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城一景|蔡氏宗祠:见证流金岁月,承载蔡氏族人世代情

南方+ 记者

官仓蔡氏宗祠位于东莞市樟木头镇官仓小区,始建于清乾隆乙未(1775)年,由蔡氏族人集资共建,1992年进行修缮并对檐下壁画按原样重描。一直以来,蔡氏宗祠都是樟木头海内外蔡氏宗亲的精神皈依,逢年过节往往会来祭拜。近日,记者走进蔡氏宗祠,感受承载一代宗族的流金岁月。

屋顶雕刻吉祥图案

宗祠坐北朝南,三进三间二廊三围墙布局,存两侧青云巷,总面阔16.4米,总进深28.4米,高约6.5米,占地面积约465.76平方米。硬山顶,人字山墙,屋顶以青砖墙体承重,瓜柱梁架、斗拱、柁墩和梁头上均雕刻有瑞兽、花卉、戏剧人物等富贵吉祥图案。

麻石基脚、门框、柱及柱础,蓝色和绿色琉璃瓦滴水、瓦当,屋脊有“鳌鱼”“花卉”等题材灰塑。蔡氏宗祠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时曾被征做碾米房、粮仓,七八十年代这里办过铁钉厂、电焊厂和热能发电厂,1992年由蔡氏族人集资重修,如今内部保存良好,有专人看守和维护,现是官仓的老人俱乐部。

东莞市樟木头蔡氏宗祠自建成237年来,人丁兴旺,人才辈出,涌现出蔡殷宝、蔡丽金、蔡群光、蔡云、蔡春、蔡友发、蔡子培、蔡传庆等名人,有不少蔡氏子孙旅居港澳台及侨居国外,在各行各业都有众多杰出人物。当地蔡氏宗亲会人员表示,当年(1807年)即崇礼堂竣成后三十年,蔡氏清波公效仿北宋范文正(范仲淹)有义田之设,倡议族人捐资,为解决族人的扶贫助学和每年祭祖以及日后修祠之费用。创立尝产基金,立即得到族人响应,六房共有三十二份捐款。

翻修后族人常来探访

2014年8月,樟木头镇官仓蔡氏宗祠二期翻新工程正式启动。相关负责人表示:“官仓蔡氏宗祠不仅是蔡氏族人祭祀先祖、传承客家文化的场所,也是樟木头镇极具代表性的客家古建筑之一。首期工程已完工,二期工程总投资约200万元,主要是官仓蔡氏宗祠翻新维修,为蔡氏宗祠广场和周边环境绿化。”如今,蔡氏宗祠广场建成后面积达1500平方米,成了当地居民以及外地游客休闲游玩的好去处。

今年1月2日,东莞市樟木头官仓蔡氏宗祠重光五周年活动在官仓蔡氏宗祠广场隆重举行。东莞深圳蔡氏宗亲总会会长蔡金华、执行会长蔡文勋,揭西河婆蔡氏宗亲联谊会会长蔡家汪等宗亲组织负责人、嘉宾、东莞市各镇蔡氏宗亲代表、樟木头镇各社区蔡氏宗亲近13000余人出席典礼活动。庆典第一项议程是在蔡氏宗祠祭拜祖宗,大家怀着对祖先的敬仰,按祭祀的礼仪要求对蔡氏先祖进行了虔诚的敬拜。

庆典展现出樟木头蔡氏宗亲联谊会团结务实、开拓进取、尊宗敬祖、勇于付出的无私精神。与会宗亲表示将在新一届宗亲联谊会的带领下,为家族的建设与繁荣添砖加瓦,多作贡献,并且祝福樟木头蔡氏宗亲欣欣向荣。

【记者】朱晋

编辑 冯文美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