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越吃越少,
对米饭质量要求却越来越高!
米商很想做出好米,
但稻谷串货、掺货,优质常规种自留种种植,
土壤重金属超标...
米商哪里有稳定、可靠的优质品种供应源?
水稻品种品牌化该如何推广?
点击视频,了解更多精彩
▽
7月1日,由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主办,深圳隆平金谷种业有限公司承办的“优质稻品种品牌化推广模式路径研讨与观摩活动”(以下简称研讨会)在广州增城召开,来自农业相关部门人员、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米企、经销商和种植大户等产业链各环节主体代表近200人参加。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副主任刘信,广东省农业农村厅种业管理处副处长陈坤朝,广西壮族自治区种子管理局局长祁广军,深圳市场监督管理局农业处处长欧阳卫国,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副站长罗学梅,南方农村报社总编辑陈永,江西省种子管理站副局长贺国良,湖南省种子管理服务站代表周赛群科长等领导嘉宾出席,研讨会由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种业信息与技术处处长王玉玺主持。
研讨会现场
此次研讨会旨在通过观摩“美香占 2 号”规模化标准化种植示范现场,围绕“好品种、好种子、好稻谷、好大米、好品牌”五个环节研讨优质稻品种品牌化推广各主体有效对接、紧密衔接、合作共赢的实现方式,更好地发挥优质稻品种在推进水稻产业高质量发展中的核心引领作用。
参观美香占2号种植基地
近年来,为落实质量兴农与品牌强农战略,推动我国水稻产业高质量发展,在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统筹指导下,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会同国家水稻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组,于2018年、2019年先后成功举办了两届全国优质稻品种食味品质鉴评暨国家水稻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推进活动(以下简称优质稻食味品鉴活动),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对宣传优质稻品牌起到了引领和推动作用。两年共评选出47个金奖品种,其中有“美香占2号”等3个品种连续两年获得金奖荣誉。
增城丝苗5G精准种植试验田
品种数量增长趋势惊人,但品牌化程度不高
据了解,我国通过审定的水稻品种逐年增多,从2015年国审水稻品种的53个,再到2018年268个,增长趋势十分惊人。另外,再加上省级审定的741个(不完全统计),2018年全国审定的品种数量高达1009个。
“目前我国优质稻品种多,但在全国比较有影响力的品种屈指可数,其中相对做的较好的有美香占2号、野香优莉丝、天隆优619。”刘信在研讨会上表示,如何让好品种实现好品质,再到好品牌,这条道路我们还要加快探索。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副主任刘信
论及水稻品牌打造,这几年来广东省对“广东丝苗米”品牌建设的重视程度以及重大举措令行业振奋。
从2018年广东丝苗米产业联盟成立以来,联盟整合种业和米业,全力打造广东丝苗米这一区域公共品牌,围绕以米业带动农业,以品种刺激品牌的思路,促进全省水稻产业的转型升级。联盟成立后,制定了“广东丝苗米标准”,为品牌建设打好基础。“此外,为加强优质稻米品种的选育推广,我省以全面实施乡村振兴为契机,安排资金来扶持优质稻品种的选育、丝苗米良种繁育、稻米的冷链加工、区域公共品牌打造等重点工作。并在这两年安排实施创建13个丝苗米现代农业产业园。”陈坤朝表示,此次研讨会是贯彻落实中央部署,规范水稻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一次具体行动。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种业管理处副处长陈坤朝
深圳市场监督管理局农业处处长欧阳卫国介绍,过去十年,深圳农业着力打造生物育种,现在正从生物育种向生命健康发展,来进一步拓展农业内涵。这正好与优质稻品牌全产业链打造高度契合。
深圳市场监督管理局农业处处长欧阳卫国
“全国农技推广中心组织大家召开此次研讨会,目的就是为了加大研究、探讨如何实现水稻品种品牌化,以及品牌开发的标准化、规模化及信息化。”刘信认为:第一从政府层面,要积极引导,搭建平台,引领品牌化的推进工作;第二要立足于市场,充分发挥市场主体,即企业的作用;第三是要有技术支撑,加快生产、加工、经营等标准的制定;第四要加强品牌宣传和保护,且要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最后要构建新型的合作关系,只有政府、科研部门,及企业等多方共同努力,完善多方面工作,才能把品牌做大做强。
针对研讨会结束后应如何巩固会议成果、水稻品种品牌化如何开展,刘信指出——
首先要积极探索,品牌化推进要结合实际,结合品种、企业等多方面因素,创新多种发展模式;
其次要善于总结,品牌建设有一个过程,出现问题要及时解决,总结经验,并把实践出来的理念、模式进行分享;
此外,政府管理部门、种子科研部门要大力支持,支持企业的品牌建设工作。
优质已是发展趋势,但缺乏稳定供应源
据美香占2号选育人、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研究员周少川介绍,美香占2号是当前广东省食味品质较好的优质香稻品种,米饭香滑、柔软可口,已成为广东省著名商标高档米的主导品种。2018年广东省试种面积达124万亩。同时,美香占2号继通过广东、云南审定和江西许可后,2018年已通过湖南、广西和海南引种许可等6省准入。
美香占2号选育人、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研究员周少川
“2018年,公司就销售了近3万斤美香占2号种子。”潮州市潮安区旺农种子有限公司潘立武向记者透露,优质稻与杂交稻种植效益差距拉大,100斤美香占2号湿稻谷的收购价比普通稻谷要多20~30元,农户种植优质稻的积极性已越来越高,今年美香占2号种子已供不应求。
不仅是种子热销,以美香占2号为代表的优质大米也是市场追逐的对象。广东省佛冈金鲜美粮油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郭建铭告诉记者,近年来公司走品质铸就品牌的发展道路,积极打造以美香占2号为原米的“金鲜美”品牌大米,年销量已达5万吨。“美香占2号稻谷货源紧张,我们除自己建设种植基地外,还在寻找其他稳定的货源渠道。”
美香占2号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优质确实已成为水稻行业发展的关键词,南有“美香占”、“象牙香占”,北有“稻花香2号”,市场需求高价值大米已成明显趋势。但对于米商来说,随着稻谷串货、掺货,优质常规种自留种种植,土壤重金属超标等问题时有发生,寻找稳定、可靠的优质水稻供应源已成为大难题。
好大米“种”出来
解决优质稻供应源的问题首先应解决种植问题,优质稻谷的生产应以好品种为基础,再加上科学、安全的种植技术。简而言之,从“好种”到“好谷”,是要种出来的。
“美香占2号栽培技术标准化基地选择应把握这四个条件,种植基地环境优越性、种植品种的特异性(优势)与适应性、种植技术的实施水平与能力、有利于优质稻品种品牌化标准化塑造与实现能力。”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专家团首席专家李康活指出。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专家团首席专家李康活
相比于“好种”和“好谷”的标准制订与操作实施,种植技术的标准制订与实施难度更大。许多种植技术标准制订只是采用技术固化的部分,而动态技术部分均没有制订或者回避了,技术简单粗糙、没有细化,所以执行标准的可操作性和实施效果是存在非常大的局限性。
李康活认为,“标准的制定可以遵循这四大策略,一是技术标准制订为水稻种植者个性化定制服务;二是进一步简化将美香占2号栽培种植技术标准设计成一张‘明白纸’、‘卡片’;三是与智慧农业技术(农业大数据、农业无人机、5G农业)等结合;四是打造“种”和“种”全程可追溯管理体系。”
如何进行优质稻品牌打造?
关于品种品牌打造的思路与策略,深圳隆平金谷种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少雄指出应分为“三大阶段”:
第一阶段:应聚焦原粮供应商。种米生态链分为前端的种子育、繁、推,中端的种植综合服务,后端的稻米销售,而目前行业存在生态链前、中、后端各成体系,各自为政,分割经营的状况,无法保证优质原粮的供应。所以,优质优价小风险的品种是贯穿整个生态链的主线和核心,应当打通种、稻、米的生态链,抓基地、树标准,打造品种品牌。
第二阶段:树立品种标准。米企关注稻米的口感好、有香味、粒型佳,重金属不超标等方面,种植户则关注种植收益高、小风险。因此,应遵循品种提纯复壮标准、品种繁育技术标准、种植标准。
第三阶段:是产业联合体打造。联合体将参与制定种植标准和稻米标准、传播标准和打造品牌、生产端与消费端链接互动、示范执行标准等,是组织者、协调者、促进者,将对水稻产业起到发动机的作用。
深圳隆平金谷种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少雄
“要先卖出去,再产出来,最后写出来!”结合自身打造梅州金柚品牌的经验,广州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主任刘玉涛认为,打造农产品品牌化应把分散的经营主体有机组织起来,构建从产业协会到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再到从业农民的现代农业体系,充分发挥政府的资源整合能力,以市场为导向,合理分工,建立产品分级标准,对品牌进行合理分类,构建多种销售渠道。同时,应结合产品文化,加大宣传力度,对品牌进行全方位的包装与推广。
广州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主任刘玉涛
“米商很想做出好米。”深圳盛宝联合谷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林林表示,但做“好大米”是全产业链的事,从品种、产地、种植、干燥、储存、加工、产品到品牌等每个环节缺一不可。林林认为,既然全产业链缺一不可,就应建立共创、共赢、共享的新商业模式,从而打通整个产业链。此外,高价值品牌战略的逻辑原点是创造高客户价值,功能价值如好吃、好看、安全等只是品牌满意度基础,而非功能价值才是品牌溢价的关键。
深圳盛宝联合谷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林林
“中国优质稻工程涉及的水稻科学技术已领先于世界,科技含量高,产业集中度高,有效解决了国计民生,可在“一带一路”庞大计划中发挥重大作用。”周少川表示,希望能构建科研实体与产业实体无缝联结的创新型集团公司,以优质高产稳产品种(组合)为龙头,建立从种子到筷子的稻米全产业链,使中国大米绿色安全优质标准化,从而得到消费者认可,进而建立一批国际化的中国稻米民族品牌。
▽
◎ 此外,研讨会还举行了以“如何打造美香占2号产业联盟”、“如何实现优质稻规模化标准化种植”为课题的自由讨论环节,出席研讨会的专家、企业代表等初步达成创立“美香汇”联盟组织的意愿。
记者、摄影、剪辑、编辑丨柳佳柱
联系农财君丨18565265490
新时代 新种业
南方农村报丨农财宝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