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读马鞍岛,聚焦西湾汇③丨步入“大桥时代”,深中产业格局发生深刻变化

南方+ 记者

以拥抱商业文明为主要特征的海洋文化,滋养了流传千年的商业贸易。珠江水系有四大出口——横门水道、洪奇沥水道、虎门水道和蕉门水道。千百年来,自东、西、北三江顺流而下的泥沙不断填充淤积,久而久之便在珠江口岸形成了广阔的滩涂,位于中山市翠亨新区的马鞍岛,就是珠江口的一片沃土。

沧海桑田,风云幻变。如今,走上这片与前海对望的土地,热火朝天的城市建设正雕刻着中山未来的城市新中心,一座现代化的滨海新城将在这里崛起。

随着深中通道等重大工程的加速,大湾区的互联互通进入落地建设阶段。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宏伟蓝图之中,作为中山推动新一轮大发展的前沿阵地,马鞍岛已然成为开放合作的高地,投资创业的热土。

生物医药产业成为翠亨新区马鞍岛的重点产业。图为今年4月2日举办的粤港澳大湾区中山生物医药产业高峰论坛暨2019翠亨新区海归创业春季峰会。

融入大湾区产业链

马鞍岛崛起生物医药产业

智能设备、精密装备、信息产业、新能源新材料……当前,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在马鞍岛上迅速壮大。从今年以来马鞍岛上所释放的发展信号来看,尤以生物医药产业的活跃度和关注度最高,与珠江西岸的广州、深圳生物医药产业错位发展,成为大湾区生物医药产业链的重要一环。

5月28日,广东省手性药物工程实验室(中山中心)在广东和博制药有限公司揭牌成立。这个由广东省手性药物工程实验室由中山大学药学院牵头组建的平台,由陈新滋院士、陈芬儿院士等6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及美国科学院院士组成的学术委员会指导。

和博制药是一家致力于首仿药和创新药物的研发的科创企业,早在2013年就落户马鞍岛,目前该公司已投入1亿元,建成了符合GMP 规范的1万平方米的制剂和原料药生产车间。此次与中山大学合作搭建产学研平台,将助推广东省手性药物工程实验室研发成果实现中试及产业化。和博制药董事长史敏介透露,到2020年,公司计划申报4个新药,其中一个是填补国内空白的肿瘤手术中用药,一个是儿科二类新药另外2个是首仿药。这四款药上市后,预计2020年初正式形成产业化。

时间再往前拨到4月2日,由中山市与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下称“上海药物所”)合作共建的中国科学院药物创新研究院中山研究院,这是落户在马鞍岛上的又一重磅健康医疗产业平台。上海药物所前身是国立北平研究院药物研究所,创建于1932年,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综合性创新药物研究机构,现有5个国家级研究中心。按照合作规划,将用地500亩,建设中山新药创制产业园、中国科学院大学药学院中山学院等5个项目。

包括上述两个平台在内,近年来,马鞍岛打造了诸如中德(中山)生物医药产业园翠亨分园、深圳医疗器械产业园、中瑞(欧)工业园健康医药示范区等重大健康医疗产业平台。

目前已通过审议的《中山翠亨新区起步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和《中山翠亨科学城城市计划》透露,中山将在马鞍岛上建设一个包括生态疗养中心在内的“湾区医疗城”,同时还要新增一所国际医院,由此马鞍岛将集医学前沿研发及医疗应用与一身,中山将马鞍岛打造为国际医疗中心的计划可见一斑。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支持中山推进生物医疗科技创新”。作为中山市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健康医疗产业已积累了一定的产业基础。此外,近年来深圳也在加快发展健康医疗医药产业,提出建设“国际区域医疗中心”等构想。未来,深中通道两侧的健康医疗产业有望同时崛起,联袂谱写大湾区医疗产业的新篇章。

人工智能加速布局

助力马鞍岛高端制造

今年初,位于马鞍岛的中山翠亨新区规划馆迎来了一位“新员工”——无人驾驶清扫车“蜗小白”。

“蜗小白”由北京智行者科技有限公司主自研发。2018年,北京智行者便在马鞍岛成立了全资子公司——广东纵行科技有限公司,并自建工厂,从2018年10月底开始量产“蜗小白”。

据悉,“蜗小白”采用了目前最前沿的智能AI技术和无人驾驶技术,集成多源传感器感知技术、融合定位技术、智能决策技术等多种先进技术手段。广东纵行总经理袁立栋介绍,在相同的时间里,一台“蜗小白”的工作效率相当于6名环卫工人的总和,可完成复杂道路环境下的作业。“落地中山的这条生产线是国内无人驾驶环卫车领域内的第一条具有量产能力的生产线,半小时即可装完一台车。”袁立栋说。

“蜗小白”并非个案。在马鞍岛,一批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项目正在集聚。

2018年2月在中山注册、7月制造部分搬至中山、12月调试生产线……对于深圳新亮智能技术有限公司(下称“新亮智能”)而言,过去的一年是忙碌的。

新亮智能是基于新一代光源VCSEL激光技术的核心传感器应商,VCSEL激光芯片控制发出的红外激光可应用于人机交互、机器视觉、安全光幕、姿势识别及人脸识别、激光医疗以及军事应用,实现真正的人工智能(AI)和机器学习。

制造部门从深圳迁至中山,企业产能得到大幅度的提升,中山工厂是新亮智能的第一个规模化生产基地,也是公司首条6寸VCSEL芯片生产线。新亮智能董事长罗玉辉预计,中山工厂完全量产后芯片成本至少下降25%,将为企业产品带来更强劲的市场竞争力。

另一方面,大量高端创新平台也瞄准了马鞍岛的区位优势和创业环境。

珠江东岸,有哈工大深圳校区;西岸,则有哈工大机器人集团。哈工大机器人集团是最早一批落户到马鞍岛的科创平台,2016年至今该集团已在中山将十多个项目产业化,其中包括:天愈康复医疗与助老助残机器人产业化、中山慧能智能装备制造、中山华粹机器人智能雕刻系统、中山绿威电机智能控制等优质项目。此外,于去年成立的哈工大机器人(中山)无人装备与人工智能研究院,从今年3月开始对第一批5个项目进行评审,其中包括了中国工程院院士谭久彬团队的“大尺寸平板部件在线检测设备”等两个项目。根据计划,研究院首期建设人工智能研究所、无人装备与智能制造研究所和智能传感与精密检测研究所,当前已对接相关高水平项目20多个,评审后择优引入研究院进行研发孵化。

深中产业互动驶入快速路

马鞍岛打造高水平“双创”高地

今年以来,作为中山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前沿阵地的翠亨新区,频繁传出重磅消息,如推进申报纳入广东自贸区扩区范围的前期研究、申报设立广东中山翠亨经济技术开发区。

同一时间,在珠江口的对岸,深圳也迎来重磅消息:全国最小的国家高新区深圳高新区迎来扩容,从原来的11.52平方公里扩大到159.48平方公里,形成“一区两核多园”的新格局。

而作为深中通道在珠江西岸的登陆点,马鞍岛凭借区位优势和发展红利,成为创新创业者最青睐的“双创”地之一。

近年来,围绕生物医药、先进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现代服务业等主要产业,翠亨新区针对中科院、清华、哈工大等大院大所和深圳、北京、上海、港澳及欧美等国内外重点城市,开展精准招商、平台招商和全产业链招商,打造中瑞(欧)工业园、中德(中山)生物医药产业园翠亨分园、深圳医疗器械产业园等重大产业平台,目前正在建设中科院药物创新研究院中山研究院(华南分院)等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创新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提供国内最高端的集安评、药效、药代、临床试验和CMC、CMO、药学人才培养、孵化创投基金等为一体的国家新药产学研全链条服务,能够有效支撑湾区各城市生物医疗科技创新,将会成为中山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平台。

自中山市与澳门特区政府签署共建粤澳全面合作示范区框架协议以来,马鞍岛成为翠亨新区推进粤澳合作的实践平台。当前,依托岛上的中瑞(欧)工业园、中德(中山)生物医药产业园、欧美同学会留学报国中山基地、中国中山留创园翠亨分园、粤港澳台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和海外人才工作站等现有平台载体,新的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项目正在加快建设。根据计划,接下来,翠亨新区将拓展与港澳及海外高层次人才和高端产业项目对接合作,主阵地马鞍岛也将进一步加强与广州南沙、深圳前海、珠海横琴等周边国家级新区合作,通过争取纳入自贸区扩容范围,打造中山改革开放新高地。

系列稿件:

走读马鞍岛,聚焦西湾汇①:为什么说深圳和中山越来越“近”了?

走读马鞍岛,聚焦西湾汇②:深中通道联通珠江口,交通红利如何变经济红利?

(点击链接阅读↑↑↑↑↑)

【统筹】罗丽娟

【撰文】伍杰  罗丽娟

【摄影】叶志文

编辑 卢子衡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