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粉丝网红主播成骗子“帮凶”,直播诈骗700万!

南方法治报
+ 订阅

近几年,网络直播发展成了一个门槛低,收入看能力,“钱景”无限的职业。在这里,没钱没背景的年轻人,靠着做主播年纪轻轻就年入上百万上千万的例子比比皆是。7月11日,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联合网宿科技在中国互联网大会上发布了《中国网络直播行业景气指数及短视频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2018年我国网络直播行业景气指数稳步上行,短视频行业延续爆发式增长态势。

直播的兴起,一方面,帮助一些人发家致富了;另一方面,也助长了一些人的歪心思,想要通过不法手段去捞金……

被利用的流量 千万粉丝网红成“帮凶”

祁天道,快手的一个户外直播,在快手的户外主播圈里,祁天道显然也算个一哥,手上几千万的粉丝。靠着这批爹妈粉丝,让祁天道人气开始稳步攀升,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接触到了公益慈善。于是祁天道一边开始做着慈善,一边利用直播宣传自己做慈善公益的事迹。这样一来二去,粉丝更喜欢他了。纷纷给他打赏,都会觉得自己是把钱给祁天道让他去做出善。

随着粉丝快速增长,祁天道开始想挣更多的钱,于是他开始走向了诈骗的道路。他在某直播软件开设直播间时,为一个所谓“介绍兼职”团队招募兼职工,除了支付广告费用外,还收取其高额的服务费,提成每位用户入会费用的60%。但其实这是个以“兼职”为名,发展下线骗取入会费的诈骗团伙。通过祁天道直播,该诈骗团伙累计获利700余万。

最终,祁天道于今年6月因为涉嫌诈骗被抓,最近,在浙江台州庭审现场,法官当庭宣布:孟凡斌(祁天道)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结伙利用网络技术手段,虚构事实诈骗他人财物,其妻王婧参与期间诈骗团伙共计骗取人民币366万余元。孟凡斌参与期间诈骗团伙共计骗取人民币335万余元。数额特别巨大,其金额已经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66条第25条第一款,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应当以诈骗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千万网红一夜或成阶下囚,祁天道也正式被各平台封杀,光环不再。而类似这样利用“直播”实施违法犯罪的案例近期频频发生。除了借直播广告位招摇撞骗,甚至为黑产引流外。更常见的还属“直播售假”。

假货横行 直播新业态成售假新平台

一分钟卖出30万件、一天营业额破千万。网红直播带货正在创造历史上一个又一个的销售奇迹。同时也成为了时下最热门的电商售货的热门方式。场景渗透能力的增强,带动了短视频带宽暴增。此外,短视频“网红内容”和社交元素也带动了观众基数迅速壮大。然而,不少非法分子却从中看到了“商机”,隔着一道屏幕,经过滤镜的包装,他们正公然销售假冒伪劣商品,将成本低廉的商品高价售出以谋取暴利。

深夜玩着手机,突然刷到一位朴实卖虾大妈的视频。她拿着下面这红彤彤的烤虾,一边介绍这是自家做的纯天然无污染美味大虾。一边咔嚓剥掉虾壳津津有味地嚼了起来↓

家住上海的董小姐就没忍住这样的诱惑,花费198元,购买了一袋虾干。但没想到,收到货后董小姐傻眼了,这根本不是直播里那个又鲜又大的烤虾,而像是菜市场里无人问津的劣质产品。再仔细一看,好家伙,没有生产厂家,没有质量合格证,没有卫生许可证,就连生产日期也是贴个纸条加上去的,妥妥的一个三无产品。

当董女士想去联系商家退货时,却发现平台上已查不到订单信息及购买记录。商品页也已经下架维权无门,更可气的是这位卖虾大妈摇身一变,又在用其他账号“卖大虾”。

这就是前段时间曾一度引发热议的某短视频平台“大虾”事件,而这还仅是直播售假事件中一个小小的例子,类似这样在直播推荐下购买到假冒伪劣产品的事件层出不穷。

河南姑娘小婷在某美妆主播那购买了一盒“爆款眼影”,到手后却发现是平价替代的仿品;

厦门的小王在主播推荐下买了一双鞋,才穿了一天就开了胶;

还在上高中的苗苗吃了主播销售的美白丸,非但没白还拉了一周的肚子……

从山寨仿品、货不对版、虚假宣传、假冒伪劣……直播间里的坑是一个接一个,但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维权难。要么就是在平台购买后查不到订单、要么联系不上客服商家、要么商品直接下架。更有甚者,还有一些主播非但不配合退款退货还出言威胁。

这些公然售假、不良售后、虚假宣传的情况屡见不鲜,不仅侵犯了消费者合法权益,还扰乱了正常市场秩序,造成了非常恶劣的影响。

套路连环 售假成功的背后原因

目前,市面上一些直播和视频软件,都已开发出电商平台,面向广大的商户开放申请欢迎入驻,这意味着所有人都可以在这些平台上实现“商品变现”。

同时,在交付了一定的广告费后,还能得到平台相应的流量扶持,把商品推广给更多的人。

(媒体曾报道过某视频平台的商品投放广告模式)

然而,平台的主播带货模式却被不法分子钻了空子。一些运营公司甚至精心打造网红,组织团队制作宣传视频帮助一些商家“包装产品”,再花大价钱购买流量,最后高价兜售成本低廉的三无产品。

(某个运营公司提供的服务协议)

一方面,这些经过精心包装的网红在视频滤镜的美化下,为用户编织了一个美好的形象。

在经过专业的培训后,他们很擅长利用语言勾起用户的购买欲望,再加上夸大后的产品功效,让用户在刺激下产生冲动消费。

而另一方面,直播视频平台的用户画像其中超6成的用户来自三四线城市及以下,这些用户虽然收入平均水平不高,但闲暇时间多花费在手机上,消费意愿也较强。同时,由于这类型用户较一二线城市的用户而言,接收新兴资讯的速度会较缓慢,因此更易被主播蒙蔽,误信后产生购买。

除了上面提到的“直播售假”外,利用“网红经济”实施诈骗的常见手法还有以下这几种↓

·生日会回馈粉丝:一些由直播、视频平台捧红的“网红”,会在社交平台上发布消息称举办“生日会回馈粉丝”,引诱受骗者添加账号,再以“生日会返利”为名诱骗受害人付款。这类型诈骗的目标对象基本以涉事不深的90后,00后为主。

·美女主播诱骗刷礼物:如果天降一个美女主播做朋友,你愿意吗?但可惜的是,谈恋爱是假,诱你进直播间刷礼物套现是真。此类骗局针对目标基本为单身男性,通常犯罪分子是团体作案,培养感情后诱受害者进直播间刷礼物再拉黑。

据《报告》显示,直播短视频所覆盖的垂直品类会不断细分。据西瓜视频“金秒奖”观察,短视频直播有100余个细分领域在不断崛起。比如美食领域,除了食谱教学,还涌现了探店、开箱等内容类型;时尚领域在传统的美妆、穿搭之外,也有男性时尚、球鞋测评等类目。随着监管趋严,与生活方式相关的细分场景,因其内容安全风险较低、流量价值较高,或将成为直播短视频平台布局的主要方向之一。

这也意味着,随着互联网时代的不断进步发展,我们会越来越多的被动主动接触到不同领域的直播短视频,拥抱信息时代的同时,南法小编也不得不再次提醒各位,对于各类网红主播推荐的活动、产品都要理性评估,在未核实其真实身份信息时,切勿盲目跟从、轻易迷信,小心上当受骗,护好自己的“钱袋子”。

文章来源:守护者计划 酒泉网警巡查执法

编辑:王晓芸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