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水、广东粮,除了手机东莞居然还产这么多好吃的!

南方+ 记者

日前东莞举行的首届中国创新食品大会暨粤港澳大湾区食品创新品牌博览会(简称“食品会”)上,以“珠江水、广东粮”为代表的“广货”集中亮相:华美、永益、仙津、百味佳等逾300家粤港澳大湾区食品饮料加工制造业企业齐聚,携腊味、粽子、沙琪玛、蛋卷、调味品等上千款年度新品集中亮相。这其中来自东莞的企业占了三分之一。

很多人只知道华为、OPPO、vivo都产自东莞,但是不知道凤球唛的辣椒酱、华美的月饼、徐福记的酥心糖、雀巢的咖啡等这些全国消费者耳熟能详的产品同样来自于东莞。

目前,全国最大的苏打饼生产企业就在茶山镇的新盟食品;华美食品以日产330万个月饼成为全国名列前茅的月饼生产企业;位于茶山镇雀巢美极,是全球著名的烹调品生产企业;麻涌镇与天津港、张家港并列全国三大粮油生产基地,是华南地区最主要的粮油加工集散基地……

在珠三角,人们每吃5个肉丸,就有3个是东莞生产的;而作为广东传统“四大粉”之一,每出锅5碗米粉中,有4碗来自于东莞米粉生产企业。去年,东莞市食品生产企业高达1197家,同比增长10%,位列全省第三,仅次于广州和江门;规模以上食品饮料加工制造业增加值从2012年的102.26亿元增至2018年的110.79亿元。

记者发现,东莞食品产业发展之初,多为小作坊式的家庭产业,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不少企业从家庭作坊向现代化企业逐渐转变。同时,东莞也引进了一批优质外来食品企业,为本地食品产业带来新的技术与经验。

在食品会上,东莞市委常委、副市长张冠梓提出期许:“现阶段,东莞的食品产业酝酿发力,优化食品产业布局,延伸食品产业链条,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的‘食品名城’。”

image.png

品类丰富

全市逾千家食品生产企业

小龙虾锅巴、香辣蟹锅巴、香葱味锅巴......一系时下市场上最受欢迎的零食摆放在莞市傻二哥食品有限公司(下称“傻二哥食品”)的展位上,吸引了不少参会观众的驻足。

“为了留住现在年轻人的胃,结合现下小龙虾的市场热点,我们还研发了这款小龙虾锅巴。”企业董事长助理马超介绍,为了提升“鲜味”,我们还在原材料中加入了小龙虾肉进行烹制。

正是这样对产品的孜孜不倦的钻研和创新,傻二哥食品从一家小作坊蝶变成一家以生产炒货和膨化食品为主的现代化企业。企业董事长助理马超介绍,公司去年销售额1.5亿元,同比增长20%。傻二哥食品在东坑镇建有产业园,在松山湖和凤岗设立专卖店。

image.png

在傻二哥食品的展位的不远处,便是来自厚街镇的老牌食品企业——东莞市厚街同发食品有限公司(简称“同发食品”),该企业拥有30年制造生产玛仔(又称“沙琪玛”)的经验。

同发食品创始人陈锦祺介绍,玛仔是传统小吃,旧时因物资短缺,仅在逢年过节才有得吃。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同发食品在不断改良和技术改进,如今同发食品的玛仔除了传统的金黄色,还有红糖、巴旦木、南瓜仁、蔓越莓等多种口味,口感更细腻。今年同发食品还推出雪花奶芙等创新产品,获得市场的青睐。“由于系列产品的创新,为同发食品每年的产值带来15%的提升。”

image.png

除了很多“本土”食品企业参展外,还有不少“过江龙”食品企业参展。

华美月饼就是其中之一。华美月饼销售经理郑琳芳告诉记者,本次华美带来了苏式月饼、莲蓉月饼等。“为了符合市场的口味,华美经过反复调试,研发出甜度最大化满足南北方人口味差异需求的月饼。”

不仅是锅巴、沙琪玛、月饼,由于东莞食品产业基础雄厚,东莞腊味、道滘粽子、蛋卷、调味品等产业均蓬勃发展。据东莞市市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如今的东莞,食品产业积累了良好的基础,除婴幼儿配方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乳制品暂无食品生产单位外,32类中29类均有食品生产单位。同时,种类较为齐全,涉及到多个子行业,其中以饮料、烘焙、糖果、调味品、食品添加剂、粮油加工、冷冻食品等行业为主。

此外,在全市1197家食品生产企业中,还涌现出一大批创新型龙头企业,比如全球著名的烹调品生产企业雀巢美极、香港最大的休闲食品制造商嘉顿。

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即使传统产业逐渐式微,东莞的食品饮料加工制造业异军突起,稳居东莞五大支柱产业的宝座。据东莞市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东莞食品饮料加工制造业增加值从2012年的102.26亿元增至2018年的110.79亿元,常年保持正增长的态势。

image.png

东莞食品协会副会长、星汇展览服务公司总经理袁伟成说,食品行业是与“吃”有关的产业,在人们生活条件越来越好的情况下总体不会衰退。东莞很多食品企业都是在改革开放40年中成长起来,经营多年后有非常深的底蕴和品牌,形成稳定的销售渠道。东莞老牌食品企业也在不断更新换代,创始人及接班人持续为企业注入新想法,让产品更加契合消费者的偏好和习惯,产品销售额自然上涨。

厚植产业

建起齐全的食品上下游产业链

今年6月28日,东莞市市场监管局和茶山镇人民政府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推进茶山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根据协议,双方拟定在茶山镇全力打造“中国食品名镇”升级版、“广东省食品安全示范区”,提出了构建产学研创新体系、集成食企信息中枢、鼓励龙头企业融资上市等20条具体合作措施。

双方合作的背后,是促进当地食品行业提升的做法,也是当前东莞传统食品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

东莞食品饮料产业的发展要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初期,当时,该产业还处于萌芽状态,主要以家庭小作坊、乡镇企业为主,由于结构简单、设备简陋,当然导致名气也有限。

image.png

不过上世纪80年代后期,在改革开放的驱动下,全球的目光瞄准了东莞,吸引大量的外资进驻,也引进了当年最为先进的生产线。同时东莞本土企业抓住时机,由以往家族式逐渐向股份制转变,生产设备得到迅速更新,生产效率大幅提升,生产规模迅速扩大。

正是那时,外资企业东莞雀巢有限公司进驻茶山。作为东莞引进的首家世界500强企业,东莞雀巢自1988年成立至今已扎根东莞30年,期间历经5次增资扩产、升级改造,见证了东莞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县变身为“东莞塞车,全球缺货”的“世界工厂”的历程。

老牌食品企业徐福记也在相似的时期经历了企业的跨越式发展。1992年,来自台湾的徐氏四兄弟于1992年在东莞注册创立了这家食品企业。办厂之初,公司年营业额仅600多万元,产品全部出口,且没有自己的品牌。1994年,公司创建“徐福记”品牌,以新年糖果进入市场,奠定了糖点行业的营运基础,从此走上快速扩张之路。

image.png

过去30年间,东莞承接外资食品饮料产业梯度转移,孕育了一批本土食品配套企业,逐步建起日后全球最全的食品上下游产业链。如今,东莞拥有完善的食品饮料加工制造业链条,从原材料、辅料、加工机械、零配件、半成品加工、金融、物流、会展等多个环节较为完善,众多的上下游企业集聚,产业分工日益细化,形成了较明显的产业配套优势。

以落户麻涌的世界500强企业英联马利食品项目为例,作为全球各地主要面包市场的供应商,英联马利在酵母、改良剂、面团整理剂以及各类面包预拌粉方面的技术全球领先。

该项目的落户,标志着麻涌粮油加工产业链由初级加工向高附加值、精深加工、尖端技术层面拓展,也将带动该镇粮油加工产业链的完善。

中山大学经济系教授林江认为,东莞食品产业形成完善的配套体系及相对稳定的市场环境,和其他城市相比,东莞食品产业体系更加健全和成熟,能够实现产业的持续发展。

期间,东莞本土的食品饮料企业快速成长,逐步成长为东莞食品饮料产业的大树。以华美月饼、佳佳美、新盟食品等为代表的本土食品巨头企业,从家庭作坊向现代化企业逐渐转变后,积极提升生产工艺,优化食品产业布局,延伸食品产业链条,上演了一场全国市场扩张的大戏。如今的本土企业华美日产月饼330万个,是全国名列前茅的月饼生产企业;新盟食品以日均生产芝麻苏打饼干540G的产量,成为全国最大的苏打饼生产企业。

image.png

记者梳理近两年东莞市效益贡献企业名单中,东莞徐记食品有限公司、华润雪花啤酒(广东)有限公司等食品饮料企业常踞榜单。东莞徐记食品有限公司也是常年稳居东莞制造的“十亿俱乐部”。

可以说,东莞经济30年的崛起历程,也写就了东莞市食品饮料产业成长与腾飞的足迹。正是这些企业,以自身的快速增长驱动着经济的发展,成为经济增长的中坚力量。

补短板

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的“食品名城”

民以食为天。东莞食品饮料加工制造业正以更为庞大的规模、更主动的姿态走向全国乃至世界市场。在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刘治看来,我国食品工业正处在大有作为的重大战略机遇期,面临“调结构、转方式、换动能”的攻关时刻;在未来几年,将继续会呈现出“大规模、大业态、大市场、大龙头、大集群、大安全、大品牌、大科技”的趋势。

在寻求转型升级的道路上,东莞食品企业选择与IP合作提升品牌影响力,提升市场竞争力。

在华美集团在本届食品会上展出的新品星格氏华夫饼有别于传统的长方体网格状,包装和产品形状吸睛力更强。郑琳芳说:“华夫饼传统包装款式使用达10年,这次尝试改变形状,我们与凯蒂猫达成合作,包装袋将印上凯蒂猫形状。”

华美集团仅是缩影。东莞亿智食品在2015年签约“小猪佩奇”这个大热的品牌IP,自此每年营收保持30%的增长。“通过IP,我们不仅打入国内市场,还把渠道打开了。”宋惟恩说,2014年前,亿智食品的产品全部外销,国内对其比较陌生。得到品牌授权后,国内顾客被“小猪佩奇”吸引,亿智食品在国内市场完成从无到有的转变。”

image.png

宋惟恩说:“在食品行业,过去我们通过产品创新占领市场,后来通过工艺提升和技能改造提升产品品质,提升核心竞争力。如今,在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的情况下,提升品牌影响、扩充更宽阔的营销渠道更为重要。”他表示,与IP合作只是第一步,第二步是做大自有品牌,未来亿智食品将打造自己的IP和品牌。

中国动画学会副秘书长、广东省动漫行业协会执行会长钟路明说,如今市场上已经有喜羊羊、熊出没的动漫食品,中国动漫食品在不断发展,一定会有很好的未来。

2015年起,东莞推出品牌授权资助计划,推动传统制造企业利用品牌授权加快转型升级。在品牌授权计划运行的3年时间里,受资助企业新注册27个品牌。品牌授权计划带来的不仅是企业利润的增长,更是市场竞争力的提升。数据显示,2018年,东莞全市规模以上食品生产企业102家,主营业务收入达779.7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的4.2%。

image.png

与IP合作是食品饮料企业转型的路径之一。那么,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东莞要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食品名城”还需要补哪些短板?

中山大学经济系教授林江说,东莞食品产业要补短板,要往食品产业的精深加工方向走。食品产业链条比较长,如何提升产业层次、发展质量,满足消费者越来越高、多样化的食品品质需求,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这涉及研发问题,要通过技术创新等手段,用更健康、科技含量更高、附加值更多的产品充实产业链条。比如,通过技术创新加入特殊营养元素,生产出能帮助人们戒烟的糖果。目前可以充分利用东莞传统的食品产业生产园区和基地开展产业转型升级,加大研发投入,通过精深加工不断推出新产品。

袁伟成说,东莞要建设食品强市,视野要跳出东莞,在粤港澳大湾区的视野下考虑这个问题。在粤港澳大湾区的食品产业中有很多非常好、有特色的品牌和资源,最重要的是将优质品牌、大型食品企业联合起来形成合力,一起推动食品产业的区域品牌塑造,提升粤港澳大湾区食品产业的影响力。在这个过程中,东莞必定会受益。

“当下更重要的是在粤港澳大湾区战略下,将不同城市的食品企业组织起来,加深交流、密切合作,在品牌塑造、渠道开拓、业态创新等方面互通有无,一起推动食品产业的安全品质和品牌影响力。”袁伟成说。

【统筹】戴双城

【撰文】叶永茵

【见习记者】吴擒虎

【摄影】孙俊杰


编辑 毛敏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