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阿里司法拍卖平台上,57个“田七”系列商标,以及商标拥有者广西奥奇丽公司的名下房产、生产设备等资产正被打包拍卖,起拍价约1.63亿元。截至今日上午9点,奥奇丽公司的“打包式”拍卖报名与出价人均显示为“0”。一周后,如果无人“接盘”,田七系列将会进行第二次拍卖。
两面针、三笑、蓝天六必治、中华....除田七之外,近年来,不少人耳熟能详的国货牙膏也面临发展困境。在此过程中,有的持续十余年亏损,在竞争激烈的日化市场中艰难突围;有的被收购后失去独立性,渐渐从大众视野中消失。
云南白药牙膏是为数不多占据头部市场的民族品牌。但2018年底,云南白药牙膏也曾经陷入“使用处方药添加剂”的质疑,一度陷入信任危机。
公司多条生产线已闲置停产,董事长被列入限消名单
田七牙膏是国产牙膏老品牌,“拍照喊田七”等广告语也成为一代人的记忆。公开资料显示,2004年前后,田七牙膏厂商曾连续实现10亿元的销售收入,年销售牙膏4亿支。
广西奥奇丽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奥奇丽公司”)是“田七”系列商标的拥有者。该公司前身是广西梧州日用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最早成立于1996年,两年后更名。除了“田七”系列产品外,该公司还进行香皂、液洗、湿巾等领域日化产品的生产与销售。
2014年,因奥奇丽财务成本过高、资金短缺,田七牙膏被迫停产。
然而,近年来奥奇丽公司经营不善负债累累。田七牙膏的知名度与市场占有率也一路下滑。司法拍卖平台公示的评估报告显示,经现场勘查,目前奥奇丽公司位于梧州市工业园一路1号厂区内的机械设备多闲置停产状态。
评估报告书显示,在牙膏车间中,“除了1300制膏机及配套正常进行生产和维护保养之外,其他制膏机处于闲置状态。”此外,香皂车间中的两条生产线“外观局部生锈、脱漆、磨损,目前处于闲置状态”。另有洗洁精、湿巾等车间的生产设备也处于闲置或停运状态。
南都记者也注意到,2015年至今,奥奇丽公司身陷债务纠纷,多次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今年1月至今,梧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广州市越秀区人民法院等机构陆续公布十余条奥奇丽公司的被执行人信息,单笔最高执行标的超过1.24亿元。与此同时,公示的被执行信息也显示,奥奇丽公司董事长兼法定代表人曹旭侃被列入限制消费人员。
“田七”被打包拍卖 对竞买人提出多条要求
如今,陷入停产困境的田七牙膏将被拍卖。
阿里司法拍卖公告显示,广西奥奇丽股份有限公司的房地产、生产设备,“田七”商标等多项资产正在“打包”拍卖。这次拍卖是由广西梧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展,参与拍卖的全部财产评估总价为2.33亿元,起拍价约1.63亿元。第一次竞拍时间为6月11日。竞拍前,竞拍人需缴纳3260万元保证金。
南都记者注意到,此次拍卖标的具体包括奥奇丽公司所有的位于梧州市园区一路1号土地使用权、梧州市旺甫外向型工业园区A7、A8土地使用权及地上的房屋、建筑物,生产设备(牙膏、湿巾),“田七”57个商标等。
5月30日,负责此次拍卖的梧州中院工作人员告诉南都记者,此次拍卖为打包式拍卖,不接受单独购买商标或单独购买厂房设备的需求。其中,“田七”系列商标共有57个,评估价值为5000万元左右。为保证向竞买人顺利过户,也需打包式购买。
从商标到厂房,奥奇丽公司将被“一站式打包”拍卖。不过,“田七牙膏”却还有“重生”的可能。
南都记者注意到,此次拍卖对竞买人做出了多条要求。其中包括,竞买人需是牙膏生产行业全国前二十名或者与行业领先企业有合作关系。而且,拍卖成交后一个月内,在梧州厂区的生产线恢复“田七”牙膏的生产,不能在外地生产牙膏。此外,梧州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对买受人恢复牙膏生产给予优惠政策支持。
此外,今年5月8日,广西梧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滕志华曾进入广西奥奇丽公司进行执行督导,并表示“尽快处理拍卖企业的资产,吸引有实力的外来投资者购买,重新经营该品牌,让品牌重现往日荣辉。”
不过,截至今日上午9点,奥奇丽公司的“打包式”拍卖报名与出价人均显示为“0”。一周后,如果无人“接盘”,田七系列将会进行第二次拍卖。
或被收购,或持续亏损,国产牙膏如何突围?
两面针、三笑、蓝天六必治、中华....除了田七之外,近年来,不少人耳熟能详的国货牙膏也面临发展困境。在此过程中,有的持续十余年亏损,在竞争激烈的日化市场中艰难突围;有的被收购后失去独立性,渐渐从大众视野中消失。
和田七一样,两面针同样是起家广西的本土品牌,主打中药牙膏,曾创造多个行业第一。早在1985年,两面针中药牙膏年产销量就突破了1亿支,在国内牙膏行业中排名第一。2004年,两面针公司在上交所挂牌上市,成为国产牙膏第一股。
然而,近年来,在主流家化市场中两面针已经掉队。两面针公司的财报数据显示,2006-2017年,公司扣非净利润连续12年为负。2018年,两面针净利润虽然扭亏为盈,但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依然亏损,且“主营业务经营亏损,资金紧张”。从产品结构来看,2018年两面针酒店牙膏生产量是家用牙膏的4倍。
上世纪90年代初,国际家化巨头陆续进入中国,和民族品牌正面竞争。自此过程中,有的品牌遭遇了被收购的命运。1994年,联合利华拿下了“中华牙膏”的品牌经营权,虽然后续品牌保留了“中华”字样,但目前已是外企性质。另一品牌“三笑牙膏”本是江苏品牌,2000年和全球500强之一的美国高露洁棕榄公司合资成立了“高露洁三笑有限公司”。然而,合资后,三笑集团在牙刷、牙膏、香皂等产品领域不得使用“三笑”品牌。三笑牙膏自此从家化市场中“消失”。
南都记者注意到,近年来日化产品市场不断深化细分,不少国产品牌也调整经营方针,抓住“中草药成分、护理性的功能”等,将产品向中高端发展。
以云南白药牙膏为例,公开数据显示,截止2018年5月,云南白药牙膏市场份额为18.1%,在国内品牌中排名第二,同比增幅11%。虽然是为数不多占据头部市场的民族品牌,但2018年底,云南白药牙膏也曾经陷入“使用处方药添加剂”的质疑,一度陷入信任危机。
采写:南都记者 毛淑杰
编辑:张亚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