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分房睡,就像断奶一样,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如何陪孩子顺利度过心理断奶期,对家长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到底应该在孩子几岁时分房睡比较好呢?是顺其自然还是一刀切?如果孩子一直很抗拒分房睡还要继续坚持吗?……
这不,近日刘女士带儿子小宇来我院心理科咨询,孩子8岁了一直不肯分房睡,每次把他赶到自己的房间,没多久就哭喊着跑回来和自己睡,但刘女士的丈夫就强行把孩子赶去自己睡。最近小宇出现情绪低落、烦躁、易怒,上课也提不起精神,经常不做作业,还经常半夜惊醒、噩梦连连。
刘女士想到很多育儿书上说孩子到了一定年龄要分房睡,不然对孩子的独立意识和自我认知有不良影响,但看到孩子痛哭流涕的样子,心就软了。刘女士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我院心理科张国荣副主任医师在访谈中得知,小宇爸爸长期在外地工作,只是周末才回来一次,很少陪伴小宇,而且小宇爸爸性格较急躁,对孩子很凶,动辄打骂,甚至恐吓,小宇特别害怕父亲,所以很黏妈妈,一直跟妈妈睡,说怕黑,不敢自己睡。所以父亲强逼小宇自己睡,小宇感觉特别恐惧。
针对小宇妈妈对孩子分房睡的疑惑,张国荣副主任医师进行了详细分析并给出了建议:
如果孩子一直不分房睡,对性格有什么影响?
影响孩子的独立性,孩子的心理成长过程,就是一系列与妈妈分离的过程,从胎儿的分娩,到挣脱妈妈的怀抱独自行走,与妈妈分开睡觉,离开家到附近幼儿园,离开家乡到遥远的地方求学……在一次次分离的过程中,小婴儿逐渐成为一个独立成熟的个体。所以,当孩子具有可以独立面对黑暗、面对孤单的能力时,家长要及时给予分房睡,以培养、锻炼孩子的独立性,促进孩子的心理发展。
影响孩子的性别心理发展,孩子到了3-5岁的时候,开始发展性别意识,具有独占异性父母的性幻想,心理学术语称为“俄狄浦斯情结”或者“恋母情结”,所以我们会发现,在3-5岁期间,男孩子会更粘妈妈,女孩子会更粘爸爸。
如果不分床或者分房睡,男孩子就会和妈妈保持非常紧密的关系,而把父亲排斥在外,导致无法向父亲角色认同,心理上无法成长为一个男人,长大后易形成妈宝男,缺乏男性气概。
而女孩子与父亲关系太紧密,容易把母亲排斥在外,心理上无法向母亲角色认同,一直停留在做“爸爸的小公主”阶段,无法成长为成熟的女性,长大后易成为“大叔控”,恋爱时会找一些年龄较大、成熟稳重的“类似父亲”的男性作为男朋友,而自己处于被保护的“小公主”角色里。
孩子几岁了,可以考虑分房睡?
研究表明,3岁的孩子可以开始考虑分房睡了。
3岁以内的孩子因为没有完全独立生活的能力,会害怕黑暗,恐惧孤独,没有父母的陪伴睡觉肯定会害怕,如果强行分房睡,会让孩子缺乏安全感,甚至还会产生被父母抛弃的感觉,将影响孩子的性格和交往能力。
如果孩子不肯分房睡,有哪些办法可以用?
如果孩子在3岁之内的养育过程中,培养了足够的安全感,面对黑暗、孤独的环境,孩子有能力调整自己的情绪,那么,分房睡并不会遇到很多的困难。
但是,如果孩子在3岁之前的养育过程中(也有部分孩子的先天气质特点本身比较敏感、胆小),安全感不够,无法面对黑暗、孤独的环境而单独睡觉,就像本文的小宇一样,无法顺利分房睡,家长也不要强行分房睡,不然,本来安全感就不够的孩子,会变得更加恐惧、害怕,近一步破坏孩子的安全感。
那家长可以采用哪些方法和原则呢?
从分床不分房开始。凡事都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让孩子适应独立睡觉也不例外。父母可以通过先和小宇分床不分房的方法,让孩子慢慢适应和过渡到分房睡。父母不要失去自己的位置,即使父母一方因为工作等原因不能够经常在家,也要和孩子分床睡,就像小宇一样,即使父亲经常不在家,他也依然无法“占有”母亲。
培养孩子的安全感。父母稳定的情绪、接纳的态度、多陪伴孩子,孩子会慢慢“内化”父母的稳定情绪,有利于孩子安全感的建立,为以后的分房睡打下心理基础。而小宇的父亲,本来就很少陪伴孩子,又性格急躁,动辄打骂、恐吓,无疑不利于小宇安全感的建立。
培养孩子对床的情感。当决定让孩子分房睡时,父母可以尝试带孩子一块布置自己的小床,将孩子喜欢的元素与床搭配,让孩子通过布置自己的小床培养对床的感情,有熟悉并且喜爱的玩具陪伴不仅有利于孩子入睡,还可以消除孩子的孤独感,减少一个人睡觉的恐惧感。
固定的睡觉时间,培养孩子睡觉的仪式感。养成固定时间睡觉的好习惯,能够让孩子作息规律,更容易入睡。同时,家长可以在睡前让孩子刷个牙、换一套睡衣、说几句睡前语等,培养孩子的睡前仪式感,释放睡眠信号,以利于睡眠。
张国荣
副主任医师 心理治疗师 医学硕士
广东省临床心理专业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精神分析专业委员会委员
技术专长:
1.孕产妇失眠、产后抑郁症的心理辅导及咨询。
2.青少年厌学及心理压力的心理辅导及咨询。
来源:心理科
编辑:宣教科新媒体编辑部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