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佛山彩管厂!再见,我们一起拼搏的青春记忆(附老照片)

佛山记者帮
+ 订阅

6月23日清晨5时30分,城市上空一声爆破响,73米高的佛山彩管厂水塔楼迅速倒下。纵然早有准备,彼时与家人站在佛山彩管厂宿舍楼顶,观看爆破全程的彩管厂原员工成建军仍然百感交集。

真不是滋味,有想掉泪的感觉。”他说。

自1988年第一批人才从五湖四海汇聚到佛山彩管厂后,每年一批又一批的“新鲜血液”源源不断地被输送至佛山彩管厂。在这里,他们与佛山的电子产业结缘,与青春结缘。

拼事业、谈恋爱、结婚、生子……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几乎青春记忆中的所有大事都与这家企业有关,不少人至今仍住在佛山彩管厂的宿舍楼中。

水塔楼的倒下,象征着一个结束,也让他们心中对青春时代挥洒汗水之地的眷恋情绪,到达了一个顶点

在佛山彩管厂,佛山电子产业发展到达了一个顶峰,彩管厂员工的青春记忆,也成为了佛山这座城市记忆的一部分。

上世纪90年代,工友们在彩管厂水塔楼前合影。原彩管厂老员工“好姨”供图

水塔楼爆破前,原彩管厂老员工“好姨”特地到水塔楼前留影。“好姨”供图

佛山彩管厂员工成建军:

留在原地挥别青春记忆

1990年从技工学校毕业后,成建军与一班同学来到佛山彩管厂,翻开了青春崭新一页。

彼时的彩管厂尚未投产,季华路也尚未建成,工厂周边都是绿油油的农田,它与外界的联系,只有一条忠义路。成建军一来到彩管厂,看到周边的环境,心里一直打鼓,“佛山不是一个大城市吗,怎么比我们乡下韶关还要落后?”

刚来到佛山工作的他以及同学们,并未意识到,自己将要参与一场轰轰烈烈的佛山电子产业新征程。

工作中,成建军努力打拼,每到周末,工友们想要娱乐休闲,便会邀约一起骑半个小时自行车,到“市中心”逛街、购物。

工厂里的文化生活也是多姿多彩,彩管厂内的卡拉OK室设备一流,用的是JBL的音响。在这里,成建军与工友们一起加入了工厂成立的管乐队,他负责吹黑管,大家一起在工厂内进行管乐演出,有时候甚至肩负重任,代表工厂到其他企业表演。

当年的靓仔靓女,组成了全厂最潮的管乐队。成建军供图

在彩管厂的生产车间内,成建军挥动梦想的翅膀,留下了辛勤工作的身影;在这里的卡拉OK室,他曾歌舞青春;水塔楼旁的沙地足球场,他和工友们挥洒汗水、飞驰人生……

成建军也是在此,与自己的同学兼同事两情相悦,在1996年结为连理,佛山彩管厂周边的地方,都成为他们充满回忆的甜蜜地。不久后他们搭上了福利分房的班车,入住佛山彩管厂宿舍。

我把人生最深刻的记忆,整个青春奉献给了佛山彩管厂。”成建军说。

成建军与球友们时常在彩管厂内踢足球,增进友谊。成建军供图

1998年开始,尽管佛山彩管厂停工一年,成建军都没有离开过佛山彩管厂,他仍每天回厂里“打卡”,看守设备。直至1999年汤姆逊接手,他再次正式回到工厂内,当起了工段长。

佛山彩管厂在2009年正式关闭,成建军犹记得离厂的具体日子,6月29日,他收拾好物件,离开了自己奉献了近20年的彩管厂。

6月23日清晨,他和家人早早登上佛山彩管厂宿舍的楼顶,与青春记忆挥别。一声爆响后,佛山彩管厂的水塔楼轰然倒塌。

他在心里默念,“再见了!

“真不是滋味,有想掉泪的感觉。”他说。

佛山彩管厂技术人员黄育新:

心系过往,更要憧憬未来

自筹备项目开始,佛山彩管厂像是蓄势待发的雏鹰,需要一代代员工奉献青春,用汗水浇灌。

佛山彩管厂自1989年开始招人,到全国各地开展求贤若渴的“抢人”大战。

同样是1990年,被彩管厂从华南理工大学“抢”回来的黄育新,来到佛山,当起了一名技术人员。他大学学的专业无线电系物理电子技术专业刚好与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对口,他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灌注了满分的热忱,一到岗,他就埋头苦学、攻坚克难,以期通过自己的努力,为佛山电子产业的发展出一分力。

当时的佛山彩管厂是学霸云集的地方,与黄育新共事的,还有北京航天航空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国内一流高等学府的毕业生。

彩管厂内的生产线来自意大利,一开始工厂邀请了很多外国专家回来指导生产线的安装、调试,这些高材生每人负责一个环节,学习生产线上的技术。他们发挥比学赶超、奋勇争先的精神,日以继夜不断学习消化知识。工作之余,他们也不放过请教外国专家的机会,企业也经常组织技术人员与外国专家的业余交流活动。

期间,作为技术人员的黄育新还尝到了人生不少的“第一次”。“第一次吃龙虾,就是在那个时候。”黄育新笑说,工作中也第一次接触机械手,真正系统性学习电脑,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

黄育新和一众技术人员经过不懈的攻坚,安装调试,最终掌控了这条自动化生产线的运作规律,为佛山彩管厂日后创造辉煌,打下了坚实基础。

当时的电视机一般为20寸、21寸、25寸,在黄育新等一系列技术人员的努力下,中国第一台29寸的彩色显像管在佛山彩管厂下线,29寸彩管供不应求。

在把满腔热情投入工作中的同时,黄育新也在佛山彩管厂的支持下,开启了两个人的“小日子”。1994年,26岁的他为了参加彩管厂举办的集体婚礼,到上海出差时特地花近2个月工资,买了一套西装。在集体婚礼举办当天,工厂还按照佛山的习俗,租了一辆大巴车,把28对新人载到祖庙、筷子路等,绕了一圈,给新人们送上祝福。其后,28对新人还在工厂的组织下,到北京旅游。

1994年佛山彩管厂举办的集体婚礼轰动全城,黄育新就是其中一名主角。黄育新供图

结婚当天,黄育新(右一)和妻子(右二)按照佛山习俗,坐着工厂的大巴车到祖庙附近绕了一圈。黄育新供图

这些记忆,除了藏在黄育新泛黄的旧照片中,时至今日还经常在他脑海中浮现。那是一段挥之不去的青春记忆。

而对于几天前水塔楼的爆破,黄育新显得较为淡然,“旧的不去新的不来,这是历史的必然。”

他更憧憬的,是未来的新日子。

【记者】李晓莉

编辑 朱苏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