
+ 订阅

30年前,石碣镇第一家台资电子企业——东莞东聚电子电讯制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聚电子”)正式落户,成为台企在石碣的第一个吃螃蟹者。从稻田泥泞路到滨江旅游休闲区,从传统农业小镇到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名镇,东聚电子见证了石碣这座电子名镇的崛起。

(东聚电子俯瞰图)

“名不见经传到跻身国际品牌

科技创新集团之列”养成记

从1987年11月起,台湾正式开放民众到大陆探亲与投资;1988年7月,国务院又颁布了《关于鼓励台湾同胞投资的规定》。这些政策促使当时受成本挤压的第一批台商来莞。1989年10月,叶宏灯接受台湾母公司致伸科技的委派,带着100万港币来到石碣,创办了东聚电子,开启了台资电子企业在石碣的发展之路。

01

从25人到1.5万人

回忆起当初选择落户石碣的场景,东聚电子总经理张振德表示,当时石碣的条件相对艰苦,街头尘土飞扬,由于没有桥,去市区要绕很远的路。但石碣投资经营成本和人力成本都相对低廉,更重要的是,政府的招商政策、开放务实的精神,坚定了东聚电子投资石碣的信心。

(第一批台企来石碣建厂的场景)

(东聚电子建厂之初)

1989年建厂之初,生产线员工仅有25人。作为第一批生产线员工,陈笑珍因为表姐的推荐,来到了东聚电子,“首先是台资企业环境好,工资也比其他企业高。从前是计件工资,东聚电子是计时工资,给了大家很大的动力。”

几乎同批次进厂的袁笑琼还说,自己从一名生产线员工到主管,实现了自身成长。很多东聚人都在这里成家立业。30年一路走来,不止有努力、有汗水,更多是成长和感动。

建厂第二年,员工人数成倍增长,到1990年8月,员工有近百人。在往后的发展中,从2000年的1000人左右增加到2007年的上万人,最高峰时员工人数达1 .5万人,目前稳定在8000人左右。

张振德在提到人员管理时说,东聚电子一直与广东省各大学院联系和配合,每年都有大量大学生来实习,为企业发展注入新鲜血液,提供了智力支持。“东聚电子重视人才的引进、培育及员工生涯发展。我们深信,人才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与财富,唯有培养高素质、高能力的人才,企业的发展才更具有竞争性、发展性和永续性。”

(东聚电子生产线)

02

从几百平米租用旧厂房

到购地兴建厂房

落户之初,东聚电子厂址在石碣第三工业区,只有1台面包车、1栋三层楼高的几百平方米的旧厂房和1条生产线。

从1992年开始,东聚电子新设一个厂,随后于1996年在刘屋买下150亩地作为总基地,如今在石碣有刘屋和明珠两个厂区。张振德提到,目前部分生产线正在实施“机器换人”,推进智能制造,一方面缓解人工成本上涨、招工难的压力;另一方面是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2003年购地建起第一栋新厂房)

(东聚电子沙盘图)

建厂之初,不仅是设备从台湾运来,连原料也是从台湾打包送过来的。随着业务量的迅速发展,东聚电子与国际大型企业合作,建立了更稳定的品质与生产效率,长期培养及带动了很多配合的供应商及协力厂,到现在周围还有几十家生产企业在他的产业链中,带动了整个石碣电子信息产业的持续发展。

03

从代加工到世界级高水平的

超级ODM 3C产品制造商

据介绍,公司自创立以来,即锁定3C产品的专业领域,凭借全球最先进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基于庞大高效的研究开发队伍,全方面注入"零缺点"质量观念,并拟定资本大众化、管理信息化、组织扁平化、生产效率化、研发市场化、经营专业化六大方针,迅速成长为世界级高水平的超级ODM 3C产品制造商。多年的积淀和发展,产品也从创办之初技术含量较低的电源器向电脑等高技术含量产品升级,产品涵盖了计算机周边、影像以及声学,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其中,扫描仪和鼠标的销量曾高居世界第一。

近几年,东聚电子不断加大投入,就地增资扩产,利用刘屋厂区内的空地,提高容积率,建设3个市重大项目,计划总投资合计8.79亿元。其中,投资3.64亿元的东聚电子增资扩产项目已建成投产,投资2.17亿元的东聚电子新型电子元器件增资扩产项目于2018年7月也建成投产。目前,计划总投资3.2亿元的东聚电子光学电子元器件增资扩产项目已于2018年10月开工,预计今年12月建成,预估生产蓝牙耳机(音箱)、相机模组、指纹辨识器、车载光学模块等产品,产值可达4.32亿元,增加就业2000人。

▲石碣镇委书记罗晓勤(左二)率队调研东聚电子重大项目

04

从自身发展到回馈社会

为全面践行企业社会责任,2009年,东聚电子成立“东聚奖教奖学金”,至今已累计捐出200余万,并将持续开展爱心助学行动。为了将捐款用在实处,自2017年起,东聚电子接连为石碣袁崇焕小学、实验小学更新价值各20万的教学一体机等设备,并将以此方式持续改善石碣教育办学质量,助力石碣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不仅如此,2009年、2017年向石碣人民医院捐赠救护车共3台,更是体现了东聚电子对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支持。捐赠仪式上,石碣镇委书记罗晓勤表示,东聚电子作为石碣镇龙头电子企业,一直以来发扬着服务社会、回馈社会的企业家精神,积极投身于医疗卫生、教育慈善等事业,在促进石碣经济繁荣发展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东聚电子对石碣医疗事业、教育事业的关心支持,体现了企业的社会责任。

百鸟朝凤

形成以电子信息产业为核心的产业群

“现在看来,当初的选择都是对的。从1989年初次来到石碣,到现在30个年头,这不只是东聚电子自身的成长,也是整个石碣的发展。如果用一句话表达我的感情,那就是互赢。”张振德笑着说,不仅是员工与企业的互赢,还是企业与政府的互赢,企业与社会的互赢。

“电子一条街”,以东聚电子拉开了序幕。东聚电子不仅自身扎根石碣发展,还充当台商到石碣投资办厂的“红娘”,坚定了台商投资石碣的信心。从1991年开始,台达、光宝等相继在石碣投产。台资企业的崛起,挑起了石碣镇经济发展的半壁江山,也成就了石碣电子信息产业的支柱,形成了以电子信息产业为核心的产业群。由台资企业生产的电源供应器、计算机键盘、变压器、扫描仪等产品产量稳居世界前列。

今天的石碣已踏上高速发展的快车道。这种群聚效应不仅有力推动了石碣镇的招商引资,还使石碣镇的电子信息产业形成了强大的配套优势、完善的产业链。今天的东莞电子信息有产业制造能力强、配套集群优势突出、高素质信息产业工人规模庞大、信息化应用需求基础坚实、政企学研体系初具规模、国际化优势明显、国际商贸能力强等特点。这是改革开放40多年沉积下来的产业优势,也有力推动着日后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

未来可期

助力“湾区都市、品质东莞”建设

面对日新月异的电子信息技术,东聚电子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更多先机?

张振德说,东聚电子始终秉承“创新驱动”“工匠精神”八字方针。一方面,积极发扬革新精神,主动拥抱“互联网+”,掌握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不断提升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推动产业升级转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先机。另一方面,讲求“工匠精神”。在产品结构方面,在政府的有效引导下进行转型。既往高端领域走,又见缝插针抢占细分领域。同时,重新改进工艺流程,迎合自动化制造的新趋势;花更多精力结合自动化制造的要求,进行重新定位,推动企业自身做大做强做优,为“东莞制造”插上腾飞的翅膀,助力“湾区都市、品质东莞”建设。

(精彩石碣 宜居小镇)

来源:精彩石碣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