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城|走向珠江口,粤港澳大湾区的机遇与未来

读城
+ 订阅

最近珠江口各城市的新闻很多,深中通道的沉管隧道建设有了新进展,东莞的滨海湾新区规划公布了,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校区9月份要在南沙招生了。

从大趋势看,广州在向南发展,珠江东岸的香港、深圳、东莞、向西发展;珠江西岸的中山、佛山、珠海在向东发展;在各方布局的合力之下,形成了一个共同的趋势:走向珠江口!

港珠澳大桥。 关铭荣 摄

据世界银行统计,全球60%的经济总量集中在入海口区域,世界75%的大城市、70%的人口集中在距海岸100公里的地区。

在世界研究权威机构发布的世界级城市排行榜上,排名前十的世界级城市中,除了北京和巴黎是内陆的首都城市,其他八个都是世界著名的港口城市。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鲁格曼将这种现象称为世界大城市之谜,他在《空间经济学》中进行了论证:因为无可替代的枢纽作用,使得交通枢纽总处于优势地位,所以世界上的大城市几乎都是(或者曾经是)主要的港口。

珠海洪湾港码头。关铭荣 摄

2018年,世界十大港口中,有三个港口在粤港澳大湾区,所以,有三个国际大都市集中在珠江口也就不奇怪了。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三个国家级的自贸片区外,南沙、空港新城、滨海新区、翠亨新区分别是广州、深圳、东莞和中山的城市副中心,城市副中心一律沿珠江口布局,这就构成了一个环珠江口都市圈。

在整个大湾区,南沙是地理几何中心,以南沙中心为圆心,半径100公里以内,囊括了大湾区大部分城市。

广州南沙港。梁文祥 摄

而新的环珠江口都市圈,其地理几何中心,将从南沙南移近40公里,来到伶仃洋的中心洋面,更加靠近珠江出海口。半径近60公里内,拥有世界排名前十的三大港口、有中国排名前五的几大机场、密集的轨道交通、还有密集的开发区。

这种环珠江口都市圈的战略布局,将对大湾区未来20年的发展影响深远。

湾区离不开桥梁。在700多万人口的旧金山湾区,有5座大桥,而在7000多万人口的粤港澳大湾区,包括待建项目在内,有7条过江通道。这7条过江通道跨越了喇叭状型的伶仃洋东西两岸,加上沿岸密集的高铁、城轨和高速公路网,把环珠江口的城市连为一体。

深中通道沉管隧道。肖雄 摄

交通一体化,会推动产业一体化的发展。美国学者迈克尔波特有一本著名的书《国家竞争优势》。他认为,发达国家的一个特征,就是有竞争优势的产业总是以产业集群的面貌出现的。产业集群的总体竞争力,大于部分之和。而且产业集群一旦形成,不但会刺激上下游产业链的发展,而且全国的经济资源就会自动加速流向这个产业集群。

大湾区以前有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如服装、纺织、IT等产业,已经有一部分迁往了内地或者东南亚,新的产业集群就沿着珠江口布局,形成了新一代通信技术、机器人、生物医药、智能制造装备、新材料等产值超千亿元的产业集群。

智能制造装备。孙俊杰 摄

这些产业集群,都处于价值链的高端,能够带来很高的附加值。这些新的产业集群足以支撑未来广深快速的高质量发展。

曾经有一个朋友问我,下一个风口在哪里,他应该去哪里发展?我总是劝他,要坚定的看好珠江口。

这里很可能是未来20年中国乃至世界发展最快的区域。留在珠江口,留在大湾区奋斗,投资,最有希望收获下一个风口的种种红利。

相关链接珠三角观察|走向珠江口,珠三角城市格局迎来重大变化

【监制】胡智勇 何又华

【统筹】何山 林丽丽

【视频】崔格僖 莫依蓉

【制图】邱洪添 麦瑜瑜

【脚本/出镜】何山

【校对】居伟强

编辑 崔格僖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