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先进了!医生不开胸就为70岁老伯换主动脉瓣,刀口仅3毫米

广东健康头条
+ 订阅

今年70岁的刘伯主动脉瓣狭窄,反复发作急性心衰,如果不置换主动脉瓣,生命危在旦夕。原本以为置换瓣膜是个“大手术”,刘伯没想到的是,自己不用开胸就成功换瓣,手术创口仅3毫米。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党委书记、心血管内科主任王景峰教授团队,为刘伯实施了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TAVR),这种先进的微创换瓣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让患者免受“开胸之苦”。

近日,刘伯返院复查结果显示心功能指标非常好,连一直存在的胸腔积液也因为心功能改善而吸收得干干净净。

手术团队合影

以微创取代开胸,手术切口仅3毫米

王景峰介绍,刘伯多年前就出现“主动脉瓣狭窄”,因为同时患有肺气肿且明显消瘦等,家属出于对手术风险和术后康复的担忧,一直不能接受“开胸换瓣”这种治疗方式。

最近两年,刘伯心脏功能恶化明显,平躺就会气促,睡觉也不能安稳,还反复发作急性左心衰。最近,刘伯急性左心衰发作尤其频繁,疾病已发展到终末阶段。4月中旬,刘伯一家来到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心血管内科求诊。

刘伯住院后,王景峰教授组织心血管外科、麻醉科、心脏超声科、放射科、重症医学科等专家进行MDT,专家一致建议,刘伯需要置换主动脉瓣。

心血管内科教授聂如琼、主治医师林永青和副教授张海峰仔细评估后,确认刘伯的情况适合TAVR微创手术,因此开胸手术和TAVR均可考虑。家属经过慎重考虑,决定接受TAVR这种微创换瓣术式。

TAVR是一种什么样的手术?王景峰介绍,TAVR的原理类似既冠心病支架植入术,通常在大腿根部动脉开一个2-3毫米的切口,通过导管将特制的人工瓣膜沿着动脉输送到病变的主动脉瓣位置,通过机械挤压将原瓣膜挤向周围,替换病变的主动脉瓣膜。

“TAVR疗效与传统的开胸手术相同,但无需开胸和体外循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独特优势,是治疗主动脉瓣狭窄的理想术式。”王景峰介绍。

刘伯住院期间,心血管内科团队尝试将他的心功能调整至更佳状态,以更好耐受手术。无奈药物对主动脉瓣狭窄患者收效甚微,刘伯心功能状态无明显好转。

王景峰和聂如琼认为,刘伯多年心衰,药物基本无效,继续等待不能进一步改善心功能,反而增加院内感染等不良情况发生可能,导致失去手术机会。于是,团队当机立断,决定尽快为刘伯实施TAVR。

术后心功能提高91%,不用吸氧睡觉

4月24日,王景峰再次组织心血管内科、心血管外科、重症医学科、麻醉科等相关学科多位专家参加会诊,共同制定了周密的TAVR策略。同时,体外循环和ECMO(体外膜肺氧合)等应对并发症的一系列措施也已准备就绪。

4月25日下午,手术正式开始。

在王景峰指导下,手术由聂如琼主刀,林永青和张海峰进行配合。同时,心血管外科教授华平负责切开股动脉创造入路,麻醉科副教授王飞负责麻醉管理,副教授郑韶欣负责术中评估心脏超声,副主任护师李国琪等负责护理配合。

同时,心血管外科教授杨艳旗则在手术室后备,以保障万一需要开胸手术处理时可以即刻就位。

由于刘伯病情迁延时间太久,身体状况太差,手术困难重重:主动脉瓣口狭窄十分严重,导丝要通过面积仅为0.5cm²的主动脉瓣口;主动脉非常弯曲,人工瓣膜要多次“拐弯”通过扭曲的主动脉;刘伯体重太轻,麻醉药量需要慎之又慎……

手术团队“见招拆招”,整个手术有条不紊完成。当瓣膜释放和扩张后,刘伯心功能和主动脉瓣狭窄相关血流动力学参数立即显著改善。经历3个多小时,手术圆满成功!

术后第一天,刘伯已经从麻醉中苏醒,不需要继续在重症医学科监护。术前不能平躺的刘伯,术后终于可以平躺睡觉。术前强化药物治疗均无法改善刘伯的心功能,术后反应心功能的化验指标提高了91%!这说明刘伯主动脉瓣狭窄的问题得到了解决,极大地改善了心功能。

术后一个月,刘伯回医院复查时说,自己再也不用吸氧睡觉,可以好好睡个安稳觉了!检查结果显示刘伯心功能指标非常好,连一直存在的胸腔积液也因为心功能改善而吸收得干干净净。

王景峰教授,TAVR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一种经微创治疗主动脉瓣狭窄的成熟术式。“传统的开胸手术创伤大、手术风险高,许多患者因为高龄、心功能差、存在严重合并症等原因无法接受手术治疗,而TAVR技术的出现,为这类患者带来了希望。”他表示。

【记者】李秀婷

【通讯员】 张阳 刘昕晨 张海峰

【校对】曹柏英

编辑 麦小华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