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大附属坂田学校:顺天致性,把每一个学生都放在心上

深圳大课堂
+ 订阅

阳春三月,在龙岗区教育局发起的春日赏花图鉴活动中,深圳大学师范学院附属坂田学校(下称“深大附属坂田学校”)荣登榜首,获得了最多的“喜爱”点赞。

为何建校仅5年的深大附属坂田学校,能获得家长和学生的普遍认可呢?走进校园,或许我们可以寻找到一些答案。

校园一景

深大附属坂田学校是深圳大学与龙岗区政府合作办学的一所九年一贯制公立学校。学校依托深圳大学丰富的教育资源、先进的教育理念及专业的管理制度办学,遵循“顺天致性”的校训,坚持“把每一个学生都放在心上”的办学宗旨,办学5年来成果丰硕,培育出一批又一批的优秀学子。

践行“养德启智”教学理念助力学生幸福成长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灵魂,如何找到德育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教导学生成为善良、优雅、快乐、幸福的人?深大附属坂田学校有自己的一套方法。

每天清晨来到学校,总会看到一位敦厚长者站在门口热情地迎接学子进校园,这就是深大附属坂田学校的校长冯立新。从建校伊始,冯立新校长每个工作日的生活,都是从这里开始的,这一站就站了多年。孩子们也深受感染,每天阳光自信,热情有礼地向校长向老师们问好。

深大附属坂田学校提出“养德启智”的教学理念,始终把学生的品行、素养教育放在首位。开笔礼、少年礼、入队入团仪式、毕业礼等仪式教育活动为孩子成长树立目标,指明方向;“变废为宝”“继承传统文化”“创意剪纸”等年级特色活动寓教于乐,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学习环保知识、保护传统文化;诚信教育、知恩感恩教育、安全与法制教育等系列主题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公德心、责任感;走进天安云谷、走进华为等社会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

学校艺术节上,学生们载歌载舞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成长的困扰成为父母们最关注的问题。学校不仅成立了家校社区共育指导委员会,还开设了智慧学堂。目前,学校已开展90余次家长培训,邀请多位市内外教育专家主讲幼小衔接、青春期教育、学习力提升等内容,为父母解答孩子教育中遇到的难题,帮助家长和学生共同成长。

育德于心,成德于行。家、校、社区携手一心,培养孩子品行、锤炼孩子意志,帮助孩子在未来人生道路上走得更扎实,走得更坚定。

 培养高素质教研队伍时刻铭记教育初心

在学校的每个办公室里,都能看到一幅题为“把每一个学生都放在心上”的字画,这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每位老师不忘教育初心的写照。

深大附属坂田学校有一支师德高尚、善励会导、业务精湛的教职工队伍。办学5年来,学校致力打造“儒雅之师”“研究型教师”,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改革与实验,实现教学能力和教师素养的双面提升。

学校聘请“广东省特级教师”“南粤优秀教师”“深圳市优秀教师”“深圳市学科带头人”连建平、梁凌老师等教育专家担任学校教学顾问全程跟踪指导,针对课堂教学质量、教学成果转化提出诸多宝贵建议,推动学校发展驶向快车道。

此外,学校还推出专注教师培养的青蓝工程、新星工程和领军工程,积极与省、市、区各名校开展交流与分享,为教师成长搭建提升自我的平台,让年轻教师得到更好的发展;学校每年设立专门的“奖教奖学基金”,奖励在课堂教学、班级管理、各类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教师,极大地激发了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5年来,深大附属坂田学校的教师们成长迅速,硕果累累,成功申请各级各类课题60多项,在全国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获奖数不胜数。全国“一师一优课”比赛中,肖细妹、孙菊芳两位老师荣获一等奖;宋文文老师在广东省“少先队说课比赛”中荣获特等奖。

建设智慧化数字化校园促进课堂教学变革

深大附属坂田学校坐落于天安云谷、华为科技城等高新技术产业圈,深圳创新创造的基因融于校园的血脉之中。早在建校之初,校长冯立新就提出利用大数据开展校园管理,构建智慧校园的想法。

作为“华为首批数字化校园试点学校”,深大附属坂田学校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校园生活的深度融合。学校引进云课堂、评价系统、物联智能系统、电子班牌系统、教育云平台等多个智能化系统。

在信息科技的助力下,校本课程的开设变得更加科学。在这里,学生参照高考填报志愿的模式来填报校本课程选课志愿,实现校本课程智能管理。同时,学校还可以通过选课人数、课后评价等数据及时调整教学,增设最受学生喜爱的课程。

学业质量监测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推进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措施。在这里,学生可从任课教师的文明形象、公平尊重、教学方法等多个维度评价老师,写出最想对老师、学校说的话。有了大数据分析的结果,老师能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优化教学结构,给出最适宜学生学情的教学方案,学生整体满意度大幅提升。

有了“大数据”的支撑,学校可以全面、真实、动态记录教育教学全过程,使精准教学成为可能,帮助学生更准确地认识、发展自我;帮助教师更精准地了解学生、改进教学。

开发个性化多元化校本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手工串珠课上,憨态可掬的小猪、惟妙惟肖的串珠盆景在孩子心灵手巧的制作中逐渐成型;童趣水墨课上,孩子们以稚嫩的笔触绘就他们对大千世界的童真想象;校园天台花园中,蔬果植物绿意盎然,孩子在老师的带领下接触自然,体验劳动收获带来的快乐。

这只是校本课程的冰山一角。一直以来,深大附属坂田学校积极探索以社团为载体的学生综合素养培养模式,开发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为学生兴趣培养和个性发展提供广阔的平台。

目前,学校开设86门校本课程,既有锻炼体质的篮球、攀岩、田径等课程;也有陶冶情操的口风琴、舞蹈、装饰画等课程;还有生活类的学生“大厨房”、丝网花及创新类的创意手工、无人机等课程。丰富的校本课程涵盖语文、数学、英语、音乐、体育、美术等十几个学科,实现普惠性和提高性的有机结合,让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此外,学校每年还举办学科周、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等活动。5月,正值学校一年一度的校园文化艺术节,学生们载歌载舞、青春闪亮。来自二年级的虾饺乐队演奏了一首《童年》,清澈稚嫩的童声如清泉流入每个人的心田;来自八年级的三位学生自创歌曲《没有题目》,以吉他弹唱的形式表达青春少年的忧思和快乐……

林女士读五年级的女儿刚刚在舞台上弹奏了一首古筝曲。她表示,非常感谢学校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社团课程,自己的女儿参加了合唱团、古筝课后,性格变得更加活泼开朗,也找到了自己的兴趣,发展了自己的特长。

丰富多彩的特色活动为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提供了平台,在这里,没有一朵花会错过“春天”。

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深大附属坂田学校正用教育实践回答这个问题。

【文/图】邓子良 万天亮

编辑 刘越亚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