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 粤剧的“老朋友”——曲牌

清斋汝舍
+ 订阅

粤 剧 的 “ 老 朋 友 ”——曲 牌

        新入坑的戏迷在初到剧场时,或许会疑惑“怎么这首曲子好像在别的剧目听过,那首曲子又好像似曾相识呢?”,这种熟悉的感觉,正是来源于我们今日要研究的对象——曲牌

        曲牌是传统填词制谱用的曲调调名的统称。俗称"牌子"。古代词曲创作,原是"选词配乐",后来逐渐将其中动听的曲调筛选保留,依照原词及曲调的格律填制新词,这些被保留的曲调仍多沿用原曲名称。

        粤剧音乐属于皮黄系统,其主板腔体又分为“梆子”“二黄”两大类,而在其中作辅体的曲牌体又可分为“小曲”与“牌子”。当中的“牌子”大部分起源于昆曲及弋阳腔,有部分广东民间礼仪牌子曲也被包含在内;而“小曲”则是广东音乐、江南丝竹小调、戏曲过场音乐及一些新编乐曲的集合。从类别上看,曲牌是指南北曲、民间小曲一类不属于板腔体结构的曲调,在戏曲内把本来的声乐曲改为器乐演奏,再逐渐演变成器乐曲牌。由于曲牌的强调相对稳定,后来人们就将曲牌填上不同的唱词。即使是同样的曲牌,当唱词、演唱速度和处理方式、演员发声和运腔……有所不同时,其情绪表达也有不同。

        传统填词制谱用的曲调调名统称为牌子。牌子为古代词曲创作,原是“选词配乐”,后来逐渐将其中动听的曲调筛选保留,依照原词及曲调的格律填制新词,这些被保留的曲调仍多沿用原曲名称,如【雁儿落】、【水仙子】、【山坡羊】、【上小楼】,遂成曲牌。

        第二种是根据剧情需要,在唱腔的前后或念做之间,为渲染特定气氛、烘托特定情绪而演奏的器乐曲牌。一般分为两类,一类加入锣鼓及唢呐,一类以丝弦为主,各种曲牌均有习惯用法,如【手托】多用于写书,【帅牌】多用于喝酒,【一锭金】多用于拜堂等。

        以下是粤剧中较常见的曲牌一览:

撰稿| 泳琳

附图来源| 中国粤剧网

资料参考| 《粤剧大辞典》音乐篇、 何平《论粤剧曲牌音乐的结构及其在唱腔中的运用》

欢迎投稿:qingzhairushe@163.com

报梨园之快讯

阅红豆之沧桑

传戏班之逸闻

听粤伶之心声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