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一场漫长的自我认识和自我成长。这个探索过程是艰难的,难在老师必须诚实面对教学中自己暴露的不足、欠缺、失误,然后宽恕自己,再怀抱着热切的心重新出发。
这一期,我们邀请了几位老师来谈谈——
那些年,学生教会我的事儿
01
曾澄福
那是十年前的秋天,我来南外带的第一届学生。高二第一学期的体育节期间,我们班上的一个班干部在全班同学热火朝天参加各个项目的时候,一个人跑去篮球场打球了。看到班干部居然不参加班集体活动,心里的火蹭蹭就冒出来了,我叫班长王博把他找回来,劈头盖脸训了一顿,说他无组织无纪律,没有集体荣誉感……等等。训完之后那个同学默默回到同学方阵去了。这时班长王博走到我跟前,郑重地对我说:“福哥,时代不同了,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一句“时代不同了”,让我浑身一颤,感觉到好像触及了自己灵魂深处的某些东西,时代变了,孩子也变了,我是否在改变?时代在前进,我是否还和以前一样原地踏步?与时俱进,我做到了吗?
从那一天起,我一直走在学习的道路上,每当自己想懈怠或者职业倦怠的时候,就想起这句话。是的时代变了,我得和时代一起成长。谢谢这个孩子,教会我保持奔跑的力量,不要成为一个静止的对比项。
曾澄福老师和同学们在一起
02
刘震
有一年学校艺术节,班里的学生编排了一个街舞节目,希望老师可以一起上台表演。接下来一星期的活动课时间,学生负责教我们几个科任老师舞蹈,我们几个老师没有任何舞蹈基础,学起街舞的动作更是难上加难,可负责教我们的学生没有丝毫抱怨,一遍又一遍地教,直到老师能完全跟上学生的节奏……
这件事情让我颇为感触,我们日常教学总想着教一遍知识学生就会,学生就能完全跟上老师的节奏,甚至当教了两三遍后学生还不会就会失去耐心,发脾气……之后每次教学上遇到类似的情况,我就会想起当时学生教我们街舞的情景,提醒自己多些耐心。
刘震老师和同学们在一起
03
刘自秀
某次晚修课间遇学生问问题,我在学生的隔壁落座,抬头便发现整张课桌上只放了一个袖珍型的小本子,这令我感到诧异,和教室里其他并不鲜见的凌乱桌面相比,毫无疑问,它是另类的。征得同意翻开了这个本子。摘录部分章节如下:
07-4-9 Mon
物理题、Eng翻译、数学练习册、生物全解、看书、作文构思、日记、NGM、诗
07-4-28 Sat
日记、数学练习册、化学同步导引、物理练习册、历史
另有一句:上帝你好狠的心……
07-5-18 Fri
物理题、化学培优卷、政治、《安。卡》、日记、给XX的信
很多地方用铅笔划了勾,表示已完成。有的地方还贴上了小便笺提醒一些注意事项。看到这里,我心里顿时涌起佩服。一个才上高一的孩子,行事如此有计划,此其一。其二,在具体安排上非常周密,文科理科、思考练习、阅读写作、课内课外、兴趣爱好等等通盘考虑,没有任何偏废和遗漏。其三,从她简短的感慨和列举的事项中看出她的学习视野极为开阔,涉猎内容也丰富多彩,绝非一味地刻板地机械地学习。
想到她的成绩,年级名列前茅,各科发展均衡;想起她的课外,她是学校模联的主辩;别看身量还不足,她可是校运会的班级主力;不论何时碰到,她总是一脸的灿烂阳光。而她的年龄几乎是班上最小的。
那小小的记事本向我揭示了她优秀的“葵花宝典”,也让我收益良多。其实,要想有好的学习成绩,很多时候无外乎就是认准目标加强计划性,辅以持之以恒。所以,这个孩子学到拔尖的程度仍然裕如自在。
再看她的桌屉,里面的书本文具摆放得井井有条。好的习惯会令人终生受益,好的品质更让人如虎添翼。后来分科,她读化学班我教物理班,我们就此分开。在此后的教学生涯中,她的“学霸”秘籍已成为我指导学生的经典“利器”之一,受教的又何止我一个?
教学相长,不拘形式,不限内容,正是“道之所存,师之所存”啊。
刘自秀老师和同学们在一起
04
龙丽明
来深圳的第一年,从高一带了一届学生,其中有位学生是个开朗好学爱笑的女孩,学习很努力,立志要学医,后来也去学习了相关药学专业。当年高考她考了602分,已经上了重本线,我以为她会很开心,但看到她的朋友圈,得知她查到成绩后认为自己考得不好,一个人在厕所里大哭了一个多小时,差点哭晕过去……
看到这个消息,我很震惊很心疼,这么好的孩子,考600分已经很不错,但她还是很难过。成绩固然很重要,但是学生的学习如果得不到快乐,或者说学习不能给自己的内心带来安定和向上生长的力量,那学习就真的只剩下考试后的一个分数了。
自那以后,我反思自己的教学,是否只给学生带来了知识,只关注了学生考试前后的状态,忽视了获得知识后用于生活和联系实际的能力,忽视了学习带给学生成长的力量。
现在我再带班和教学,都希望学生从学习中学到知识的同时能运用于生活,能让身心都强大起来,不断地成长。
龙丽明老师和同学们在一起
05
张同裕
2014年担任竞赛班班主任,开学第一天我问坐在讲台边上的一个瘦小男生想考什么学校,他自信地说“当然是北大”。我追问了 一句:“为什么是北大?”他没有正面回答我,而是嘀咕了一句,“不考北大到你班上干啥。”
要知道当时湖北高考也在转型期,清华北大基本被几所特级学校囊括,我们学校当时几乎没有学生能上北大。学生自信的回答激励着我,我陪着学生努力拼搏,废寝忘食,我们成为校园里最安静、最有力量的能量源,静待高考的火星引发一飞冲天。时间一定不会辜负汗水,我们成功了。
感谢学生让我再次学会了自信。我一直认为教师是由学生来成就的,成就了学生,也就成就了自己。来到南外高中我深深感觉到学生们的自信和阳光,我坚信在学生们一起努力下,2021届一班一定会给新南外高中一个奇迹。
张同裕老师和同学们在一起
06
崔轶楠
我曾教过一个叫奇奇的学生,他文能吟诗诵词,理能竞赛获奖。在已经确认保送清华大学的前提下,高考考了704分,却一转身果断选择出国读书,在美国杜克大学读书时,别人读一门专业,他同时选读了三门专业,拿到了博士录取通知书后,又选择了在甲骨文公司核心小组工作,每天早出晚归。假期回国聚会时,我颇心疼地问他:“工作辛苦吧?总要加班吗?”他很淡然:“加班是我主动申请的。”我很惊诧。接着,他对我说了一句直到今天我也无法忘怀的话:“我努力,就是为了把选择权放在自己手里。”
从此,我开始了向他学习的历程:用心备课、增加技能、锤炼教法、大量阅读;揣摩语文教学的独特风格,考取职业生涯规划师,书写十万余字的专栏……终于,我逐渐成为了可以把教育教学选择权放在自己手里的教师,我可以让我的每一名学生在我这里有多种选择,我也可以选择多种方法和技能来教育我的学生。
感谢我的学生奇奇,教我体会到了全力以赴之后的游刃有余。
崔轶楠老师和同学们在一起
07
敖已倩云
作为一名年轻老师,刚开始工作总有迷茫和不知所措的时候。但我很庆幸遇到了我的第一批学生,他们有的活泼开朗,有的善解人意,偶尔也会调皮,相同的是他们都为我的成长提供了一片沃土。
去年的运动会,我一开始没有考虑太多,就让体委在班级积极动员同学参赛。那个周末,有个孩子给我发消息,说为了避免同学们三五成群,各玩各的,最好让全班都参与其中,这样运动员也会觉得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随后我马上发了一组消息,在周一班会课上组织了一场动员会,让每一个同学都参与到运动会中。最后,我们班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我想这都是集体的力量。学生教会我一件事,一个优秀的班级一定是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师生一同团结并进的!
敖已倩云老师和同学们在一起
08
刘静
我记得多年前第一次做班主任,每天早上7点到教室“盯紧”学生,晚上10点晚自习下课才离开,所有课间都到教室“看”学生......急于把班级所有事情一下子都做好,半年过去了,整天忙忙碌碌,最终却做不出什么成果。
高一下学期文理科分班,我仔细观察每个同学的个性特点。小邓同学的桌角贴着他的座右铭“要事优先”,他做事有计划,主次分明,该学的时候安静投入,该玩的时候痛痛快快,学习进度总是稍稍走在老师的前面。看起来不算最勤奋,成绩却总在前列……
“要事优先”,这句话真是一言惊醒梦中人!要事优先,不去试图做好所有的事情,确定什么才是最重要的任务,并将它放在其他事情之前完成。谢谢这位同学,教会了我这件事。
刘静老师和同学们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