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刀英雄连”连长黄茂发:青春留在军营 荣光一世相伴

潮州发布
+ 订阅

  1979年的那场战争距今已经过去40年了,但对于参加过这场战争的解放军某部的三连连长黄茂发而言,当年为保卫国家,冲锋陷阵、英勇杀敌的记忆,仍深深地烙印在他的脑海中。当年,黄茂发所在的三连也称为“穿插尖刀连”,像一把尖刀,直插敌巢,六战六胜,被中央军委授予“尖刀英雄连”的光荣称号。

  近日,记者来到黄茂发家中采访,曾经的“尖刀英雄连”连长,如今已经是一位古稀老人,但消瘦的脸庞上,仍有一种军人特有的刚毅。他向记者展示了他珍藏的军功章、荣誉证书。一枚枚勋章,烙印着一段段烽火岁月。摩挲着一枚一等功的奖章,他打开了记忆的闸门,给记者讲述起那段艰苦岁月中的一个个难忘片段……

  斩关夺隘 直指高平

  1979年2月17日,中国20万大军从东西两个方向对越南进攻,拉开了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序幕。在东线战场有一场战争至关重要,它就是高平战役,高平市是越南的省会城市,也是越北地区的军事重镇,想要攻入越南北部腹地,必须拿下高平市。

  当天下午,通往越南高平市的四号公路上黄尘蔽天,我军的坦克装甲车搭载着步兵“穿插尖刀连”,以排山倒海之势涌向高平。

  当时,黄茂发身为“穿插尖刀连”连长,正坐在第三辆坦克左甲板的最前面,目光炯炯地注视着前方。忽然,黄茂发得到消息:连队通过那羊十九号桥后,桥被敌人炸断,后续部队未跟上来,与此同时,连队与营团指挥所失去联系。

  此时,他们面临孤军深入的危险,是进还是等?“等,当然是稳妥之策,但军人的直觉在提醒我‘等不得’,等一分钟便会使敌人赢得一分钟的喘息。”黄茂发毅然发出命令:“继续前进!”当黑夜降临大地的时候,三连勇猛地插到了嫩山口。战士们仅用20分钟就攻下了弄梅隧道,打开了通向高平的大门。

  坦克又载着夺取弄梅隧道的战士们乘胜前进。来到南襄时,十五号路桥也被敌人破坏了,不到一百米的地段上,炸开了三个大深坑,每个坑宽5-6米,深3-4米,坦克无法过去,战士们只能下车修路。“当时我查了一下地图,从南襄到果岗最少要18公里,可是只剩下2小时可以赶路,每小时要9公里,只有快跑奔袭才能赶到。”黄茂发说,那时他耳边回响起团首长的指示——“在穿插中,无论有多大的障碍,你们只有四个字直插高平”,于是当机立断,向各排发出“跑步前进”的命令。由于有部分战士受伤,加上每人的装备重达30公斤以上,为加快前进速度,黄茂发要求除枪支、弹药、背襄、水壶外,每班留一件雨衣,其它物资一律丢掉。

  “时间就是胜利,快跑就是战斗。”战士们甩开双腿急速前进,连续奔袭18公里后,插到了果岗地区。全连有8人昏倒,大多数人脚打血泡,但无一人掉队。在马不停蹄奔袭2小时后,他们来不及休息,便出其不意、先发制人与越军的潜伏哨开战。战斗仅用了大约6分钟,共毙敌7名,俘敌4名,其余残存之敌逃亡博山主峰。

  歼灭守敌 夺下博山

  博山,距高平约七公里,主峰向西北延伸六个山头,是通向高平的又一道屏障。当时,越南军队在这里布置了一个加强连的兵力,严密封锁着高平的通道。2月19日下午3时左右,黄茂发接到上级下达任务:下午6时30分之前,将红旗插上博山主峰。接到任务后,黄茂发迅速回到连队,召集干部看地形,有计划地做好战前准备工作。

  进攻开始,黄茂发带领着三连向主峰正面发起攻击。部队刚刚展开战斗队形,就被山上敌人发现。半山腰的敌人不断往山下的三连战士射击子弹,战士们一下被压得拾不起头来。黄茂发发现形势不对,他举着望远镜,认真观察战争形势。他发觉,敌人正面的火力过于凶猛,如果正面攻击上去,三连势必会跟此前的兄弟部队一样,伤亡较大。分析好形势,他当机立断下了一个决定:避开敌人正面火力,从防守比较海弱的西南侧突破。

  黄茂发派出一个班向山头佯攻,吸引敌人火力。其他战士则分成多个战斗小组,交替掩护,多路冲击。当冲到山脚的注底部时,敌军设在半山腰的火力点突然猛烈地扫射着,压着战士们无法前进。黄茂发立刻发出命令:集中全连的无后助力炮迫击炮轰它!战士们集体冲锋而上,打得敌人死的死,伤的伤。“接近主峰时,敌人还想负隅反抗,在一个山洞突然喷吐两道火舌,企图阻止我军前进。我看看手表,离上级要求占领主峰只存半个小时。”黄茂发说,他把袖子一挽,命令无后坐力炮,瞄住了敌人打。无后座炮手只用了两发炮弹就把敌堡摧毁了,战士们一鼓作气往上冲。6时17分,黄茂发带领三连攻控制了主峰,比上级规定的时间提前了13分钟。

  在此次战役中,由于黄茂发指挥得当,表现出色,荣获个人一等功。

  高地激战 身负重伤

  3月2日,天刚蒙蒙亮,三连奉命从正面向山势陡峭、堑壕纵横的800高地发起了攻击。“据俘虏称,那里有一个‘青年突击队’的加强连防守,明摆着这是一场硬仗。”黄茂发告诉记者,在这场战斗中,敌军不但占据有利地势,火力又非常凶猛,我军有多位战士受伤。

  为了指挥重机抢占有利阵地,黄茂发置身于弹雨中。当黄茂发大声喊重机五班占领左侧发射阵地时,一颗子弹射进了他的右胸,擦伤肺叶,从肋下钻出。顷刻间,鲜血从他的伤口源源不断地涌出。卫生员替他包扎好伤口,要将他送下山治疗,他一手捂着血流不止的伤口,一手死死地抱着树干,虚弱的他不忘将前方凶险的战况告知通讯员。由于伤势很重,他晕了过去。“后期经过抢救,虽捡回一条命,但也留下了后遗症,右手手指伸不直了,无法发力。”黄茂发告诉记者,他负伤的消息,激励了战士们的斗志。

  经过三个小时激战,三连攻克了800高地,胜利的红旗飘扬在高地上。

  今年75岁的黄茂发,岁月改变了他的面容,却改变不了他那颗对祖国永远忠诚的心。谈起如何当一名合格的军人,他总结出六个字:能吃苦、不怕死。(记者 郑媛 实习生 柯艺萌)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