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湾地名故事⑥ | 最后的红树林:隐秘而伟大

珠海金湾
+ 订阅

红树林离鸡啼门大桥不过一两千米,在红旗总站坐公交车到矿山站,走 300 米到河堤,再往南走 300 米即到。群鸟齐至的季节,人们簇拥而来。的透水混凝土面层绿道宽近 3 米,随地势起伏,树木和绿地草丛掩映,引领着好奇的人直通红树林。

红树林,生长于陆地与海洋交界带的滩涂浅滩,是陆地向海洋过渡的特殊生态系统,以每年 20 厘米的速度缓慢向上,同时对抗台风和人类。它们中为数不多的幸存者,是大自然包装精美的惊喜,藏在不为人知的角落,等待我们去发现,带领我们重新发现自己生活的这片土地,发现自己。

风景,

就在发现的路上。

鱼在这里

慕名而来木乃的人,一半背着钓鱼竿。时下愈发流行的筏钓,在珠海大有用武之地,圈中著名的钓场很多,木乃就有不少。

与更出名的三灶相比,木乃独占清净,三灶早已人满为患,人多的时候钓友上百。而木乃,平时人迹罕至,因为没有船而根本到不了,一般钓友只能望而却步,让它最终成为只属于少数人的钓场。

阳光温柔的日子里,佛山、广州、澳门、香港、中山的钓友不约而同前来围钓。从珠海大道转左,快到红旗镇,往木乃电厂方向,正是去码头的小路。上船之前,钓友们在附近海围驻足,围中风平浪静,水清沙幼,第一次来的外地钓友总不免感叹,为它未来的命运担心:“这不就是个湿地公园嘛,希望将来这里不要搞开发吧。” 此处确实有一片湿地,静静躺在那里,等待人们去发现。可惜,开车直奔钓鱼的人没有那个闲工夫。幸好这个世界上热爱生活、喜欢折腾的人不只钓友,骑行客们探索世界的车轮从未停歇。那个初夏,他们的车轮沿着鸡啼门大堤前行,刚过大桥不远,一个崭新的世界在他们眼前打开了。成群的白鹭在天空中滑翔,在它们羽翼之下,一望无际的红树林静静伫立在海水中。

红树林离鸡啼门大桥不过一两千米,在红旗总站坐公交车到矿山站,走 300 米到河堤,再往南走 300 米即到,按理说并不难找,却成了无人知晓的存在。因此也造就了一段误入桃花源一般的奇妙经历,不过对于骑行车队中的刘昌言来说,这也不算新鲜。早在一年前,他们就在 7 千米之外的榄坑村发现过红树林,那时候,他们还以为那是金湾仅存的最后一片野生红树林。他难以掩饰地惊讶:“这可大多了!” 榄坑村的红树林在一片虾塘之中,只有五六十亩,而眼前这一片少说也有 100 亩,绵延超过 1 千米。“我们以前一直以为三灶榄坑村的红树林已经是金湾最后一片,也是金湾最大的,没想到这里的面积更大,我们很惊喜。”

这是自然的馈赠,也是生活的馈赠,它奖赏那些愿意打开心胸,全身心投入生活,投入自然的人。当你不再被功利驱使,不被成见阻碍,跟随心灵,满怀好奇,那些看似漫无目的的游走,就会带你到曲径通幽处,带你走向全新的境界。

黄杨河的出海口,河水与海水冲击,波光与白浪交错,红树林扎根海水,依着海堤,向你展示生命的奇迹。夜晚来了,这样的黑暗与寂静似乎都是红树林分泌出来的,它盛载着一个宇宙,如此自得地存在着,不知道是 50 年还是 5000 年。你分不清的秋茄、桐花树、老鼠簕之上,是白鹭、夜鹭、翠鸟在飞行和低语,在你目力不及的水底,鱼儿们欢快游动。飞驰而去,直扑蚝排的钓友们,错过了这一切。

希望之地

得感谢互联网,木乃红树林的发现首见于新浪微博,消息在 2014 年 4 月 9 日上午发出,马上得到了广泛关注。最惊讶的是,木乃本地人谭卫良在矿山社区生活多年,是这里的老书记,2014 年才换届卸任,他表示:“我在这里工作这么多年,从来没听说过这片红树林。”

连他老人家都不清楚,矿山的年轻村民就更不懂了。整个红旗镇的历史并不悠久,比起旁边有故事的三灶,它完全是个涉世未深的年轻人。这是一片通过围涂造出的土地,在漫长的岁月中,红旗不过是古伶仃洋上一片原始汪洋,其中白藤山、三板山、大林山是几个孤立的岛屿浮现在海面上,通过陆地与海洋交界带的滩涂遍布,可以想象当年这里的红树林有多茂盛。

木乃红树林、木乃滩,那一带地名都与附近的木乃岛有关。面积不大的木乃岛因形状似木瓢,当地人称木瓢为木乃,所以得了这么一个名字,久而久之,附近的沙滩、红树林也都有了统一的名字。

见诸笔端的红旗历史,只有短短50年。1962 年广州部队为了减轻地方财政负担,奔赴各地开辟农垦基地,进驻灯笼沙围海造田的是广州警备区 642 野战部队,1963 年 9 月,广州军区 6856 部队开辟白藤基地。西江出海口泥沙不断冲积,给围涂造地创造了条件,只用了两年时间,在三座山的海岛之间,战士们修建起 8.5 千米长的弧形拦海大堤,还有11千米长的防洪堤。1964 年,6859 部队加入,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积极响应号召当地群众,携手涂画红旗。原驻扎唐家的部队先后造出东七围和西七围,贡献 2 万余亩耕地。1966 年,农场正式投入生产。1969 年秋冬,部队先后撤出白藤和灯笼沙生产基地,农场交给佛山专区管理,成立国营红旗农场。曾经的八一分场现在已经成为八一社区,当年的礼堂和学校犹在,还能找到军队驻扎的痕迹,高高的青山上的墓碑下面,埋葬着1970 年 1 月 22 日,国营红旗农场正式成立,如同今天从四面八方赶来的钓友,从佛山、江门、南海、顺德、中山、番禺、新会, 200名干部、4000名青年前来支援农场建设,从广佛赶来的知识青年络绎不绝。红旗农场下设 5 个大队,总部设在白藤山脚北面,也就是现在红旗中学的位置。

红旗是人定胜天的奇迹,自然也彰显着它的坚韧。木乃原生红树林全盛时期面积到底有多大已不可考,不过根据当地老者回忆,在木乃垦区开发前,滩涂潮间带仍生长着数千亩红树林。它们见证着人与自然的搏斗,也在这种搏斗中,以每年 20 厘米的速度向上生长,寻觅着自己的生存空间。

“风头电尾”,红旗人对这句话不陌生,这里总是正面迎击台风,摧折红树林的狂风卷起海浪,一次又一次淹没堤坝和农田。1972 年的 20 号台风最为可怕,那个 11 月,有 30 多位年轻人在这里牺牲,最小的 16 岁。耕地为海潮席卷,围内水深 3.2 米。白藤东堤―处正在施工的排水涵闸被暴潮冲决,“那时候都是干砌的石头,没有水泥,台风一来,都塌了”。

人类一次又一次的胜利,使红旗因此成为今天的红旗,通向西部地区的门户,与澳门隔海相望的希望之地。历经风雨,红旗茁壮,红树林以同样的精神生生不息,静植于海水之中,沿着人造的堤坝蔓延,沉默地诉说着历史的巨变,沧海桑田。

脚步

停一停

50年来的热火朝天,都与红树林无关,它们未被发现,因此逃过了被滥伐的厄运。当然,它们从不孤独,每年海鸟总会准时到访,在这里觅食安家,嬉戏繁衍。哪里的鱼最多最美,这一点,海鸟比钓友们更清楚。

有红树林的地方从不冷清,三灶榄坑村以西,木乃垦区与干道交会处,那片五六十亩的虾塘中鱼虾水产丰富,鹭鸟、鹰雀齐集,这些生灵都得益于红树林的蓬蓬冠盖。秋茄、卤蕨等七八种红树树种交错纵横,树下池塘因此水质清澈。红树林被称为“海洋牧场”和“海岸卫士”,野生红树林每年也就长高 20 厘米,其生长情势直接决定了水下生物与林间鸟类栖息环境的好坏。它创造了天然的栖息环境,海、陆、空三界生物各得其所,在这里躲避敌害,专心繁殖,因此这个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密度和生物量比一般海区要大得多。

曾有村民到榄坑鱼塘采集红树,希望将其移植到其他鱼塘,改善水质,增加产出,可惜,没有一棵存活下来。既然它不能为人所用,那就与普通树木无异了,难免斧钺加身。红树也有抗争,想用我生火?没门,我太硬,不好烧。但树是死的,人是活的,总能想到办法来办你,与台风的抗争中正好派上用场,村民用红树和泥来修建堤坝。近千亩红树林一度下降至 300 余亩,最后只剩下虾塘中的五六十亩。

庄子在开篇《逍遥游》里写的,大概就是红树林: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

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这片最后的红树林等到了好时候。50 年后,人们终于有心情去了解“患其无用” 的大树到底有什么好处,到底该怎么安排。红旗木乃红树林好,好在原生态。珠海最有名、规模最大的红树林位于另一头的淇澳,面积一万余亩,不过大部分红树林都是 20 世纪 90 年代后期人工栽培形成的,其中不少是外来物种。红旗矿山红树林可以说是珠海已发现最大规模的原生态红树林,生态和开发价值更高。

群鸟齐至的季节,人们簇拥而来。新修的透水混凝土面层绿道宽近 3 米,随地势起伏,树木和绿地草丛掩映,引领着好奇的人直通红树林。夕阳西下,海面上金群鸟齐至的季节,人们簇拥而来光粼粼,船舶点点,抬眼,是远山,是丛丛红树林;耳边,是孩童嬉笑,是海鸟齐鸣。

白鹭在树梢飞过,身体修长,一身羽毛洁白如雪。苍鹭不肯扎堆,它们分散开来,站在水中,每一只都全神贯注地盯着包产到户的那片水面,一动不动等待鱼群。一等就是几个小时,宛如雕塑。方便了岸上拿着相机的人,苦了鱼儿,在树根下钻来钻去,绝不露头。它们忙着在小小的生态系统里各行其是,城市的天际线就这样被改变了,忘记水泥森林,真正的森林尽管从没有高耸入云的志向,它连接着过去和未来,代表真正的高度。

家长正在讲解,

他们有义务告诉小朋友,

这个世界曾经是什么样子。

与此同时,

成年人也获得了一种超脱的视角,

仿佛从太空鸟瞰地球,

鸟瞰自己。

这一刻,

脚步停一停。

福利时间

看到这里,

对于红树林,

你有没有更深入的了解?

在评论区用一句话

评价一下红树林!

截至7月8日晚上10点,

赞数前3名将分别获得

《山海间回眸百年——金湾地名故事》1本。

来源:《山海间回眸百年——金湾地名故事》

文:白边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编辑:陈佳哲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