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日,2019年广东省农村科技特派员“暑期大下乡”启动会在广州召开后,广大农村科技特派员正浩浩荡荡奔赴基层一线,进村入户;这段时间,大批农业重要领域研发项目启动会也在相关单位如火如荼开展。广东省农业科技领域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新景象。
在三农领域,科技引领作用不言而喻。乡村要振兴也离不开科技的深度参与和有力支撑。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总要求下,农业科技人员的初心和使命是什么?农业科研领域下一步该如何走?广东省科技厅将如何进一步部署农业重大领域研发项目?在“暑假大下乡”启动会召开当日,广东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王瑞军接受了南方+、南方农村报记者的专访。
新出发|践行新时代使命 助推乡村振兴
谈到农业科技人员的初心,王瑞军表示,“初心和使命,就是回答从哪儿来、为什么来和到哪儿去的问题,解决了这些问题,农村科技特派员的研究和农业科技成果的应用才有了根,有了方向。”
王瑞军认为,牢记农业科研人员的使命和初心,就是要让科技扎根基层、扎根农村。广东省农村科技特派员要深入田间地头,活跃于乡村大地,充分发挥科技创新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支撑引领作用,不断推广应用农业科学技术,利用现代科技,形成产业化集约化的链条,辐射带动广大农村群众脱贫致富、农村经济发展,将自己的科研经验及成果如同“科技之花”开满整个南粤大地。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为了更好地响应中央、省委省政府对于农村科技工作者的具体要求,广东省科技厅根据农村实际发展需要和相关产业问题实施了精准对接,构建了“三库一平台”(农村科技特派员库、科技支撑成果库和贫困村科技需求库,农村科技特派员信息管理平台),为广东省农村科技特派员提供支撑与保障。
王瑞军介绍,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要求的指导下,身为广东省农村科技特派员更要认清和践行使命,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这也是这两年特意组织农村科技特派员进行“暑期大下乡”活动的意义所在。
新征程|合力出拳 服务三农
今年,在广东省科技厅的统筹部署下,各单位的协同合作进一步深化,农村科技特派员帮扶贫困村的范围逐步扩大,助力农村特定产业的发展也更加具有深度与广度。
王瑞军介绍,在良好的农业科技推广与应用基础上,广东省科技厅采取了创新型举措,为农业科研人员更好开展农村科技服务提供基础支持。
例如,通过采取“大专项+任务清单”的管理方式,大幅下放科技项目管理权限。同时,针对特定产业如种业、种养业和农产品深加工等方面进行深度开发和利用。“不仅要解决产量,还要解决口味等问题,这样产品才更有市场竞争力。”区域方面的重点,则是对广东省建档立卡的2277个贫困村实行“点菜下单”式精准对接。
为了进一步壮大队伍,形成合力,广东省科技厅在去年基础上推出两项更新举措。一是扩大农村科技特派员来源范围。从原先只是省级涉农科研机构、高等院校逐步扩大到地市级农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以及职业技术学院、媒体等单位。二是加强组织协调。在广东省科技厅指导下,涉农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服务农村一线活动更有组织性、系统性、积极性。“同时要落实农村科技特派员考核评价政策,比如说走到田间地头,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就要算数。”希望通过这种方式,鼓励广大农村科技特派员深入基层开展服务,为农民脱贫致富创造更多条件。
王瑞军认为,选派农村科技特派员深入农村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以自己的科技成果和研究技术,寻找解决农业效益偏低,农民增收缓慢的突破口;另一方面则可以集中反馈实际过程中无法解决的问题与需求,作为农业科技重大项目立项的依据,以及农业科技指南的来源。
记者了解到,今年广东省科技厅积极协调媒体,让广东省农村科技特派员的典型事例和成功经验在社会各界传播开来,不仅带动新加入的农村科技特派员以先进模范人物为榜样,形成农村科技特派员之间互帮、互助、互传的有效传承机制,而且在社会各界传递了正能量,为农村科技特派员开展工作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在现有基础上,今年,广东省科技厅还将继续加强与广东省农业农村厅、省教育厅以及涉农高校等多单位的协同与合作,锤炼出一大批积极实践科技富农、助力扶贫的优秀科技特派员队伍,让这支队伍成为科技先锋模范的主力军,在筑梦新乡村建设方面发挥带动作用。
新重点|部署重大精准农业项目 吸引更多单位加入
今年,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有关农业专项在广东省各涉农高校、科研单位及企业逐步覆盖,广东省科技厅深刻认识到协同合作发力的重要性,借助启动会、推动会等方式将农业项目的全产业链条、创新体系组织起来,让项目实施更有效率。
王瑞军表示,现代农业发展实际从问题和需求导向上来看,种业是“卡脖子”问题,也是核心关键技术。“无论是植物新品种、动物或是微生物等方面,我们与国外的先进技术水平有较大差距。”
“今年,我们在重要农业项目的部署比以往一般性的农业项目更为精准,更加突出应用导向,更加着眼长远。”王瑞军表示。目前,在现代种业以及园艺花卉、蔬菜水果等高附加值特色经济作物等领域,广东省科技厅连同多部门通过先进科技开发新品种,提高其生长品质,推动更快、更优、更新发展。同时,还通盘考虑食品制造、食品安全、智能农机装备等,形成完整长效的产业链条,这对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与应用、提高劳动生产率等有很大作用。
在科技应用上,引导科研人员围绕适应岭南气候、农业、地理和传统种植习惯的方向进行研发,突出实用性强,且农民能普遍接受。这样的现代农业科技,最终才能把成果运用到田间地头,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推动农村产业由分散向集约化发展。
这些重大举措,得到了农业领域各单位的积极响应,“比较符合我们农业科研院所的科研价值与追求,从而提高了大家的积极性。”参与农业重要领域科研项目的相关单位表示。
三洞村|扶贫要追求科技含量
在科技扶贫路上,广东省科技厅对口村——河源市东源县黄村镇三洞村一直是关注点。
三年来,三洞村在广东省科技厅的扶贫助力下取得了喜人的进步。原先该村农业基础设施较差,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到如今已然发展成为拥有胡须鸡和红肉蜜柚“一村两品”优势特色产业的新乡村。
“一直以来,我们在助力三洞村脱贫攻坚战上致力于追求科技含量,找准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切入点。”王瑞军表示,科技扶贫就是要加快形成当地可持续发展产业,提高“造血”能力。
据了解,广东省科技厅联合广东省农科院动科所,为三洞村胡须鸡产业提供技术支撑,采用“农民入户”和“种养结合”的发展模式,建立起一条绿色生态、循环发展的完整产业链,有力提高了产品附加值,带动当地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同时,围绕三洞村山林地的特色,广东省科技厅还扶持发展当地红肉蜜柚产业,打造当地特色产业品牌。
对于接下来的扶贫思路和举措,王瑞军认为,“既要履行扶贫责任,也要帮助提升扶贫村良好的自我发展能力。”他谈到,下一步,广东省科技厅将引进企业,切实发挥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同时扶持专业合作社,力争形成“企业+农户”模式,形成集约化可持续性发展。此外,广东省科技厅还将对接农业电商,促进当地农产品销售量,加快形成优质产业良好效益,在内涵上为三洞村提供科技支撑、在质量上打造产业品牌,在可持续发展能力上推动生态乡村建设。
“发展农业科技之路依旧漫长,坚持可持续发展才是硬道理”。王瑞军表示,未来,广东省科技厅将继续协同各单位,顺应时代发展新要求,筑牢现代农村科技框架,着力解决农民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切身问题,用科学的理念、长远的目光、扎实的工夫服务三农,让农村科技“金点子”耀眼大地。
【记者】喻淑琴
【摄影】 吴秒衡
【摄像/剪辑】 程麒 李家威
【实习生】郑剑茂 周泽双
【统筹】胡念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