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潮汕人都吃过海石花:白色透明的胶状物,切成片块或者丝状,依据口味调入酸、甜、辣或者搭配酸杨桃、枣、银耳等配料,经过冷冻后,入口“凉哩凉哩”,酸酸甜甜的,十分可口,让人回味无穷,是炎炎夏日消暑的好饮品。
海石花 (陈斯鑫提供)
然而,不是每一个潮汕人都知道海石花。潮汕地区依山面海,有的生活在山区,有的生活在海边,海石花产于海边礁石之上,犹如坚硬的石头开出的绿色温柔花朵。旧时信息闭塞,同一地区同一族群,靠山的人们对海石花是陌生的。
海石花这个名字真好听,充满了想象的意境:浩瀚大海,礁石嶙峋,海浪撞击,浪花喷溅。记得中学的时候,我写过一首小诗:
“
浪花撞击礁石
越痛 花便开得越大越美
朋友啊
如果你正遭受沉痛的磨难
不用悲哀
那是你生命之花怒放的时候
”
那时的我,从未见过现实中的大海,海石花在我的印象里就是大海与礁石用生命相互碰撞展开的浪花。
长大后,才知道海石花其实是一种长在礁石上的海藻,经过熬制之后可以成为一种消暑的饮品。
海石花这种海藻生长在海边的礁石上,但不是所有的礁石都可以生长海石花。海石花需要阳光,也需要海水,这真是一种苛求,礁石要刚好有海水浸到,但又不能浸得太深,否则阳光照耀不到。受过污染的海水也长不出海石花。这种繁殖环境人工难以营造,是以海石花基本都是天然产品。
退潮后,礁石露出水面,绿色的藻类长满礁石,十分美丽
采摘优质的海石花,基本要到一些人迹罕至荒岛,有时候这些荒岛船只无法靠近,需要借助接驳的小木船才能靠近。采摘者要掌握好时机,当潮水退下,长着海石花的礁石露出水面时候,采摘的人用一把铁刨将翠绿色的海石花藻刮下来。
海石花长石缝以及贝壳上,因此采集之后,为了长时间保存,必须晒干。晒干后的海石花呈现金黄色,毛茸茸的,仿佛金色的狗毛,是以海石花熬制成胶状物之后,有的地方叫做狗毛膏。海石花的难以养殖以及采摘艰难,市场上价格不菲,质量好的海石花,有时候一斤卖到三四百元。
晒干后的海石花 (黄剑丰摄)
海石花长在礁石上,要对抗海浪的冲击,因此长得非常扎实,几乎与礁石融为一体,被利器刮刨下来之后,带着砂石碎屑,必须清洗干净。海石花要食用的时候,必须先用清水浸泡。经过浸泡之后的海石花,膨胀,焕发着生前的模样。只是,远离了大海,远离了礁石,远离了海风,青葱顿失,海石花呈现着一种晕黄色,人世变幻,背井离乡,一切再也回不去了。
海石花要经过五六次的冲洗,才能比较彻底地清洗干净,熬制的时候,按照一定的比例放入清水,有时也可以放点醋,因为醋的加入,有利于海石花胶质的释放,同时也可以祛除海石花的海腥味。
浸泡后,海石花膨胀起来 (黄剑丰摄)
我从小生活在大山的怀抱里,对于大海的一切全凭想象,因此对于海石花原本也是一无所知。有一年我在潮州府城,看见街巷里有人叫卖海石花,我不知道海石花是一种什么花,问了身边同行的朋友,很多人也说不出个所以然,大家都吃过海石花,但是从未见过海石花原始的真容。如果有前世今生,很多人见到的是海石花制作成饮品的今生,长在大海的前世很少有人了解过。
我记得清楚,白瓷碗装着银耳、腌制过的杨桃片、红豆、红枣搭配透明的海石花,调入冰糖,经过冷藏之后,凉凉的,酸酸甜甜,各种滋味在舌尖交融。只吃过一次,但是时刻想念。
回到广州,我从未见到有人卖海石花。有一天晚上,跟朋友在天河吃完牛肉火锅,口中泛咸,路经宏发大厦楼下,看见有一家铺面专门在卖海石花,心花为之盛开。我想,这是潮汕人在卖吧?过去一问,果然!
海石花熬制后,凝结为白色的胶状物 (黄剑丰摄)
海石花这种海藻在沿海各地都有,但是一方水土滋养一方口味,潮汕人制作的海石花独具特色,喜欢酸甜口味,而山东等地出产的海石花,经过制作之后,喜欢调入蒜头、辣椒、酱油,口味偏咸重辣,这些都是地方口味及地方饮食文化的体现。
潮汕乡下的特色饮品开到广州这种商业氛围浓厚的地区,单卖海石花,生意能做得下去么?潮汕人善于经营,险中求胜。天河乃是商业重地,海石花作为地方特色饮品,正好成为白领阶层茶余饭后消遣的特色饮品,更何况海石花本身还具有止渴清肺化痰等药用价值。
海浪冲刷,礁石上尚能生长。海石花,久经磨炼,只要有着落之地,还有什么不能发展?
文/黄剑丰 本文原标题《花非花,开在海边礁石上。炎炎夏日,潮汕人最爱吃》
声明:本文不代表我们的观点,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