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法初心 | 黄埔军校旧址——追寻红色足迹,重温光辉历程

广州政法
+ 订阅

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作出的重大部署,是我们党不断进行自我革命、推进伟大社会革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的重大战略安排,是一次全党性的重大教育、立意深远,意义重大。

为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大力弘扬广州红色文化,引导全市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自觉践行党的根本宗旨,锤炼忠诚干净担当政治品格,“广州政法”新媒体矩阵特开设主题栏目“政法初心”,多角度多形式全面展现英雄羊城的初心传承和使命担当,不断厚植广州红色文化底蕴,发扬革命传统和优良作风,为实现老城市新活力,把广州建设成最安全稳定、最公平公正、法治环境最好城市凝心聚力。

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是为纪念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孙中山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创办的陆军军官学校(又称黄埔军校)而建立的纪念性博物馆,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国侨联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广东省党员教育基地、广州市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广州市学生军训定点基地。

黄埔军校旧址原为清末陆军小学和海军学校。1924年6月,孙中山在此创办陆军军官学校,因校址位于广州市黄埔区长州岛上,故通称黄埔军校。孙中山先生于6月16日军校开学典礼的演说中提出“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为办校宗旨,学习苏联的建军经验,采取军事与政治并重,理论与实际结合的教育方针,培养革命的军事政治人才。

军校由总理孙中山等人组成最高领导机构校本部,下设政治、教授、教练、管理、军需、军医六部办事。教职员不少是国共两党的重要干部和社会知名人士。周恩来曾任政治部主任,叶剑英曾任教授部副主任。军校随着形势发展而扩大,增设教导团、炮、工、经理、政治、入伍生等大队。并先后在广州、潮州、南宁、长沙、武汉设立分校。军校积极贯彻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以“亲爱精诚”为校训,建设一支为救国救民,统一国家,不惜牺牲的的革命军。它在支援群众运动、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和北伐战争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军校群英荟萃,名将辈出,战功显赫,成为世界四大著名军校之一,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黄埔军校旧址介绍

校本部

面临珠江,背倚扯旗山,座南朝北,大门、二门后面是一座两层砖木结构、三路四进、回廊相通的楼房。原为清朝陆军小学堂校舍军校创办时略加修葺,并在原祠堂式大门前增建欧陆式大门,悬挂陆军军官学校名牌。1930年军校迁往南京,校本部于1938年被日机炸毁,广州沦陷后,日军进驻,续加破坏。此后,岁月沧桑,环境日变。1996年广州市政府长洲文化旅游风景区开发建设领导小组决定复建校本部。6月16日奠基,按国家文物局批复的“原位、原尺度、原面貌”原则重建,面积10600平方米,耗资两千余万元,于同年11月12日落成。2004年黄埔军校建校80周年时,校本部还增设了《黄埔军校史迹展》、《黄埔军校名人油画展》、《世界著名军校》等新展览。

孙总理纪念室(俗称中山故居)

原为清广东海关黄埔分关旧址,是一座砖瓦混凝土结构的两层建筑。1917年孙中山发起护法运动和1924年创办军校时曾多次在此休息和办公。1926年后该楼先后改作军校校舍和总理纪念室。1952年进行重修时,将楼板改为钢筋混凝土,楼梯则从西测改到室内,外貌基本未变。现在楼内复原了孙中山的卧室,2004年黄埔军校建校80周年时还增设了《孙中山•梅屋庄吉与黄埔军校》、《小楼昨日—粤海关黄埔分关的变迁》等新展览。

孙总理纪念碑

中山公园绿树成荫,时花飘香,原有凉亭和军校员生的题名碑,是师生休憩的好地方。孙总理纪念碑座落中山公园的八卦山上,是军校师生为纪念孙中山捐资兴建的,1928年奠基,1930年9月26日建成。纪念碑形似一个孙文的“文”字。碑座平台北面嵌入孙中山提出的校训“亲爱精诚”四个石刻大字。总理铜像高2.6米,重逾2000斤,由孙中山的挚友梅屋庄吉出资,牧田祥哉制作,筱原金作工场铸造。1930年5月梅屋庄吉将铜像护送来广州,安放在40米高的碑座上。碑的正面为“孙总理纪念碑”六个隶书大字,东面为总理遗训,西面为总理开学训词,北面为总理像赞。

东征烈士墓园

东征烈士墓园是安葬军校在东征中牺牲的516位烈士遗骸的墓园,座落在军校西南的平冈,面积5万多平方米,气势宏伟,1926年6月落成,1936年在墓园正门增建东征阵亡烈 数百米的中轴线,从珠江边直达半山腰。墓冢东侧有蔡光举烈士墓,西侧有17位出身军校的将校墓。墓园于1984年修缮,1991年新建了东征史迹陈列室。

黄埔公园

建于光绪年间,大门挂有两广总督岑春煊写的“黄埔公园”牌匾。山上山下,古亭远眺,珠江帆影、鱼雷局、柯拜船坞尽入眼帘,赏心悦目。民国年间,孙中山曾在公园欢迎国会议员,接受大元帅印,指挥舰队反击叛军。1926年军校将公园改建为中正公园。遗址已改观,留有两个古朴山亭,旧貌犹在。

大坡地炮台、白鹤岗炮台

1884年由两广总督张之洞倡建,是长洲要塞的组成部分。白鹤岗炮台在长洲炮台中规模最大,是司令的指挥台。每逢军校盛大活动,炮台即鸣炮以壮军威。随着军校发展,大坡地炮台何沙路炮台曾作军校的营房、课室和训练场。大坡地炮台还作军校禁闭室,关过谋杀廖仲恺的嫌疑犯。经数十年风雨,炮台现已残破,但主体建筑犹存,正在修复中,不久即可重展英姿。

黄埔军校史迹丰富,山水相融,已初步重现昔日风姿,是游览的好去处,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地方。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16:30停止进馆),逢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和特殊情况除外)

地 址: 广州市黄埔区长洲岛

电 话: 82201082、82202278

交通指南:

1、乘地铁5号线在鱼珠站下车,转换431公共汽车在鱼珠码头下,转轮渡往黄埔军校或长洲。

2、乘地铁4号线在大学城北(B出口)下车,转换383公共汽车,在军校路口下车,步行到黄埔军校。

3、乘137、262路公交车在新洲站下车,转轮渡往黄埔军校。

4、乘43、261、431路公共汽车在鱼珠站下车,转轮渡往黄埔军校或长洲。

5、大学城总站乘383路公共汽车到军校路口下车,步行到黄埔军校。

来源: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网站、广州日报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