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农村科技特派员⑧ |朱根发团队:“兰花痴”,用科技力量浇灌富民之花

南方+ 记者

编者按:在广袤的南粤大地,一批又一批各行各业敢担当、敢作为的广东省农村科技特派员扎根基层,以服务“三农”为己任,踏遍青山绿水,行走在田间地头,用科技的力量有力推动农业现代化,帮助农民造血扶智、脱贫致富,用汗水和智慧书写科技兴农富民的炫彩篇章。

新时代的大背景下,科技工作如何发力,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农村科技特派员制度自1999年推行以来,广东省积极响应,深入开展。多年来,省科技厅将广东省农村科技特派员工作作为重点工作之一,建设了农村科技特派员库、科技支撑成果库和贫困村科技需求库,安排农村科技特派员进行“点菜下单式”精准对接。2018年,全省农村科技特派员入库总数达1.4万余名,汇编实用科技成果1000余条,打造新时代农村科技特派员的“广东模式”。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农村科技特派员有力激发了农村创新创业活力,为乡村振兴点燃人才引擎。南方农村报在南方+乡村振兴频道特别推出广东省农村科技特派员系列专题报道,展现广东农村科技特派员群体在服务三农方面作出的重要贡献、丰硕的人生收获和闪亮的创新精神。

第八期为大家介绍的是中国花卉协会兰花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环境园艺研究所所长,广东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花卉创新团队首席专家,广东兰花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朱根发以及他的团队。

“我的兰花烂根了怎么办?”“如何科学种植兰花?”“怎样防治病虫害?”听闻广东省农科院有农村科技特派员到县里作技术指导,有些花农一早就带着自家种的兰花大老远从各地赶来,将自己种植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向专家“取经”。这样的场景,是朱根发作为农村科技特派员,带领团队深入田间地头过程中时常发生的。

在“中国兰花之乡”翁源,兰花已经成为一张响当当的名片。从过去农户不乐意种到现如今成为脱贫花、摇钱花,翁源兰花在这中间经历了什么?原来,由中国花卉协会兰花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环境园艺研究所(以下简称“省农科院环艺所”)所长朱根发牵头组成的农村科技特派员团队,从2004年开始,便为翁源多个乡镇的兰花产业提供系统的种苗生产、栽培管理和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服务以及智力支持,帮助当地培养一批技术人才,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兰花种植 脱贫致富

“翁源以前以种植水稻、蔬菜、蚕桑等农作物为主,早年人均收入不到1500元。自从兰花在翁源种植推广之后,现在人均收入可达2万元。”一提到兰花种植,朱根发脸上便露出满满的笑容。

在翁源提供技术服务的过程中,他深切感受了翁源的企业和农户对兰花的热爱。“每当技术人员去到当地,都会被农户拉去请教相关技术知识,我们也尽我们所能为他们解疑答惑。”

遥想27年前,朱根发从老家江西瑞金南下广东,为了更好地与农户打交道,向他们推广培育出的花苗,他只花了半年时间就学会了广东话。

2004年,在省科技厅的支持下,朱根发作为广东省首批农村科技特派员来到了韶关市翁源县,将科学的兰花种植技术带进了这个不太发达的小县城。“当时翁源的基础设施十分薄弱,我们几乎是从零开始,帮助翁源县进行技术提升。”于是,朱根发团队选择从帮助翁源建立兰花组培厂开始,为当地兰花产业提供新优品种种苗,发展杂交兰种植,培育新品种,开展技术培训,改进兰花种植技术。

兰花产业在翁源县发展起来了,众多外出青年纷纷回乡创业,投身到兰花等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中。来自江尾镇的一位兰花种植户张先生告诉记者,早年自己在广州打工,听闻家乡的兰花产业发展得很好,便回到家乡开启了种植兰花之路,“刚开始什么都不懂,多亏省农科院的专家经常下乡指导,及时解答我们在种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对于张先生来说,返乡种兰不仅提高了收入,还能实现在家门口工作,“喜爱兰花的人越来越多,根本就不愁销路”。

转眼间十多年过去,翁源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国兰生产基地,先后成功举办了2007海峡两岸(翁源)暨第五届广东省兰花博览会、第28届中国兰花博览会,并且多次参加国内外举办的兰展,荣获数百个金银铜等各类奖项。朱根发团队与当地企业翁源仙邑兰花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仙邑兰花”)合作研发的技术成果,荣获2018年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去年6月,广东省第一批15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名单正式发布,翁源兰花产业园名列榜首。产业园区入驻了兰花企业300多家。

此外,为落实国家关于加强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探讨农村科技特派员到乡村创新创业的模式,朱根发团队以技术入股的方式,与翁源县丰源城乡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仙邑兰花共同创建广东省(翁源)兰花研究院;并成立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专家翁源工作站,与翁源县政府共同推动兰花产业园建设。该研究院于去年12月建成并投入使用,主要研发兰花新品种和先进生产技术,为兰花企业提供全方位科技服务,推动翁源兰花品种培育在全国居于领先地位,引领全国兰花产业化发展。

深耕花卉 不忘初心

“兰花是我一生的追求。”作为一名“兰花痴”,朱根发自1993年研究生毕业就进入省农科院环艺所工作。当时科研条件简陋,仪器设备就只有几个做组培的超净工作台和两个天平。但就在这样的条件下,他坚持开展实验,培育种苗,并很快成为研究室的负责人。

在发展兰花产业上,朱根发团队的技术人员们付出了大量宝贵的时间和精力。从品种选育、种苗推广、技术研发到项目申请等,几乎所有的环节都离不开技术人员的身影。

“省科技厅高度重视农村科技派员工作,这是一项非常有效的措施,加强了科技人员与农村、企业间的联系。”朱根发表示,目前各方面对农村科技特派员的需求很大,建议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完善农村科技特派员专项管理。

作为一名有21年党龄的党员,他提到,农村科技特派员是科技人员应该承担的一种责任与使命,农业科技人员初心是为农业谋发展、为农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应该更多的面向农村、农业、农民,帮助农民发家致富,为当地人民创造更好的有利条件,同时在服务过程中不断加强自己的使命感。

致富之路 方兴未艾

在颇具岭南特色的省农科院环艺所大楼,广州华大锦兰花卉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陈砚正忙着与朱根发商讨云浮兰花基地项目合作事宜,“我做了十年兰花,去年开始在云浮市云城区打造一个田园综合体,在总体规划和技术指导方面,朱所长团队给予了很大帮助。”

有了翁源县发展兰花产业助力脱贫致富的成功经验,朱根发和他的团队将目光放在了更长远的所在。“由于珠三角地租较高,花卉产业逐渐转移到粤东粤西粤北,如肇庆、惠州、云浮、韶关、河源、清远、梅州、汕头等地。”朱根发表示,花卉产业尤其是兰花产业经济效益较高,不少地区也跃跃欲试。目前,省农科院环艺所已经与四会市石狗镇等签署院地合作协议,与多个地方政府如梅州市、封开县等政府达成了产学研合作意向。

对于今年农村科技特派员“暑期大下乡”活动,朱根发团队计划与翁源县委组织部联合举办人才沙龙活动。“我们将组织二十多个专家到翁源兰花产业园进行考察指导,帮助该产业园解决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朱根发说,团队与广东(翁源)研究院和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专家翁源工作站,计划每两个月进行一次培训,并为当地企业编制生产技术规范,为当地相关部门编写实用教材,让更多人了解兰花、认识兰花、热爱兰花、支持兰花。

记者 陈薇 实习生华婷 

【统筹 喻淑琴(13922377231)

【来源】南方农村报、南方+

编辑 樊静东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