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钰书法
笔笔到位,雄浑劲键
使人生振奋之感
也精致细腻,婉转流媚
观者可以感受到
书写者的心绪波动
▽
鲁世杰书法
不仅贯通传统,向传统索取新意
且书为心画,在时尚中展现自我
值得赏味
▽
文心怀质——
曹钰、鲁世杰书法作品展
正在展出
欢迎大家前去感受墨香如烟
- 展览时间 -
2019年6月15日至23日
- 展览地点 -
岭南美术馆1号展厅
▽
- 艺术家简介 -
曹钰:菏泽市牡丹区人,供职于曹州书画院。先后就读于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培训中心、山东大学书法研究生课程班。
现为九三学社中央书画院画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刻字硬笔委员会主任,人民日报社民生书画院副院长,文化部青联中国书法篆刻艺术委员会委员,山东省政协委员,菏泽市书法家协会主席,菏泽市政协常委,首届山东省优秀青年艺术家。
出版有《古韵今情——曹钰书法作品选》、《十艺中国 书画百家——曹钰书法卷》等。
隶书的纯度
——关于曹钰隶书创作的思考
于钟华
尽管曹钰兄诸体皆擅,且都有相当的造诣,但无疑他是以隶书名世的书家。这里所说的隶书,当然是指那种有着波画、分势等特征,有别于真草篆行的一种书体。这样的一种隶书属于通常意义上的隶书,或者说可以用电脑打出来的字体。它的标志性在于区别于或者不同于其它书体,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一种字体,不具有书法意义上的价值特征。
我这样的观点,可能会立即招致一些人的不解和批评,因为对于大多数习书者而言,学习隶书最终就是要写出是“隶书”的那个东西。什么是隶书?在一般人看来,隶书当然就是具有隶书特征的书体,不同于草书,也不同于楷书,更不同于行书。是的,隶书不仅要区别于其它书体,而且不能掺杂有其它书体的特征,尤其忌讳杂有楷书的用笔,这样的隶书通常被称之为有纯度的隶书。我首先要声明的是,以上这样的一些认识于我是举双手赞同的,而且这些要求在曹钰兄的隶书中也是可以笔笔指认的。我所要强调的是这仅仅具有字体的意义,而我们所要追求的是建立在书法艺术意义上的隶书纯度。
这又牵涉到字体和书体的区别。关于字体与书体之别,学术界争论不休,至今尚无明确的结论。这里的字体指的是汉字符号意义上的历史实存,不同的字体代表的是不同的历史时空。书体则是指以汉字形体为依托所展示的造型内涵,不同的书体代表不同的形式意义。书体所重为造型,字体所重在字义。书体是建立在对字体意义把握的基础之上,即是说书体造型不能无视字体的规范和要求,一味地走向笔画构成,忽略文字本身的规定和限度。同时,书体不能仅仅停留在字体之上,一旦完全为字体所束缚,则书体的意义将不复存在,失去汉字所拥有的图像性之独特意义。正是从这个角度而言,隶书的纯度所指乃是书体意义上的形式纯度和内涵纯度,它包含有三个层次:
隶书的纯度首先体现在历史实存的书法作品中的隶书和其它诸书体的区别。站在这个角度会发现,书法史上既有如《曹全碑》、《史晨碑》等隶书的标准型,同时也有很难用隶书字体来加以衡量的碑帖,如《张迁碑》就有很多字中并未有燕尾波画,倘按照隶书字体要求,《石门颂》就很难指认它是隶书,所以,此时的隶书不是拥有简单的基本特征,而是有和其它书体具体碑版法帖的区别依据。不是说你写的隶书具有隶书的基本特征就行,而是说你要能够拥有足够多的和其他书体法帖的辨识度,它的任何一笔不能被模糊为其它某一书体某一法帖的笔画。由此,隶书的纯度开始走向具体的历史实存——法帖。换句话说,一般意义上的隶书作者,我们判断的依据是看他写的是不是隶书——拥有隶书的基本特征即可,但进一步而言则是要求书家所书要有具体的指向,指向哪一家、哪一时期、哪一字帖,甚至哪一版本等等。这是隶书纯度所指的第二个层次。这一层次开始指向了艺术。通常无具体法帖指向的隶书,是一种隶书概念意义上的隶书,而不是指向具体。概念不是用来把握具体的事物的思维方式,它是概括了一类事物的共通点的观念。概念是抽象的、非个体的,它抓住的是共相。因此,概念化思维从根本上就忽视文化的、生活的"特殊状态",它不同于形式,或者弱于具体形式,因此,它往往成为艺术的对立面。艺术所要表达的是此时、此地、此人的具体感受和认识,它指向的具体,所以,我们常常听到对于从艺者的批评是“概念了”。由此可见,在字体意义上的隶书是属于文字概念上的隶书,它属于文字范畴,因为文字所指为事物之普遍性。比如“杯子”所指为所有杯子的共性,是一种静态化的存在方式,它只有在一种上下文的语境中才能描述动态化的杯子存在。书体意义上的隶书指向的是具体某一法帖,它走向的是具体,“这一”,而非其它,是艺术的,特有境遇性的动态呈现。就前面所举杯子而言,我要画的杯子是这一只具有把手的、画有牡丹花图案的杯子,而不是那一只有月季花图案的杯子,有其不可替代性,辨识度极高,这才是艺术的出发点。就书写文字而言,我所写的是《石门颂》中的那个“杯子”两字,而不是《曹全碑》中的那两字,当然,如果再进一步,则是这是今天我所书写的“杯子”,而不是昨天所写的“杯子”,这是“我”所看到的《石门颂》的“杯子”,而不是“你”或者“他”所看到的等等,这样,便一步步走向了艺术的殿堂。
隶书纯度的第三个层次则是文化意义上的内在要求。文化意义是源于文化本源,文化肇始时期所带来的基因遗传。就书法而言,文化意义带来的是书法何以是书法以及如何是书法的那个东西,我们称之为书法的本质,文化本源就是本质之源。在大众的印象中,隶书当然的就是汉隶,如果回到百年前就是指那些汉碑。到了上个世纪初以来,大量的竹木简牍出土,从而在人们的隶书印象中又加入了一个新的东西——汉简(当然不仅是汉简,还有秦简、晋简等)。这两类汉隶给大家的印象基本是:汉碑浑厚整饬,汉简轻巧灵动。于是,其结果是习汉碑者常被动或主动地要加入一些汉简的笔画以求灵活,习汉简者又被要求加入汉碑的厚重以增气象,似乎如此,我们便超越了古人,获得了一个新的高度。事实告诉我们,当代隶书不仅未超越或赶上辉煌的东汉,即便是清人诸家,我们还存在很远的距离。
在隶书这一名称中,本身即已包含了清晰的内在要求,只是我们的粗心将之作为不言自明的存在对象。“隶书”,告诉我们的是书法,而不是其它,其它在这里指的是碑版、刻石之类。作为文字形态的“隶”包括有隶书和隶契。大家会莫名惊诧起来,因为“隶契”的说法闻所未闻。的确,我们通常的是将这些概念含混地在使用,如隶书就是全部,它包含有简书和汉碑,这样的命名是以材质为依据,当然这样未尝不可,但细究起来则是漏洞百出。我想说的是当以文字呈现为实体的手段为依据:文字由于其用途的不同,有两种方式来呈现文字,一是“书”,一是“刻”。书出来的多为记述性文字,以抒发、抒情为主,体现的是一种情感的流露;刻出来的则是纪念性的文字,在于传之久远,不被淹没。所以,书的文字是以墨迹的形态存在,其载体多为竹木简(汉时纸张尚未大范围使用);而刻的文字则是以刻石的形态存世,其载体乃是摩崖、石碑之类。当然,刻石的文字也是要先书写下而后刻石,但其书写乃是为“刻”服务的,所以这里的书不成为书。书,因书写者表达之需要,随书写者心绪之波动前行,故意态挥洒,字迹流动婉转,呈现出书写的时间性;刻,在于文字之内容需传之久远,自然要法书深刻,浑厚深沉,呈现出构成的空间性。由此可见,书写时不可能“入木三分”,否则阻碍心绪的表达,刻之于石当然要方严整饬,如此才能传之千年。
书就是书,刻就是刻。同样,简书就是简书,汉碑就是汉碑,两者不可混淆。习汉碑者自然要界格方严,法书深刻,而书简书者当然须意态挥洒,性情流露。只有将两者区分开来,隶书才能称其为真正的隶书,这是源于文字、文化肇始时的区分,那种将汉简和汉碑混为一谈,并欲拉郎配一样将之融合为一体者,其结果只能是非驴非马的结果,混杂不洁,并阻碍隶书进一步的提升和发展。这是隶书纯度的第三个层次。
站在一味追求现代化的立场,书写者潜在地为人类中心主义所左右,置书法本身于不顾,将之作为自己颐指气使、任意摆弄的对象,个人风格往往成为书写者的主要追求,因此不顾书法事实的任意拼凑成为众人的首选,从而严重伤害了书法,使书法丧失其文化本源的意义。因此,我们的当务之急不是要“创”,而是要“述”,回到书法本身,纯化书法的真实历史形态才是我们的任务。
曹钰兄的隶书作品大致有两大类:其一是源于汉碑的堂皇大作,笔笔到位,雄浑劲键,使人生振奋之感;其二是源于简牍书的精致小品,精致细腻,婉转流媚,观者可以感受到书写者的心绪波动。细察作品,每一件作品都能看到具体的出处,且纯正而不驳杂。我个人以为,这正吻合书法本身发展的要求,这是一种接续传统的工作。在他的作品中,虽然没有常人所期许的个性和风格,但在我看来,其作品中的那一种纯粹感,才是隶书的魅力所在。
2013年3月于浙大西哲所
曹钰部分参展作品:
- 艺术家简介 -
鲁世杰,1977年生,毕业于山东大学,书法专业硕士,研究生学历,副研究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翰墨薪传工程首届专家组成员,教育部书法教材组成员,中国残联仁美书画院特聘爱心书法名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书法教育课程兼职培训专家,山东省书法家协会教育委员会委员,山东省青年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兼草书委员会副主任,菏泽市政协书画院副院长兼秘书长,菏泽市青年书画家联谊会会长,菏泽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作品曾获全国大学生书法篆刻一等奖,全国‘语文报杯’书法篆刻特等奖,参加第八、九届全国展,全国首届行书展,全国首届草书展,全国第五届新人新作展,全国第二届兰亭奖,‘羲之杯’,首届、第二届‘杏花村杯’等展览二十余次。出版发行《书法教程》,《鲁世杰书法艺术》《大家气象--鲁世杰作品集》等二十余册。
博观约取 书如其人
——鲁世杰先生其人其书浅议
戎龙超
因着近年来大量出土文物和先进科学技术等因素,当代书家取法对象比之前人丰硕甚多。书法创作千姿百态不一而足已见多不为怪事,书坛着实迎来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之时代。纵观当代书法创作,可分为渐变、突变和裂变三种类型。所谓渐变是指书法家沉浸于传统经典作品有年,广采博取融会贯通反复酝酿而后化为自家面首;突变是指书法家初临习经典作品,而后据个人性情,选择被历代忽视的非经典作品,凭籍化腐朽为神奇的能力创造出与传统相异之个性;裂变意为艺术家用绘画、设计等手法对汉字进行意象形式的表达。比较而论,渐变型书法植根传统功夫深厚,既流淌着前贤气血,又有自身风格样式,古色古香,不落窠臼;雅俗共赏,不同凡响。观鲁世杰先生近来书法创作,就属于此种。
先生鲁氏,年近不惑,当世俊杰者也。其身魁伟,面赤紫,声铿锵,见之使人欲退;性豁达,善交际,乐施助,存古君子之风。饮九河之水而长,居江北水城而学。先生自幼习书,少时既有“书坛奇才”之誉,历数十年苦心独诣执着追求,他的书法,洗练,浮华尽祛;丰饶,碑帖杂糅;雄逸,跌宕起伏;恢弘,磅礴大气。
纵观先生书法,正、隶、稾、草无不精善。
先生之正书,初规模唐人,后寄情六朝,兼取明清。小字取钟繇幽深古雅之遗意,掺以晋人萧散简远之风,王宠恬然清淡之面,黄道周随意不羁之情而融合之,宽绰有余,古雅朴蕴,真率自我,得天然旨趣。先生大字创作不拘一格,或取《张猛龙》奇正相生劲健雄俊之态,或取《张黑女》遒厚精古雍容大度之韵,或取《石门铭》飞逸奇浑翩翩欲仙之神,融合晋唐正脉,左右逢源,化古为我,而后各得一体,大凡皆以意趣为主,兴致所至,不计工拙,雍容大方,神情飒爽,一派浪漫情怀。
隶书以庄重古雅风姿卓越深受广大书家青睐,先生对古朴雄浑别具一格之隶书情有独钟。先生隶书初习《礼器》《张迁》,后对《衡方碑》《石门颂》用功甚勤。佐以钟鼎吉金高古庄重之悠远,简牍帛书笔情墨性之灵动,形成了天然古秀雄浑静穆生机盎然的风格。其点画变化丰富,渊源有自,行笔体势开合有度,变幻无端,结字于险峻中寓平正,神采飞扬,通篇潇洒飘逸,仪态万千,节短气长,把金之古、石之静以及简之动全化于笔端。
行书间杂草法是为破体,谓之行草,也称稾书、稾草。刘熙载有云:“观人于书,莫如观其行草。”在众书体中,行草书最易体现笔者情怀笔墨功夫,各体之点画意象皆可寓于其中,创作空间最为广阔,观先生行草书创作,如是。先生发端于二王,涵泳于米元章、王觉斯,间采陆机《平复》奇崛之姿,王珣《伯远》劲朴之意,超然于法度之外,寓法式于自然之中。用笔率意天真,爽畅劲朴,无矜持造作之态;字势屈强,随势赋形,随意生姿;章法参差错落,寓变化于和谐统一,碑学根基和帖学涵养尽显,金石气与书卷气交相辉映。
草书是众书体中最为之不易的书体。具体而言,为草有两不易,字法之不易,不易于“纤维向背,毫发死生”“差之一毫,失之千里”“一画不可移”;草情之不易,不易于“假笔转心”“惟观神采,不见字形”“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一不易后天可养,二不易赖于天赋,唯有智巧兼优者不能为之。草书同时又是众书体中最能体现作者才气修养,最具艺术感染力的书体,鲁先生注力最多、最具个性、最令书坛称道的也是草书。先生习草初以《淳化阁帖》《三希堂法帖》中行草作品入手,取其精华独有会心,兼习古贤章草、《十七帖》、孙过庭《书谱》,陶钧古法深识字形,对张旭、怀素、黄庭坚、祝允明、黄道周、倪元璐、王铎诸贤之狂草多所参悟,了然于胸化为己有,再加以其横溢才情宏大气魄,形成了蓬勃阳刚豪放洒脱雄逸奔放的风格。书写时沉吟再三一挥而就,笔随心动翰逸神飞,如蛟龙入海鸿鹄游天,潇洒流落,气势连绵,撼人心魄,唐人韩偓“若叫临水畔,字字恐成龙”句赞之亦不为过。
总而论之,先生习书与创作有两点至关重要。一是贯通传统,向传统索取新意。先生深识通临百家方能居高临下之理,取法既广,师法又深,而后建瓴高屋通览众贤,从中汲取己需,由博返约,化古为我,推陈出新。二是书为心画,在时尚中展现自我。罗丹说“风格即人”。先生豁达且内敛的个性决定了他创作的基本格调,其笔下表现出来的真率自然、雅俗共赏、蓬勃之气以及生命律动是其个性与修养的真实写照。先生正值盛年,凭他的多年积累以及昃晷忘餐式的勤奋执着,在书法上不断登攀,不久的将来定会获得更大的成就,我们期待着。
我辗转习书,进而得侍先生,白驹过隙间,也已十有余年。一转眼,我们这些人中,有的也已小有作为,在各自空间里发挥着光和热。每年的“师门宴”上都会出现新面孔,各个不同,而相同的是,掩饰不住的对先生的赤诚之心,这份赤诚有崇敬,有感激,甚至有膜拜,无论新老,何故?先生于书法纯粹、敬畏之态度令我辈汗颜,而他对书法孜孜以求的执着精神更是我辈学习之楷模;先生平素待学生如亲友故交,无话不谈,遇有“难事”必施手相援,师生情谊之外更如自家兄长;先生处事看似雷厉风行不管不顾,实则绵里藏针粗中有细,言行举止总能面面俱到恰到好处,与人留下不俗之印象。正是这份执着、这份温情、这份积极的人生态度,陶染着我们一届又一届经先生之手而至天南海北求学的游子们,并鞭策着我们不断向前迈进。前几日,欣闻同门道:先生不日抵京!遂联络居京其他同门,为先生洗尘。十数人觥筹交错间,不自觉吹起牛皮来:想写写先生。话音未落,就感不妥,连忙改口称:现在学未所成,以待来时。过一日,先生归,以为此事就此平息。数日后,接先生电话,再次确定此事。骑虎之势已成,只能以卑拙浅陋之见来谈谈我眼中的先生和他的书法艺术,其中乖误之处,烦请先生、同道教我!
鲁世杰部分参展作品:
主办单位
山东省书法家协会、岭南画院
承办单位
岭南美术馆
协办单位
岭南画院国画研究所、东莞市书法家协会、东莞市青年书法家协会、广东省山东商会、东莞市山东商会、广东省菏泽商会、深圳市菏泽商会
- END -
来源:岭南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