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节|一支粉笔,两代传承,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南方+ 记者

他们是诲人不倦的老师,桃李满天下。他们是孩子的父亲,用深沉的爱谱写一首首散文诗。当老师与父亲的身份重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我的爸爸是老师”,父亲节之际,南方+将目光聚焦在五邑碧桂园中英文学校的两位女承父业的老师身上,“老师爸爸”给予她们潜移默化的影响,她们传承的不只是父业,还有父亲身上的育人精神。

石老师和“糟糕透了”爸爸

养儿方知父母恩。受访者提供

“我从小到大就没做过一件让他感到满意的事情。”石老师经常跟朋友开玩笑道,父亲对她十分严格,不论她有多努力、拿到什么奖,父亲都觉得她做得还不够好,会说:“你这个算什么?”

然而,总是说“糟糕透了”的石爸爸,在女儿上大学后就被朋友“出卖”了。“叔叔跟我说,其实我爸爸在朋友面前经常夸我,特别为我自豪。”

“以前的爸爸是很强硬的人,一定要按照他说的去做。”石老师说,当老师是一直以来的梦想,然而当初爸爸是很反对她当老师的,觉得“辛苦”“累”。

石老师的课堂。

转变发生在她站上三尺讲台后,爸爸渐渐会像朋友一样跟她促膝长谈,聆听她的困惑,并给予一些建议,“谈话结束前他都会跟我说:我给你的意见就这么多,最后怎么决定看你自己。”现在的石爸爸给她更多的是关心和尊重。

石爸爸在农村学校任教,村里民风淳朴,尊师重道,石爸爸也对自己的职业认真负责。班上的“野孩子”们不愿意上课,石爸爸就在早晨6点把他们叫醒去跑步,一个个辅导作业,后来这个原本全区倒数第二的班级成绩逐渐上升到了全区第二。

石爸爸身上有一股拼劲,时常凌晨4、5点就起床看书学习。他们曾谈及当老师的原因,石爸爸说:“农村地区比较穷,我希望孩子们能遇到好老师。”

爸爸这种教育经验和故事对她往后的教学生涯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渐渐地我愈发清楚自己要做怎样的老师,要培养怎样的孩子,我的工作也越来越顺,抱怨也越来越少了。”

黑板上方粘贴着“堂堂正正做君子”七个大字。

6月的江门正值盛夏,石老师任教的二(1)班门口还贴着一幅九九消寒图,淡黄色画纸上的九朵梅花八十一片花瓣全都染成了红色。黑板上方贴着几个大字:堂堂正正做君子。石老师说:“君子是中国传统文人的最高追求,我教他们从小就要立志当君子。所以首先我要成为跟爸爸一样心中装着爱,装着孩子的人,我想成为他们的榜样。”

李老师和“从不洗碗”爸爸

“在妹妹的毕业典礼上,老爸笑得可欢了。”李老师道。受访者提供

“如果用一个形容词形容我爸,我觉得是可爱。”李老师一谈起爸爸就笑容满面。

李爸爸是体育老师,是学校的“孩子王”,所以李老师小时候觉得教师是个很厉害的职业,三年级的她悄悄在日记本上写下了“我要当老师”的理想。这日记不幸被妹妹发现,并在家里“四处宣扬”。不同于妹妹的取笑,李爸爸开心地说:“大家都当老师,挺好的。”如今梦想成真,姐妹俩都当上了老师。

李爸爸在学校中身兼多职,无法兼顾姐妹俩,便将作为姐姐的她送到外婆家照顾,与爸妈的接触变少,和亲戚的一些玩笑话,让她时常怀疑自己到底是不是亲生的。即使初中搬进了爸爸宿舍,依旧很少碰面,“他总是很忙,早出晚归,一天中最多只能在晚饭的时候看见他,吃完饭又匆匆赶回去上班。所以我妈总说我爸从来没有洗过碗。”

在课堂游戏中,李老师与答对问题的学生一一击掌。

即使在生活上的照顾有所缺失,李爸爸还是尽力给女儿满分的关爱。小学时李老师每周末回家一次,爸爸总在晚上带她们去各种好玩的地方玩。李老师的生日往往在暑期进修的过程中度过,而爸爸永远是第一个打电话过来的,叮嘱她加菜,吃鸡腿。

李爸爸很重视女儿的学业,常找她的老师了解情况,是最了解女儿的人。“我是一个报喜不报忧的人,但我爸总是能看出我的小情绪,可能老师都比较擅长察言观色的吧。”李老师坦言,当教师第5、6年时遇到了瓶颈,那时想过放弃,但爸爸始终很冷静地说:“当初自己选的,自己就得想清楚,但是不是现在想,你要冷静下来再做决定。”正是因为这句话,李老师坚持下来了。

李老师喜欢被学生环绕的感觉。

对于李老师未来的婚恋,一直支持女儿当老师的爸爸却不希望她找相同职业的男友,李老师认为,爸爸其实对在她成长道路上的缺席一直心怀愧疚,不希望她未来的子女也有相同的成长经历。“爸爸对我总是很‘残忍’,对他的学生很仁慈。”李老师笑言。

李爸爸对每一个学生都很认真负责,从前有个学生成绩很好,但家里不打算让他继续念书。“那时还没有摩托,爸爸独自骑着自行车去学生家里劝他。”那时的李老师还小,没有距离和时间的概念,只知道爸爸很晚都还没回来,妈妈到阳台外看了几次,一直念叨着爸爸。

对学生的关心和亲近使李爸爸在职时跟学生们的关系很好,即使退休了还时常跟他们联系,一起去爬山、吃宵夜,“我总是约不到他,他的生活过得比我还精彩。”

李爸爸时常跟女儿谈起自己为何选择当教师:“当时各方面都比较落后,他想要对社会做出贡献,找到自己在社会上的存在感。”今年是李老师从教的第12年,工作状态从最初的瞎忙到现在的充实,她感受到自己正在被孩子们需要着,她记住每一个温暖的瞬间,并深深地爱上了这个职业,“就像我爸说的,选择去做,就去做好,我同样在教师这个职业找到了我的存在感。”

【文】周柳妤 黄烨倩

【图】周柳妤(署名图片除外)

【策划】朱中江

编辑 黄绍侦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