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峰期主干道平均时速23.1公里!广州为治堵放了哪些大招?

南方+ 记者

广州作为人口千万以上的超大城市,解决城市道路拥堵是一道必须要面对的难题。记者29日从广州市交通运输局获悉,广州市根据2018年新一轮交通综合调查和全市路网监测数据,广州市高峰期核心干道平均车速约23.1km/h,机动化出行时耗39.3分钟,公共交通机动化分担率61%,与国内同等规模的城市中如北京、上海相比,处于较好的水平。但广州作为人口千万以上的超大城市,交通出行需求巨大,部分区域、节点存在交通瓶颈,高峰期会出现一定拥堵情况。

近年来,广州的交通缓堵工作主要从加大交通设施供给方面着手,对广州城市交通存在的中心城区功能和人口高度集聚、机动车高强度使用等问题,采取综合性交通改善措施,在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创建国家公交都市。

同时根据城市交通动态变化的特点,建立起滚动开展微观交通拥堵点治理改善的工作机制,按年度排查城区常发交通拥堵点,研究改善措施并组织实施,持续减少道路交通瓶颈节点,提升道路服务水平。

治堵招数1:

“牵一全身”

全局思考加强路网规划建设

一方面,广州市交通运输局从全市道路一张网角度,研究提出一批弥补结构性缺失的道路建设项目,重点从高速公路网、城市内部主干路网快捷化、完善集散路网三个层次,初步分析各层次路网衔接情况及存在的结构性缺失问题,统筹提出完善路网结构的项目建设计划并推动实施。

以芳村大道南快捷化改造工程为例,该工程是为了完善南沙、广州南站到中心城区的快速路网的一个主干路网快捷化项目,项目建成后将完善区域的综合交通体系和路网结构,加强中心城区与番禺区、南沙区及南部周边城市的联系,提高区域交通的通行能力,有效支撑起白鹅潭地区的开发建设和平衡珠江两岸道路网的交通,切实为沿线居民提供便利的出行交通条件,解决人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另一方面,广州还将进一步加快推进在建道路项目的进度,提高路网整体通行能力。目前,市本级统筹的在建重点城市道路共42项,计划完工16项,各项目均在抓紧推进。广州市交通运输部门会同项目建设单位,强化施工组织方案编制,严把占道施工交通疏解关,加大力度协调征地拆迁,加强文明施工管理,以最大程度降低施工对周边道路交通的影响,并确保按期建成通车。

治堵招数2:

公共交通供给实现规模跨越发展

市民交通出行选择多样化

据广州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治堵工作中,公共交通的发展是一个重要方面。围绕这一点,广州主要做了三方面工作:

一是公共交通供给规模跨越发展,公共交通主导地位更加巩固。2019年上半年,广州市公共交通日均客运量1475.8万人次,其中轨道交通线路15条,运营里程485.7公里,日均客运量857.6万人次;常规公交线路1244条,运营车辆15298辆,日均客运量为614.4万人次;水上巴士线路13条,日均客运量为3.8万人次。

二是公共交通服务水平持续提升,日常出行需求得到更好满足,覆盖范围更广,运力规模持续增加,万人公共交通车辆保有量达到36.3标台/万人,服务可靠性逐步提高,其中轨道交通正点率达到99.97%,公交路权保障政策有效落实。

三是多元公交服务体系逐步形成,市民出行选择更加丰富,主要包含多层次轨道交通系统、定制公交如约巴士、“旅游+交通+文化”公交服务、“休闲+公交+智能化”出行服务、水上巴士出行服务。

四是公交路权优先有效落实,公交运行环境改善取得新进展。2018年广州市被交通运输部授予“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

治堵招数3:

微循环、微改造效果好

节省路上通勤时间,提高车辆的运行速度

广州市交通拥堵点治理微改造工作是全市缓堵工作一揽子措施中的一个环节,主要以微改造、交通设施品质化提升、交通管理水平优化提升为主,是城市交通微观治理的一项具体工程措施。

其中,微改造既包含了常规的工程和管理措施,例如拓宽车道和路口渠化改造,搭建片区微循环路网,完善道路交通指引和信息,优化调整交通组织和匹配车行道方向、数量,提升设施设置管理水平等;也包含了智能交通技术创新等措施,如根据交通流量动态变化规律对路段、交叉口车行道方向进行动态管理。广州先后实施了人民桥潮汐可变车道、解放北高架潮汐可变车道、广州大道—逸景路交叉口进口道可变车道、滨江西路—警官学院交叉口出口道可变车道等措施,在不进行道路拓宽改造的前提下,通过先进的智能控制手段,大幅提升了现有设施的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

根据改善后每年交通运行评估分析显示,微改造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节点交通流量平均提升10%—20%,能节省路上通行时间,提高车辆的运行速度。从2011年至2018年,广州市通过微改造措施治理和改善了超过100个主要的交通拥堵片区和节点。而今年来,通过初步梳理,加快推进至少24个交通拥堵点位、片区的交通组织微循环、交通设施微改造工作,力争年底前全部完成施工。

【记者】余秋亮

【图片】张波尔

【校对】杨远云

编辑 崔格僖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