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
波罗镇西京古道
入选南粤古驿道
15处重大发现
是清远唯一入选项目
今天我们来看看
这条历经千年
芳华犹在的古道
西京古道
去年年底,英德市波罗镇西京古道入选南粤古驿道文物考古十五处新发现。据实地考察,波罗镇内西京古道有24处石壁刻、石碑、石桥、石狮子、驿站等历史遗存实物。相关专家表示,古道及沿途的古文化遗存,是开发旅游、研究古道文化不可多得的珍贵实物资料。
蜿蜒的古道从绿树中穿过。清远日报记者 李思靖 摄
一条古道,低调安静
但掩盖不了当年的喧闹
夕阳红艳艳,溪水清凌凌。英德市波罗镇,一条古道蜿蜒在青山绿水之中。一块又一块的石头,铺成了石路。一块又一块的石碑,记录着岁月。
穿行绿树中的古道。清远日报记者 李思靖 摄
这条古道,古朴,安静。一阵风吹来,树木的叶子索索地响;脚下树叶的影子,也随声索索地晃动。
但是,这一切都掩盖不了当年的喧闹。
古道路面。清远日报记者 李思靖 摄
当年,有魁梧的汉子,赶往中原传送文件时,在这里纵马驰骋。当年,有俊美的书生,前往京城考取功名时,在这里吟诗作对。
岭南的特产从这里运给皇宫。士子的人生在这里通往朝廷。
古道保存较完好
有24处石壁刻、石碑等历史遗存实物
波罗镇,位于英德西北部。波罗镇境内的波罗河,发源于南岭,自古以来是连江的最大支流,绵延10公里,将波罗镇一分为二。
据有关资料记载,两千年前的东汉时期,桂阳郡(今湖南郴州)太守卫飒奏准朝廷,在南岭的崇山峻岭中,开凿了一条从英德浛洸经韶关乳源,至湖南宜章,通往中原、京都(今陕西省西安市)的大路。后人称之为“西京古道”。
蜿蜒在青山绿水之中的古道。清远日报记者 李思靖 摄
另据《韶州府志》对西京古道的记载:“平址隘,在古道图,路通乳源;阔垌坪隘,距三山图塱田墟三十里,路通乳源;大潭隘,距古道波罗墟三十里,路通乳源。”
波罗镇从明洪武二年(1369年)始有建制,自明、清、民国至今,行政地域名称先后变为:三山图、鹤子图、三山乡、波罗公社(1961年初从大湾公社划分)、波罗区、波罗乡、波罗镇。
根据上述文史资料的记载,2018年5月,波罗镇党委、政府号召领导干部和村民们加入到摸查、保护、研究古道的工作中。镇政府正式成立了重索西京古道工作领导小组,镇干部以自愿、爱好的形式报名参加,村委干部列入工作组。
古道沿途的石碑保存相对完好,碑上文字仍可辨认。清远日报记者 李思靖 摄
工作组对波罗镇境内的西京古道波罗段进行实地考证、清除路障,并邀请广东省、清远市相关专家实地考察。据实地考察,波罗镇内西京古道文物遗迹保存较为完好,有24处石壁刻、石碑、石桥、石狮子、驿站等历史遗存实物,并经英德市博物馆工作人员拓印察看,碑记主要是重修古道记实,年份可追溯到明清时期。
波罗镇党委书记李龙:
必将给波罗镇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
波罗镇党委书记李龙表示,波罗镇古驿道入选为南粤古驿道重大发现是一个重要的历史节点,是波罗镇保护西京千年古道行动的一个新起点。
古道在山坡上蜿蜒。清远日报记者 李思靖 摄
李龙表示,波罗古道被列入南粤古驿道“重大发现”。加上波罗镇去年底被中国林业与环境促进会授予“中国森林生态产业示范基地”。这两大生态旅游资源,必将给波罗镇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这也是中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体现。如古道遇上民宿,带动旅游民宿业的兴起和发展。同时,也将打通农产品流通“最后一公里”,提升三大产业融合发展。
专家说法
古道及沿途的古文化遗存是珍贵实物资料
2018年12月,在南粤古驿道重大发现新闻发布会上,广东省古迹保护协会公布了南粤古驿道15处重大发现。其中,英德市波罗镇的西京古道入选,是清远市唯一入选项目。新闻公布后,经省级媒体组织“您最感兴趣的是哪些?”的网络投票中,英德市波罗镇古道以2001票,位居第二。
近处的古道和远处的现代道路齐驱并进。清远日报记者 李思靖 摄
2018年11月,广东省人民政府特聘参事、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周永卫、清远和英德市有关专家学者组织开展“打造古驿道文化品牌,助推乡村振兴”的专题调研,到波罗镇沿着西京古道深入探索研究。专家学者表示,虽然波罗镇内西京古道历史久远,但现存的实物遗存较多,且保存较为完整,对推进西京古道保护利用意义重大。
古道沿途老建筑凤凰楼。清远日报记者 李思靖 摄
2019年1月23日,广东省副省长许瑞生率队到波罗镇建棠村古驿道“皇帝路”考察调研,他对以波罗镇重索西京古道工作领导小组自发自主开展对南粤古驿道的保护利用工作表示高度赞许。
广东省人民政府特聘参事、广东省珠江文化研究会会长王元林也表示,古道及沿途的古文化遗存,是开发旅游、研究古道文化不可多得的珍贵实物资料。在保护古道遗迹的同时,要挖掘古道特色旅游资源,加大宣传,加强古道旅游项目的推介,从而提高波罗镇古道文化的知名度。
来源:清远日报
编辑:英德市新闻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