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造龙”巧匠就在西南!还有端午龙舟活动精彩回顾→

水韵西南
+ 订阅

李保安、“关师傅”

......

这些“造龙”巧匠都来自西南!

还有各村居委端午龙舟活动回顾,

快看!

赛龙舟、造龙船,样样都掂

三水是三江汇流之地,河网密布,水道通达,孕育了三水悠久的龙舟文化。因带有比赛性质,各村的青壮年每到赛龙舟季节都跃跃欲试,一试身手。而赛龙舟的盛行,凸显了龙舟制作这项传统技艺的重要。在三水,想造一条“好龙”,识货的人都到西南洲边或新沙找师傅。

三水龙舟世家:关家

在三水老沙岛新沙村,就有一个被称为“很厉害”的龙舟制作世家,它就是远近闻名的三水“关师傅”龙舟制作世家了。这家承继着三水龙舟制作技艺的作坊,是关家几代人的心血所在,已上了年纪的关苏师傅,带着双胞胎儿子——关永强和关勇强,撑起了龙舟制作这片天空。

龙舟有个“吃水”的弧度,一般很少超过42米。超过这个极限,每增加1米,技术工艺要提高几倍。关家世代手艺超群,主攻50人龙和80人龙等传统龙的制作。关氏父子做过最长的龙舟近47米长,加上龙头,长约50多米,花了两个多月时间才做成,上面可坐103人,当地村民还为这条龙舟申请了吉尼斯世界记录。

关家的龙舟制作技艺世代相传,由于重诚信、质量好,由关氏一门几代制作的龙舟远近闻名,供不应求,并曾多次获得过国内外龙舟赛事的大奖,吸引着广州、东莞甚至美国的客户找上门来订做龙舟。即使是龙舟制作的淡季,关家生意仍然兴旺。

痴迷“造龙”三水人:李保安

22岁进船厂,退休后成立自己的龙舟厂,痴迷“造龙”的李保安,一做就做了60年。他的名字,在佛山扒龙舟的人耳中,几乎无人不知。从上世纪90年代起,龙舟上“三水李保安造”的大字俨然一个金漆招牌,在珠江、香江流域,乃至广西、福建等地声名遐迩。

李保安生产的龙舟主要有小五人龙、标准龙、中龙、传统长龙。。船只主要使用的木材为:杉木、坤甸木、柚木和梢木。由于重诚信、质量好,“李保安龙舟”声名在外,远近闻名,其出品的龙舟屡获龙舟大赛的大奖,赢得一致赞赏。

传统龙舟制作工艺复杂,慢工出细活是首要。所幸,这项古老技艺没有失传——李保安的儿子们已经传承衣钵,如今个个都是造龙舟的好手。2016年,“李保安龙舟厂”被中央电视台挑选为大型电视系列片《手艺》的拍摄素材,耗时半个月,拍摄出首部龙舟制作记录片《龙头旺相》,并在央视《探索与发现》栏目首播。

三水龙舟制作(新沙)、三水龙舟制作(洲边)两项技艺均为三水区“非遗”,前者还在2013年入选了市“非遗”。三水人赛龙舟、造龙船,样样都掂!

端午节扒龙舟

说起龙舟,西南除了有李保安这块金漆招牌,还有悠久的龙舟运动历史和传统。每年端午等节日,西南的一些自然村便会组织扒龙舟活动,祈求风调雨顺。

趁端午余温未过,

快跟小南君一起回顾

各村居扒龙舟的盛况!

↓↓↓

木棉村委会

6月3日 ,西南街道木棉村委会特借此佳节为退休人员开展“五月端午龙舟赛”暨退管宣传活动。

“哔”!在响亮的哨声中龙舟赛正式拉开帷幕。

“一二一、一二一”“咚咚哒、咚咚哒”每个龙舟队的“龙头”都用自己独特的口号整齐划一地组织着自己的队员,队员们在岸边的村民热情的加油声和欢呼声中卖力地划船。

由于大家实力不相上下,比赛现场高潮迭起。看着这精彩紧张的比赛现场,岸上的村民更加热情地加油,钟鼓齐鸣、人声鼎沸,现场好不热闹!

布心社区

端午节当天,布心社区在新沙村举办新沙村游龙活动。新沙村四面环水,龙舟水起,洪峰经过,扒龙舟作为一种“游龙”祭祀仪式,以祈求不遭水淹。

时间一到,村长一声“扒—龙—舟”长音,村民们一起高喊“扒龙舟”回应。在爆竹声和锣鼓声中,村民一起合力把龙舟抬到东平水道中,本次游龙活动共有两条龙舟,均是30人的大龙舟,从东平水道既定地点下水,然后沿着新沙村逆流而上,至村子的末端再原路返回。

岸边站满了观看游龙的人,大家的心情和今天的天气一样“热情”不减。

龙舟赛后,还有百围龙舟饭,一桌龙舟饭共有11个菜式,随着新沙村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菜式已经变得比以前丰富很多,不变的是每个菜式背后对美好生活的寓意。

河口社区

端午节当天,河口社区也举办了扒龙舟活动。

扒龙舟于下午两点左右开始!下午一点多,健儿们已齐聚河边,为扒龙舟作准备啦!

青岐村委会

青岐很多村委会都有举行扒龙舟活动,一起看看!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