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众一心战洪魔 --河源抗击“6.10”“6.12”严重洪涝灾害综述

河源广播电视台
+ 订阅

6月9日至14日,我市遭受特大暴雨袭击,接连经受了“6.10”“6.12”两次有记录以来最严重洪涝灾害,连平、龙川遭受重创,和平、东源灾情严重,其余县区都不同程度受灾。灾情发生后,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干部群众以实际行动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全市动员、全员投入、全力以赴,有效组织力量第一时间迅速行动、第一时间处置险情、第一时间转移群众,在短时间内转移了5万多名群众,调配物资安置近万名受灾群众,不惜一切代价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尽最大努力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

灾情严重  河源全线告急

6月9日傍晚起,暴雨到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持续袭击我市中部和北部,降雨强度之大、范围之广、累计雨量之大,历史罕见。强降雨致使龙川县枫树坝水库最高超汛限水位2.71米,多条河流水位超历史记录,多地发生城乡积涝、山洪、泥石流和山体滑坡等严重灾害。

2小时内水位暴涨5.24米 20公里长路程塌方37处

其中,6月10日,连平县上坪镇,录得日降雨量298.8毫米,最大两小时降雨量达136.9毫米,均创历史纪录。上坪镇大席河在短短2小时内水位暴涨了5.24米,是全省有水文记录以来从未有过的,瞬间造成很多村庄被淹没。12日,龙川县细坳镇日降雨量达187.2毫米,历史罕见。龙川县贝岭镇米贝村,半个山体全面塌方,从麻布岗镇到贝岭镇,不到20公里长的路程就有37处塌方。

天空“倒雨”,河源全线告急。在连平县,大席河迅猛上涨的河水沿上坪镇、内莞镇一路肆虐,沿途不少村庄,通讯中断、道路中断、电力中断、房屋被淹、群众被困。6月12日、13日,龙川贝岭、细坳等出现大范围山体滑坡、泥石流等险情,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截至26日,全市受灾乡镇(街道)88个,受灾人口38.76万人,倒塌房屋5785间,直接经济损失37.41亿元。

地质灾害危害影响全国罕见

省水文局用“强度大、覆盖面积广、持续时间长”“水位暴涨”来概括这两场洪灾。自然资源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调研组认为,除地震灾区外,河源这次自然地质灾害的破坏程度、规模能进全国前三位,非常罕见。

迅速响应  抗洪救灾压倒一切

雨情不断、险情迭出,河源迅速行动,防汛应急响应随之逐级提升。10日早上6时起,我市第一时间启动气象灾害(暴雨)应急、防汛应急响应,并逐级升为Ⅱ级应急响应。市委、市政府接到报告后,迅速反应,应急会商,果断决策决定按实际应急响应级别提升一级标准处置。

第一时间,市委主要领导立即奔赴抗洪救灾一线,现场调度、靠前指挥;迅速成立7个防汛救灾工作组,由市领导带队分片包干县(区)抗洪抢险救灾指导工作。

第一时间,各级救援力量向灾区集结,驻军、武警、公安、消防、民兵、镇村干部等“逆水而上”,兄弟市救援力量紧急驰援。

第一时间,启动预案转移群众,24小时不间断开展救援工作,努力做到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同时,抢修道路、电力、通讯设施,及时排除内涝。

“6.10”“6.12”洪灾,全市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全部一线奋战、身先士卒,市县机关单位连续两周取消周末休息,全市动员、全员投入、全力以赴开展抗洪抢险救灾工作。

万众一心  干群众志成城抗洪魔

面对暴雨狂魔,河源干群舍身忘我,分秒必争,奋战在抗洪一线,用实际行动诠释万众一心,众志成城!

龙川县贝岭镇米贝村,村干部在大雨前提前转移一批群众,救援队伍又提前增派在附近待命的121名官兵,成功解救出全村300多名群众,躲过了洪灾和山体滑坡带来的“灭顶之灾”。

连平县上坪镇三洞村,航空救援队出动直升机十余次,陆空结合打通生命通道,150名被困群众最终全部安全转移。内莞镇显村村,在全村被洪水淹没的情况下,当地村干部及时组织群众提前转移,无一人员伤亡。

抢险救人、转移群众、排查隐患……两场洪灾河源共投入救援力量19.09万人次,提前转移群众29499人,紧急安全转移群众18856人,解救受困群众3865人。

洪水咆哮中,驻军、公安、武警、消防官兵就是一座座冲不垮的堡垒;暴雨肆虐中,基层干部、共产党员就是一面面熠熠生辉的旗帜。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铸就抢险救灾的铜墙铁壁,汇聚出万众一心战洪魔的强大正能量!

目前,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灾后复产重建工作正在扎实有序推进。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