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农村科技特派员⑤|刘少群团队:产教融合,用科技助推有机茶种植与产业化

南方+ 记者

南方农村报、南方+专题报道 记者陈薇 统筹 喻淑琴(13922377231)

编者按:在广袤的南粤大地,一批又一批各行各业敢担当、敢作为的广东省农村科技特派员扎根基层,以服务“三农”为己任,踏遍青山绿水,行走在田间地头,用科技的力量有力推动农业现代化,帮助农民造血扶智、脱贫致富,用汗水和智慧书写科技兴农富民的炫彩篇章。

新时代的大背景下,科技工作如何发力,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农村科技特派员制度自1999年推行以来,广东省积极响应,深入开展。多年来,省科技厅将广东省农村科技特派员工作作为重点工作之一,建设了农村科技特派员库、科技支撑成果库和贫困村科技需求库,安排农村科技特派员进行“点菜下单式”精准对接。2018年,全省农村科技特派员入库总数达1.4万余名,汇编实用科技成果1000余条,打造新时代农村科技特派员的“广东模式”。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农村科技特派员有力激发了农村创新创业活力,为乡村振兴点燃人才引擎。南方农村报在南方+乡村振兴频道特别推出广东省农村科技特派员系列专题报道,展现广东农村科技特派员群体在服务三农方面作出的重要贡献、丰硕的人生收获和闪亮的创新精神。

第五期推出广东省首批农村科技特派员、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副院长、华南农业大学茶业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刘少群和他的团队,一起听听他们的故事。

“过去,对于内洞自然村的村民来说,丰收虽是件喜事,但是苦于山高路远,道路也没有修通,背几袋谷子下山,腰都要酸好几天,收益也不高。”说起担任农村科技特派员的收获,刘少群的眼睛笑成了月牙儿。2009年,他带领团队在乐昌市袄田村实践了有机茶种植与产业化的精准扶贫模式。现如今,谷子换成了茶叶,山路也通了,村里13个贫困户都实现了脱贫,陆续在村里建起了新房子。

刘少群(左二)在田间解答茶农提出的问题

十年科特派,坚持下来靠的是情怀

2009年,刘少群成为广东省首批农村科技特派员。作为中国共产党员的他,在这十年的时间里,一直用“情怀”坚持着,他认为,要推动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落实到各项工作中,特别是脱贫攻坚工作,进一步突出产业扶贫。“真正下到村里去,涉及的东西就多了,农民有什么需求和疑问,即使超出我们的知识范围,我们也要尽力去帮忙解答。”

乐昌市庆营镇袄田村是刘少群团队打造的第一个茶叶产业扶贫示范点。刚开始,由于种茶要在茶树生长三年后才能采摘,见效较慢,当他们提出在内洞自然村种茶的时候,只有部分村民响应,大多数村民抱持观望态度。要改变大家观念,就要先让大家看到希望。于是,他们在村里物色了一个比较年轻、热情度较高的重点带头人陈贵亮,通过与他建立技术服务关系,辐射带动其他村民加入到种茶队伍中来。

2013年7月,刘少群到袄田村调研

种下了茶叶就种下了希望。对于刘少群来说,初心源于对这一行的热爱,他的内心始终有一股力量在驱动着他,哪里需要他就到哪里去。“当时的通讯也没有现在发达,下到村里去全靠电话,有的村民家里没有电话的,还要挨家挨户去沟通。我在笔记本上做的记录里,最多一年下乡13次。”

如今,袄田村在刘少群团队的帮助下,通过福云6号、福鼎大白及乐昌白毛群体种3个品种合理搭配,依托茶叶扦插、茶园苗期科学管理、茶豆间种、茶园合理施肥、茶树定型修剪、绿茶初制等技术实施,指导成立了“乐昌市庆云镇仙苑茶叶专业合作社”。团队在合作社负责技术及销售,在内洞自然村建立了品质好、有机的高山绿茶基地。

示范带动,助力乡村走上茶叶“致富路”

由于广东山区扶贫点的地理气候特点,随着国家扶贫力度的加强,众多的扶贫单位对茶叶种植的需求日益增加。刘少群团队总结了英德岩背茶叶扶贫模式,提出“茶叶产业助力广东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思路。

“主要让农民清楚三个问题,一是为什么要种茶,二是如何种好茶,三是如何做好茶。”这是刘少群团队经过多年的实践总结的“三步走”思路,首先让农民清楚为什么要种茶,因为种茶投入小,产出大,收益高,一个普通的茶农年产值可达1万元以上。其次,通过邀请当地经验丰富、收益较高的茶农或茶企负责人到村民中去宣讲,让农民知道如何种好茶。最后是培养一个村的重点带头人,带他们到企业、基地、市场去考察茶业产业,了解如何做好茶。

刘少群为茶农讲解扦插技术

举行茶叶专题培训

举行茶叶技术培训班

借助华南农业大学的科研与人才优势,刘少群团队联合一批基层茶叶技术推广人员,按“一村一策”的方案,分别在乐昌袄田村、德庆江南村、清新坑口村、博罗龙头村、东源石侧村、龙川义都镇中心村、兴宁坪畲村、汕尾埔仔洞村、饶平东里村、饶平中段村建立了10个茶叶产业扶贫示范点。通过对示范点的示范,建立一批辐射点,并对辐射点进行培训、田间现场指导,在韶关、河源、清远、兴宁、博罗、潮州、汕尾等地区示范推广。

在三轮扶贫工作中,项目组成员共完成各形式茶叶种植加工技术专业培训25期,培训人员达6000人次。扶贫期间推广种植茶叶品种10个,建立茶叶示范园2万亩,标准茶叶加工厂20个,整合和组建茶叶专业合作社98个,辐射推广茶叶种植面积9.67万亩,新增产值1.4亿元。项目带动全省近3万人解决就业问题,其中6043户贫困户,贫困低收入人群8255人次通过茶叶产业扶贫脱贫致富。

产教融合,打通大学和乡村发展通道

“团队在驻村工作队干部的带领下参观村内生态茶园建设情况,并走访老支书,详细了解黄正村情况。”

“在此次交谈中,我们看到了当地基层工作人员们对当地贫苦家庭的关心和忧虑,同时也感受到了扶贫工作的重要之处和困难之多。”

“调研团了解到,近些年来,单丛茶的热销为解决五祉村的贫困和收入问题产生了积极作用,这也正是这次我们以茶学为主的大学生下乡的一个重要原因。”

……

一则则下乡日记,记录了学生们深入到田间地头,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的经历。作为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副院长,刘少群热心学生工作,鼓励学生通过创业及申报“三下乡”“挑战杯”等项目,积极参与科技特派员活动。“打通大学和乡村共同发展的通道,既能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又为乡村带来智力、技术服务。”

刘少群带领学生开展暑期“三下乡”活动

学生与五祉村村支书交流情况

近年来,由刘少群担任第一指导老师指导的“龙源紫茶”团队屡创佳绩,获得第四届“创响华农”大学生创业大赛第一名、金奖、最佳人气奖,2017年广东众创杯大学生启航赛暨“赢在广州”第六届大学生创业大赛银奖,“挑战杯创青春”广东大学生创业大赛金奖等一系列奖项。

据悉,在即将到来的暑期,适逢农村夏收秋种之际,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号召并组织农村科技特派员深入农业生产和农村一线,开展“暑期大下乡”活动。对此,刘少群表示,将继续组织团队和学生进村入户,开展技术服务工作,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助力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的重要作用。

【记者】南方农村报、南方+ 陈薇

【统筹】喻淑琴(13922377231)


编辑 樊静东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