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学习方法的重要性!中山一院研发咽喉手术“学习机”,全国医生都抢着体验

南方医plus
+ 订阅

7月7日至8日,“2019咽喉内镜诊疗技术解剖培训班”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医院成功举办。中山一院副院长、耳鼻咽喉医院院长文卫平教授,耳鼻咽喉医院副院长、咽喉专科主任雷文斌教授等知名专家亲自授课,吸引了来此全国各地40位咽喉外科医师前来观摩学习。

本次培训班首次应用了该院自主研发的“高仿真咽喉显微手术训练模拟器”,改变了以往咽喉嗓音显微外科只可“言传”不可“身教”的局面,给予参与学员前所未有的手术实操机会,开创该领域全新的教学培训模式。

文卫平教授表示:“咽喉显微手术高仿真模拟训练是一次大胆而成功的尝试,为咽喉微创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开创了一条崭新而高效的路径,将引领及推动咽喉微创技术的迅速推广及发展。”

新型教具突破育人困境

咽喉嗓音显微外科是结合显微手术和内镜手术的综合技术,精细化手术可以在去除病变的同时,最大程度保留患者正常的嗓音功能,又经自然腔道获取标本,基本不留手术痕迹,为成千上万喉疾患者带来了福音。

前所未有的手术精度,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手术难度。由于喉气管解剖结构精密、发声生理复杂,容错率极低,稍有不慎就会对患者造成无法逆转的损害。出于医疗安全的考虑,临床上低年资医生极少有机会进行实操,只能通过电视录像观摩学习。

纸上得来终觉浅。现有的培养模式导致专业人才学习曲线极长,“从业十年也不一定能出师”。对于一些医疗资源匮乏的基层地区,更是难有喉科医生成长的土壤。“有的医院计划用大体标本(捐赠者遗体)进行模拟手术训练,但那样的机会实在太少。”雷文斌教授表示。

为解决这一难题,中山一院耳鼻咽喉科医院文卫平院长、雷文斌教授、文译辉博士等人经过半年多的创新研究,研发出一套高仿真的模拟训练设备及体系(已申请发明专利及应用专利各一项)。

据介绍,该设备采用了动物喉标本及专业显微外科手术器械模拟手术环境,实现了在真实的生物咽喉结构中进行粘膜下注射、微瓣制作、声带病变处理、显微缝合等模拟操作的机会,为咽喉嗓音显微外科技术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一种全新模式。

系统课程改革教学模式

为充分发挥模拟训练设备的特长,文卫平、雷文斌团队配套设计了为期2天的系统课程,内容涵盖了理论讲授、标本解剖操作及训练、手术示教等。消息一经发布,20个学习名额瞬间被“抢购一空”。为满足大家的学习需求,主办方又增加了20个观摩名额。

本次课程中,文卫平教授分享了咽喉内镜微创手术的历史和未来;柴丽萍教授总结了咽喉内镜微创手术的适应症及设备的选择;王仙仁、文译辉博士先后介绍了喉解剖手术显微镜的调试和应用,喉显微外科手术模拟训练系统的应用;蒋爱云、王章锋教授分别分享了支撑喉内镜冷器械使用技巧,显微器械和设备的选择和应用;麻醉科王钟兴教授分享咽喉内镜微创手术尤其是激光手术的麻醉风险及手术配合注意事项;雷文斌教授讲解了经口CO2激光喉显微内镜手术器械的选择及CO2激光在咽喉微创手术的应用进展。

在学员们最为期待的咽喉显微手术训练模拟器实操环节,主办方为学员们提供充分的独立实践操作时间和充足的动物喉标本,并准备多台CO2激光支撑喉内镜显微设备供学员练习。其间,马仁强博士等青年医师负责对学员的困惑和问题进行汇总,由指导老师一一解答。据悉,本次培训班消耗了上百个动物喉标本,帮助学员们对显微支撑喉内镜技术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和理解,操作能力得到迅速提高。

8日下午5时,为期2天集中式培训与个体化辅导圆满结束。文卫平副院长为各位学员颁发了学习证书。

课后学员们纷纷表示意犹未尽。来自四川省人民医院的李医生感慨道:“非常幸运能成为中山一院第一届喉内镜技术培训班的学员,这次培训真的是我所参加过的‘干货’最多的培训班!由衷地感谢各位老师在台前幕后的努力和付出。”

雷文斌教授表示,团队后续将继续致力于咽喉内镜培训班的优质化、精品化,力求为更多咽喉同道提供规范高效的学习平台。

【记者】方壮玮

【通讯员】彭福祥 梁嘉韵


编辑 朱斌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