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这事,院士专家齐聚广州来“把脉”,听听他们怎么说……

南方+ 记者

矿山是国家宝贵的资源,也是不可逆的资源,但矿山往往又或者处在山水秀美的地方,或者是人迹罕至、自然条件恶劣的地方,生态环境相对敏感脆弱。如何推进绿色矿山的环境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呢?

23日,国家绿色矿山环境保护与高质量发展院士座谈会暨优化营商环境献策会在广州举行,与会院士专家探讨绿色矿山环境保护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共谋绿色高质量发展。副省长张光军会见了远道而来的院士专家并致欢迎辞。会议发布了我国首份《国家绿色矿山环境保护与高质量发展非金属砂石矿行业示范标准建设指南》,并宣布成立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生态经济绿色矿山公益基金。接下来,多名院士将在珠海成立工作站,助推粤港澳大湾区及全国的绿色矿山环境保护与高质量发展。

院士专家为绿色矿山发展建言献策。

制度创新保障污染防治技术商业化

此次会议以“绿色矿山助力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院长、国际生态经济协会会长郝吉明说:“选择在广东召开座谈会,是期望以此为契机,助力广东及全国的绿色矿山实现环境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推动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高效利用,同时优化营商环境,形成政府、企业、专家和科研院校、社会组织合力,促进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

作为经济大省,也是矿产资源的消耗大省,广东需妥善处理好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根据广东省绿色矿山建设的目标规划,到2020年,全省要建设250个绿色矿山、建设韶关市仁化县和河源市连平县2个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基本建成符合生态文明建设要求,节约高效、环境友好、矿地和谐的绿色矿业发展模式。多名与会院士表示,做好绿色矿山环境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工作,对于推动广东经济社会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紧迫性和实践重要性。

在中国工程院院士、广东省科协主席陈勇看来,发展绿色矿山是建设“无废社会”“无废城市”的重要路径。“要优先保护天然矿山,如果实在要开采,必须是绿色开采。另外,被开采的矿山要进行生态修复。”同时,他倡导发展“城乡矿山”。“采矿的废弃物,工业矿渣、城乡生活垃圾等,多是可再生利用的资源,犹如一座座巨大的‘城乡矿山’,应积极开发。”

中国工程院院士、火箭军后勤科学技术研究所所长侯立安关注绿色矿山的重金属水污染问题。“广东的矿区污染防治,特别是一些重金属的水污染,如今已取得显著成效,但仍面临一些挑战。”他倡议,建立和完善统一的重金属污染源的数据库,综合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等新技术建立监测预警系统,一旦出了问题能迅速发现、科学处置。而在处理突发性水污染事故时,要灵活运用机器人技术。

侯立安还建议,通过清洁生产技术等方式从源头削减重金属的排放量。“多向工业区推广绿色提取与制造技术,同时也要推进重金属废弃物处理技术的绿色发展,还应重视重金属污染的生态修复技术的研究。”他强调,制度创新为污染防治技术的大规模商业化提供保障。“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强制度创新,科学家研制的技术才能更好走出实验室,成为矿山治污一线的产品。”

会上,国际生态经济协会绿色矿山环保专业委员会设立。

从源头寻找限制因子以对症下药

记者从会议上获悉,郝吉明、彭苏萍、侯立安等多位院士将在珠海市设立院士工作站,依托中国矿业大学开展绿色矿山与生态修复研究工作,并在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的科研力量支撑下,积极助推粤港澳大湾区及全国的绿色矿山环境保护与高质量发展。

与此同时,会议正式发布了由国际生态经济协会和珠海市昊飞绿色矿业有限公司联合主编的我国首份《国家绿色矿山环境保护与高质量发展非金属砂石矿行业示范标准建设指南》。在会上,由国际生态经济协会绿色矿山环保专业委员会和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珠海市昊飞绿色矿业有限公司共同合作设立并启动了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生态经济绿色矿山基金。

“矿山开发亟待加速绿色转型!”生态环境部原总工程师、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副理事长杨朝飞指出,矿山固废占全国固废排放总量的40%以上,做好尾矿库的废渣回填很有必要,既能减少地表占地,又能防止地面塌陷。“国际的做法就是利用矿山废弃物充填井下采矿区,我国膏体回填技术已取得重大突破,广东建设绿色矿山可从中借鉴。”他说。

在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环境区划中心主任许开鹏看来,绿色矿业发展和绿色矿山建设是协调环境保护和矿业发展的一个平衡器。他建议,进一步完善生态文明要求下的绿色矿山的生态环保方面的标准体系建设工作,要协同推进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以及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等工作,还应进一步完善矿山的生态补偿机制,并尽早为矿山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全链条的监管措施和监管手段。

中国矿业大学矿区生态修复二级教授、国际生态经济协会绿色矿山环保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毕银丽认为,对于广东采石厂的生态治理,应先从矿山的开采工艺、地理环境与地质条件等源头因素着手,找到限制因子后再对症下药。

“例如,在矿区开展后期生态治理时,可以考虑先做一个分区分片的定位和规划,再由各分区连成一个较大区域的总体生态治理规划,合理开展动态监测,逐步实现全方位的生态治理。”毕银丽说。

【记者】龚春辉

【通讯员】刘雷

【校对】李冠洁

编辑 姚昱旸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