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的图书馆》
作者:远 人
已经没什么人了,图书馆的坪地上
只剩下长条形的砖石,它们
交错成巨大的地板,我独自一人
沿图书馆的玻璃墙散步
我的影子,在灰蓝色的玻璃里
反射出一道幻影,仿佛十年前
我也这样散步,因为时间
总是在玻璃里出现,也在天空中
逐渐变灰的云层里出现,但我
真正发现的,是我不再有
十年前的爱,仿佛我已冷静如
身边这幢巨大的图书馆,一把把
U型锁穿过竖立的门把,锁住了所有
没有人再去翻阅的往事。我暗想
我是不是已经激情老去?因为我
不再相信奇迹和神秘。天色在这时
越来越暗,在图书馆的栏杆外面
一对恋人,坐在铺进草丛的报纸上
他们低声交谈,接吻,交换着
旁若无人的微笑。我从他们身边走过
我永远不可能认识他们,但他们
像是比我更和这傍晚融为一体的人
点评
我常常杞人忧天地想:许多年以后的读者,如何才能从今天的汉语新诗中读出富有本时代的文化气息,感知或揣测这个离他们已经记忆泛黄的岁月里的诗人的文雅常态,就像我们今天回望并慕想民国知识分子那种写作格调一样。那么显然,未来读者希望看到我们今天的文人写作,绝不会只是翻版的民国文艺腔。也就是,今天的秀才,得写出今天的秀气,像今天一样不可替代。恰好,远人的这首独步傍晚的图书馆,在安宁得散发着书香的静谧中,忽然生发年华易逝的焦虑、伤感。于是,他眼里的时光,投射在砖石、玻璃、U型锁、栏杆,以及草丛中央的报纸上。这些作为挽歌般的实物,在一个诗人的眼目下,在挪移步子,然后如暗下去的暮光一样失去活力。但是,诗人似乎不忍一切都颓败于虚无之中,因此,他在定格,试图在一对恋人的交谈、热吻、微笑里寻找永在的光芒,我走过他们,是希望被照耀。然而,终将过去的,上帝也无法挽留,他们先于我融入暮色,成为一个实在的过去,消弥于时间的黑洞,激情散去的命理不可抗拒,唯有诗行可留人间。这份微妙的文人心思,映照了属于这个时代的诗意书写。这样的叙述着眼于即刻,语言气息也不旧式或故作旧文人的书生架势。此诗因写出了此一时代的文心,而为我看中与看重。(芦苇岸)
远人,1970年代出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有诗歌、小说、评论、散文等500余件作品散见于海内外20余家报刊及数十种年度最佳选本。出版有长篇小说《伤害》《秘道》《预感》,散文集《河床上的大地》《真实与戏拟》《新疆纪行》,艺术随笔集《怎样读一幅画》《有画要说》《画廊札记》,人物研究《凡·高和燃烧的向日葵》,诗集《你交给我一个远方》等,主编出版《21世纪的中国诗歌》《当代中国生态文学读本》(丛书)。在多家媒体开有专栏。
编辑:思婷
图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