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来看鸟蛋里的猴面鹰宝宝!长隆鸟类繁育中心首度开放后台

南方+ 记者

现下许多人喜欢称生日为“破壳日”,仿佛一提起“破壳而出”几个字,大家的脑海里就自然而然浮现了一个毛茸茸的小脑袋钻出来四处探望的画面。

6月14日,一群小朋友到访广州长隆飞鸟乐园首度开放的全透明“鸟类繁育中心”,参与鸟类孵化创新科普课堂,从监测不同鸟蛋的胎心开始,揭秘珍稀鸟类的孵化过程,更化身“奶爸”喂食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新生猴面鹰,感受生命的脉动和收获有趣的飞鸟知识。

鸟类如何孵化?生命旅程好奇妙

长隆飞鸟乐园开园以来,不断在世界珍稀鸟类繁育上实现“0”的突破。曾一度全球仅剩7只的国宝朱鹮也在长隆成功繁育,已形成150多只华南最大的朱鹮种群。

今年春节,全新长隆飞鸟乐园鸟类繁育中心正式成立,首次公开长隆高科技的鸟类繁育后场系统,按照鸟类的孵化顺序设立四大科普功能展区:鸟类孵化创新科普课堂、鸟类育婴箱、鸟类孵化室、鸟类育雏室,从英国、日本、泰国等国家引进高精尖孵化仪器,信息数据一目了然。

鸟类繁育中心第一站——鸟类孵化创新科普课堂里,科普专家以最熟悉的鸡蛋为例,通过生动的动画视频向游客展示受精成功的鸟蛋孵化过程,紧接着,现场展示了难得一见的鸟蛋“B超”胎心监测环节,超近距离观察到鸟宝宝在鸟蛋的全貌,遍布蛋壳的发达血管,甚至能看到鸟宝宝在蛋里“胎动”。

据介绍,种鸟体型和鸟蛋的大小决定了小鸟破蛋日的长短。游客可透视不同日龄的鸟蛋内部发育情况,日龄大的鸟蛋“胎动”会比刚下的鸟蛋剧烈。通过胎心监测,不但可以判断是否受精成功,还可分析鸟宝宝发育健康情况。

鸟类繁育中心“孵化室”里陈列着超百只数十种鸟蛋,每台孵化机都实时根据不同的鸟类严格控制最适宜温度和湿度,并配备自动“翻蛋”功能,确保鸟蛋受热均匀。遵循一批次“同进同出”的原则,每个鸟蛋上都写有下蛋的日期,严谨记录孵化的各个阶段,确保安静的环境,提高鸟蛋孵化率。

鸟类繁育中心的“育婴室”,毛茸茸鸟宝宝们正在成长,聚集着出生不到一周的猴面鹰、火烈鸟、黄嘴鹳鹤,红鹮宝宝等。若部分母鸟产蛋数量多无法顾及,或者遇上恶劣天气导致鸟巢破坏,保育员及时把鸟蛋拿到孵化室孵化,然后放到育婴箱进行半个月左右的人工育幼观察,情况稳定就回归原生态环境自由学习飞翔等技能。

珍稀猴面鹰猴脸鹰身萌萌哒

科普讲解员介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草鸮,即猴面鹰,一窝最多产6只鸟蛋,只有鹌鹑蛋大小,孵化期长达32-34天。刚出生5日龄、1个半月龄及5个月龄不同阶段的多只猴面鹰同框亮相,一双深圆大眼,面盘扁平,呈灰棕色爱心型,脸似猴子、身是猫头鹰的神奇颜值,以及各不相同的羽毛发育特征,吸引了小朋友和游客的目光。

最小的猴面鹰出生于6月9日,出壳即有白色羽绒毛,1周日龄面盘发育形成猴脸样,鹰身鹰爪成型。4个半月开始胎毛几乎褪去,长出褐黄色的绒毛,并开始忽扇翅膀,学习飞翔。新生猴面鹰的食物极其讲究,出生后需吃肉碎,随着日龄增大,可以吃带骨头和皮毛的肉。长隆飞鸟乐园鸟类繁育中心为猴面鹰专门饲养白老鼠和鸡作为食物,根据幼鸟不同的需求喂食不同的日龄的鸡和老鼠,自产自供无任何激素饲料成分,更健康和营养,可提高幼鸟的成活率。

猴面鹰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3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长隆飞鸟乐园猴面鹰亚成体刚进入性成熟阶段,去年年底首次合笼即繁育成功,已成功孵化20多只新生猴面鹰。

记者 蔡华锋 实习生 郭心鹏

摄影 肖雄

编辑 蔡华锋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