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中山籍旅美作家苏炜,以边缘视角进行理想主义书写

中山日报

苏炜。 中山日报记者 缪晓剑 摄

若说文字展露着一个人的涵养,那么凝集文字、情感、思考的文学作品便是作家人生阅历最真实的映射和内心世界最个性的释放。作为在海外华文文学拥有不可忽视地位的中山籍旅美作家、学者,苏炜于上世纪80年代初的文学热潮中崭露头角,成为中国大陆留学生文学的先行者。在耶鲁大学任教后,他在新移民文学中绽放异彩。尽管创作跨度大,但理想主义的书写是他的创作主线,“边缘化”是他保持独立思考和个人风格的写作立场。在乡音未改的苏炜心中,年少时家乡中山滋养其身心,文学梦在此萌芽。虽在异乡多年,他始终保持着中山人的特质。故乡,是他文学创作的精神源泉。

人物简介

苏炜,笔名阿苍,祖籍中山古镇,1965年至1968年就读于中山纪念中学,1978年作为中国恢复高考后第一批大学生进入中山大学中文系,毕业后赴美留学,获洛杉矶加州大学文学硕士,并在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中心担任研究助理工作。1986年苏炜回国,任职于北京中国社会文学研究所,三年后再度赴美,现为耶鲁大学东亚语言文学系高级讲师。其代表作有《远行人》《迷谷》《米调》《天涯晚笛——听张充和讲故事》等。

学会不动声色地出人头地

1953年出生的苏炜祖籍中山古镇,1965年至1968年就读于中山纪念中学,虽然在中山生活的时间不长,每次回到家乡,苏炜都习惯性地说起粤语。回想起三年的纪中时光,苏炜坦言,那是他人生立志的阶段。

“我从小很活跃,曾当过电视台少儿节目主持人,身边人猜测我或许会走演艺道路,但同时我酷爱文学,从小学起就偏文科,幻想过当作家。” 苏炜坦言,真正把“当作家”变成一个可以实现的梦想是从就读纪中开始。“我在纪中读了很多书,甚至在全校作文比赛中拔得头筹,这让我发现了自己的写作潜能,觉得应该坚持写作之路。”中学时期,苏炜不仅明确了人生方向,还给自己定下“小目标”,并为之默默努力。从小体弱的他决心通过运动强壮体格,在磨练身心的过程中学会了要坚持、不放弃、不停留,这9字精神成为苏炜的人生信条。

1968年至1978年,苏炜在海南岛做了十年知青,随后,作为中国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考入中山大学中文系,毕业后赴洛杉矶加州大学留学。学成回国三年后,他再度赴美,现任教于耶鲁大学东亚语言文学系。他将人生每一步走得坚定而扎实,苏炜说,这源于他身上有着抹不掉的中山人特质——不动声色地出人头地,“中山人低调但有才华和担当,敢为人先敢做大事却保持谦逊、不张扬,这种特质深深影响了我。”

怀着“边缘人”心态进行文学创作

作为改革开放后中国大陆早期的赴美留学生,他在留学生涯中切身体会到文化冲击和身份认同的困惑,这让苏炜在所见所闻与亲身经历中不断思考,创作出新时期中国大陆出版的第一本留学生小说集《远行人》。“《远行人》写出了最早踏出国门的中国人面对世界的一种心理反应,其中好多篇都有真实的人物原型,勾勒出早期留学生的人物群像。” 苏炜认为,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使他的创作始终带着理想主义色彩,即使在偏写实的《远行人》中,也不难看出他蕴藏其中的对人性的关注,对人文精神的思考以及个人价值取向在文本中的投射。

他把理想主义的个人叙事体现得淋漓尽致的作品莫过于小说《迷谷》和《米调》。两部作品都以“文化大革命”为背景,但将奇特的想象与深刻的思考相结合,“人”与“人性”是小说的核心,“我注重个人叙事而非宏大叙事,把时代背景推到远处,把人性拉到前景,探讨什么是自然真实的人性。”苏炜介绍道。

谈起个人写作风格,苏炜用“边缘人”一词概括,“我有着置身中西环境各半的生活经历,算是传统和现代、中国和西方的一个结合体,所以怀着‘边缘人’心态做文学创作。”虽然边缘立场意味着区别于主流,但苏炜坚持为之,乐此不疲。在他看来,文学从本质上就是一种边缘写作,文学独立而自由的存在需要作家从边缘视角来观察思考。

“软硬兼施”提升创意写作能力

即使旅美多年,苏炜仍心系家乡,积极参加中山举办的各类文学大赛,不仅在首届“中山杯”华侨文学奖中获得优秀作品奖,还十分关注中山文学创作的发展。

苏炜认为,中山文化积淀深厚,同时拥有水乡的柔美和开放,中山人眼界开阔,喜欢“往外走”,深受水乡滋养的他们在外地基本能干出一番事业,而家乡的文化底蕴是海外中山人的精神支柱。

谈到中山的文学发展,苏炜建议,创作、写作和发表都需要鼓励机制。从硬件条件上看,中山已搭建起许多平台,以促进文化发展,如市文化艺术中心、文化主题公园、广场等,但软件条件仍较为欠缺。倘若软件和硬件都得到完善,将有助于鼓励文学创作,尤其是创意写作,或能较快助力中山文学发展。以他的经验,通过建立写作训练营,甚至作家村,鼓励本地和外地作家来中山进行创作,都是行之有效的提升途径。

作为耶鲁大学学者,苏炜常趁假期回国,到各地高校交流研讨,把海外著名大学的教育方法、教学思路与中国高校分享,互相学习借鉴经验。“中山也有几所大学,我希望能在时间、精力允许的条件下,把国外的优秀教育理念带到中山,尤其是‘创意写作’这部分,中山文学要出亮点,需从少年开始培养。”苏炜说道。

【见习记者】 王欣琳


编辑 廖冰莹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