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周末,
大亚湾区澳头街道衙前村
便会迎来众多游客,
大亚湾最美绿道——
小鹰嘴绿道穿村而过,
游客悠闲地在绿道上骑自行车,
欣赏海光山色,
肚子饿了,
还可以在衙前绿道园饱吃一顿海鲜。
“绿色港湾”澳头衙前绿道 谢开凯摄
衙前村三面环海、
青山倚背,
进入村庄,
绿树红花掩映,
顿觉城市的喧嚣被阻隔在外,
宁静与安详,
消除都市人的忙碌与疲惫。
近年来,衙前村积极推进生态文明示范村建设,通过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村内许多“荒废角落”“垃圾角落”变成了花圃或休闲场地,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成为大亚湾滨海旅游的一个热门地。
从渔业捕捞到休闲旅游……衙前村这个具有300多年历史的渔村,找到了因地制宜的发展之路。
村民都爱用花草装扮家园美化生活
走进衙前村,盛夏的海风吹拂,家家户户门前的院子里、阳台上各色花草迎风招展,绿意盎然,村民在小公园里休闲娱乐,日子悠然。
村民老胡说,以前衙前村的环境卫生较脏乱,近些年发生巨大改变。全村100户村民都爱上了用花草装扮家园,美化生活。
衙前村绿化搞得好,在大亚湾是出了名的。衙前村有一个网红打卡点——绿色小屋,也叫“爬山虎房屋”,这房子是上世纪80年代一对北京的医生夫妻建造的,他们曾在衙前服务过很长时间,后回北京养老,冬天偶尔也会回衙前村居住。这是一幢相对称的西方风格的建筑,左右各一栋两层尖顶楼房,中间是平层相连。这幢建筑从顶到脚完全被绿色的爬山虎植被覆盖着,只从藤叶的间隙中可见白色的墙壁。建筑的沿街墙角边,还一溜地种着花草,有些绿化树长到窗户高,有些矮的花树肆意地伸展着长着刺的枝藤。这栋房屋因造型独特而成为不少年轻人游衙前村的网红打卡点。
打造古井公园建设文化长廊
据村民介绍,衙前村有300多年历史,早先为岛屿,后期经由填海而与陆地相接,村民最初主要从事渔业捕捞,为大亚湾早期的传统渔村之一。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如今村民不再以捕鱼为生。
此外,为展示渔村底蕴,衙前村建设了一条文化长廊,用墙绘讲述衙前村的发展历史:抗战时期活跃在衙前村的游击队在战场上商议战事;男人撒网、女人耕田种地;修缮房屋等场景都一一涌现,让游客直观感受一座沿海村落的潮起潮落。
大力推行微改造微整治保留沿海村落特色
练好了内功,衙前村自信地迎接八方游客。由于地处大亚湾最美绿道——小鹰嘴绿道,衙前村在最近几年成为众多游客目的地。
看准了旅游生意的村民,推出自行车租赁业务、私房菜餐饮等,招揽游客。衙前村委会更是建设了衙前绿道园,园内有大型停车场、自行车租赁、小吃饮品、海洋饭店等,成为绿道游客的一个休闲驿站。
“园内有20多家自行车租赁店铺,便宜租给村民。”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胡伟海说,别小看一家店铺,周末或节假日,它一天有三四千元的营业额。
村环境的改变,也吸引了不少外出打工年轻人回流。26岁的胡俊豪,3年前在珠海一所大学毕业,后来在外地就业。看到衙前村环境越来越好,就业机会增多,他毅然回到村里,成为村社工站的一名社工,服务村民。“在家里居住很舒适,而且能将所学奉献给农村,我觉得很有价值。”
衙前村绿树成荫,村道整洁干净。
惠州日报记者钟畅新 摄
尝到旅游业甜头的衙前村,正计划将整个老村打造成大亚湾的精品村,大力推行微改造、微整治,以保留沿海村落特色。村内正在规划生态湿地公园,内设亲水平台、红树林公园、人工湿地等。
衙前村中的两排数十栋两层旧民居,建筑风格统一,整齐排列,房前都是一样的院落,环境十分优雅,屋后是大榕树山公园。随着村民在村道边建新楼,这些旧居现大多无人居住了。衙前村有意整合这些旧民居及村庄周边旅游资源,将把村庄打造成一个类似深圳大鹏较尾场的民宿群旅游景点。
衙前村的梦想远不止这些。随着村企合作项目的即将完工,衙前村的村民在不久的将来将全部搬上高楼。这个房地产项目位于衙前湾畔,衙前村以土地入股形式与企业合作,每户人家都可分得一套海景房。
“在未来一两年,村民将陆续搬入新家,腾出的老房子,可以在民宿方面有所作为。”胡伟海说。
由于村企合作项目靠近海边,建设了一个开阔的广场,将来还要建设游艇码头,这再次点燃了衙前村村民骨子里的渔业梦。不少村民憧憬,“未来可以在村门口,开几条船,带着游客出海观光钓鱼,开展休闲渔业旅游”。
来源:《惠州日报》、@惠州发布
记者:侯县军
编辑:小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