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英东之孙霍启文:我在香港也买不起房,已把家安在广州

南方+ 记者

6月1日起,广州市有关《支持港澳青年来穗发展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正式实施。这是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首个支持港澳青年发展的综合性政策文件。

《行动计划》共15条,包括推进广州与港澳学历互认、税负差额补贴、完善港澳子女入学、支持港澳青年融资创业、推进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校区筹建等一系列亮点内容。涵盖了支持港澳青年在穗学习、实习、交流、就业、创业、生活等方方面面。

6月5日,记者在广州多地走访港澳青年代表,倾听他们对广州新政的看法和建议。

霍启文接受记者采访。刘冠南 摄

霍启文接受记者采访。刘冠南 摄

霍启文:广州创业环境很好、年轻人有干劲

“去年5月份开始,我就已经把家搬到广州了,一个月回香港可能才三四天。我感觉在广州生活已经非常方便。”霍英东集团副总裁、广州市青年联合会副主席霍启文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近两年一系列新政策、以及交通建设给港澳人士带来了很多生活便利。“比如以前港澳人士买高铁票需要到窗口排队,现在可以网上购票、在自动取票机上拿票。还有广州本身具有很好的生活环境,如果加班工作,叫一份外卖10分钟就能送到办公室,这比香港方便很多。”

记者采访了解到,6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行动计划》有15条政策利好港澳青年,政策一出台,就在港澳青年之间广为流传。根据新政策,广州将设立总规模10亿元覆盖创业各阶段的港澳青年创业基金,重点投资港澳青年初创项目。同时,广州将为前来创业的港澳青年建设1000套人才公寓。

“新政有很多亮点吸引香港青年来广州创业,比如通过税负差额补贴,实现了税收和香港同等标准。”霍启文介绍,自己研究了近期广州的新政,对于创业方面的补贴印象深刻,广州的创业环境非常好,尤其是在吸引高端人才方面有很多好的福利政策,因此自己的公司也将会再招聘一些港澳人士来广州发展。

“广州的年轻人比较有干劲,我们大家有共同的创业梦想。”霍启文这样说。

 大学城“双创基地”形成粤港澳青年创业集聚效应

对于政府如何搭建平台、促进港澳青年创新创业,番禺区委统战部办公室副主任于文杰介绍,番禺区推出了“生根计划”“100天助跑计划”等政策,为港澳台及海外企业免费提供工商注册地址、工商财税解决方案和港澳居民居住证办理等一系列服务,助力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团队快速启动和成长。

“通过落实办公需求、场地装修、租金补贴等工作,加强大学城港澳青年双创基地建设,成功引入粤澳青创国际产业加速器和粤港澳青年创业孵化器。目前,这2个基地共进驻粤港澳企业56家。”于文杰介绍,番禺区现有旅居港澳及海外乡亲近100万人,港澳社团21个。番禺区于2017年率先出台11条政策措施扶持港澳台青年创新创业。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由番禺区政府承办的粤港澳台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于2014年开办至今已连续举办了五届,历届赛事合作高校包括广州大学城的十二所高校以及港澳台地区50多所高校的参与,累计达2400多项优质项目参赛,形成粤港澳青年创业集聚效应。

天河区将港澳青年人才纳入人才公寓分配

据介绍,对于如何形成全方位支持港澳青年创新创业生态体系,广州各区都有自己的特色。

天河区已成立全省首个港澳青年之家,设立3个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帮助55家港澳青年创办的企业落地广州,形成“天河样本”。

为支持港澳青年安居,天河区将45岁以下港澳青年人才创办的企业纳入天河区人才公寓分配范围。引导职能部门为港澳青年创新创业提供“绿色通道”,项目落地时间由原来的20天缩减到10天。

为搭建服务平台,高标准提供服务,天河区政府给予由港澳青年组成的民办非企组织—天河区港澳青年之家免费办公、活动场地,以及每年20万元运营经费补贴支持。

为港澳青年提供政策解读、实习就业、学习交流、安居乐业等全方位服务,消除港澳青年对内地的陌生感。目前,港澳青年之家进一步完善组织架构,在暨南大学设立工作站,组建发展咨询委员会,共有兼职服务团队8个,会员500多人。天河区港澳青年之家已与17家机构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记者】刘冠南

【校对】居伟强


编辑 谢嘉玮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