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坚持党管人才,加快建设人才强院工程,梅州市人民医院领导班子同德一心,深刻认识医院发展和创新必须紧紧依靠人才,汇聚人才,用好人才。因此,在应届毕业生的常规招聘外,对非应届硕士及以上高学历人才的招聘制度上,创新实行了“先试工,后面试”的招聘流程,取得了显著成效。
先试工再面试 人才供需精准对接
继续留在人才济济的省级三甲医院?还是去一家平台广阔,同样具有高竞争力的地市级医院?在此之前,拥有博士学位的朱莉举棋不定。2018年,她来到梅州市人民医院试工5天后心里有了答案,后来经过面试被黄塘医院录用。
“来的第一天就见了院长,感觉这家医院的平台很不错,全院上下有一种实干精神,我觉得自己过来肛肠科能够做出一些成绩。”正是这5天的试工,让医院对朱莉进行了直观的考察,同时让朱莉对医院有了了解,正是在相互认识的过程中,使朱莉对医院充满信任,对未来充满希望,从而选择梅州,服务黄塘。招凰引凤,医院的行政管理部门也向朱莉的高级工程师丈夫伸出了橄榄枝,并为其安排住房,现一家已扎根梅州,工作和生活其乐融融。
同样通过试工而果断决定留下来的,还有中医内科学博士、在站博士后、主治医师宋仲涛,他说:“感觉医院管理得很好,每个人都在认真做事。在我试工期间,不管是住宿、餐饮还是上下班的交通都得到非常周到的安排。我明显感受到每个人各司其职,每个流程都有专人负责,衔接得非常精细,很多医院达不到这样的管理水准。”三天的试工,让宋仲涛博士感受到自己留在黄塘将有所作为。在面试中,医院领导班子的前瞻规划以及对人才的重视也让他备受鼓舞,二者一拍即合。
梅州市人民医院人事科科长罗红燕介绍:“我们拿出爱才、惜才的做法和姿态,院长在试工第一天就和人才对话,有什么问题、顾虑,现场向院长提。”试工期间费用全报,医院各职能部门加班加点做好保障工作,向人才介绍医院特点,让人才宾至如归,也介绍医院对人才正式聘用后的考核和要求,尽量做到绩效明晰,一视同仁。
“先试工,后面试,展现的是该院高度重视人才的态度,也展现出医院对近年来发展成果的自信。”梅州市人民医院院长钟志雄说,医院对人才的招揽和考察无不展现着最大的诚意。
铸平台营氛围 释放来梅人才红利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作为广东省高水平医院重点建设医院,梅州市人民医院综合实力居全国地级城市医院第二十名,各项业务指标逐年攀升,2018年总诊疗量达178万人次,出院病人13.8万人次,开放病床三千多张。依托丰富的病种资源,较强的医、教、研能力,优越的制度保障,浓厚的创业氛围吸引了各类人才汇聚黄塘。
先进的设备也是吸引人才的重要原因。“一名麻醉专业博士来应聘,看到一款先进的麻醉设备我们有5台,需要的时候随时可以用,就决定留下来了。因为他原单位只有一台,而且每周限定使用。”罗红燕介绍,目前梅州市人民医院拥有西门子Prisma和Skyra 3.0T磁共振,PET/CT,医科达Synergy S和Versa HD直线加速器等国际一流的医疗设备,总价值约10亿元,在满足业务需要的同时,仍不断加大对高端医学科研型设备的引进。
医院除了加大设备投入等硬件建设,还不断完善“软平台”,也就是专业学科实力的建设。近年来,该院创建成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在高水平科研项目、重大技术攻关、重大项目申报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配套资金、场地、设备等优质资源,为人才充分发挥才能搭建良好平台。
廖红兴便是其中一名代表,他是由梅州市人民医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中山大学联合培养的博士后,2016年出站后继续留在市人民医院工作。2017年,他在医院的支持下,远赴德国骨科医院进修3个月。现在,他负责医院2018年五项重大技术攻关的一项,获得医院100万元经费支持,开展《早期髋关节疾病的保髋手术治疗系列技术攻关》。
检验科主任郭学敏博士在1998年来到医院工作,3年后离开梅州攻读中科院博士,先后到美国西雅图生物医学研究所进行博士后训练,而后被聘任为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教授,2018年重回“老东家”梅州市人民医院。在该院着力发展、重点建设的科学研究中心实验室里,回归后的她正紧锣密鼓地筹划着:“我今年准备申报广东省自然基金项目和国家自然基金项目,集中在感染与免疫方向的抗病毒和细菌耐药性研究,希望能利用现有的科研平台,紧密结合临床,为个体化的检验提供更好的实验数据支撑。”
建机制做服务 构建医学人才高地
梅州市人民医院自实施“人才强院”战略以来,在以钟志雄为班长的医院领导班子率领下,以“精准择优、刚柔并济、全面培养、激励干事”为抓手,吸引大量人才聚集,医疗技术创新、医学科研与转化、精准医学应用等能力持续提高,综合实力大幅提升。
医院领导班子致力于健全激励机制用好人才,设立科技奖励管理办法,建立人才考核评价机制、实行竞争上岗,从年薪、绩效、住房、福利各方面给予特殊倾斜政策,调动专业技术人员的科研积极性。针对各级各类人才特点制定工作目标,引导人才发展,加强目标考核和制定质量管控体系,使人才有目标守规矩,沿着质量、效率、效益并重的轨道健康发展。
医院尽可能把服务做得更好,以制度杜绝“寻租”行为,以服务暖人心、留人才。人才来试工或者面试时,钟志雄院长第一时间安排与他们见面,亲自抓人才工作,主动服务人才,及时了解人才思想动态,在生活上、配偶就业、子女就读等各方面给予无微不至的关爱,主动排忧解难,让人才有强烈的归属感,专心干事、主动拼搏,激励人才来院干事创业的热情,全心全意服务医院发展。
来院工作的人才们心里清楚,医院为他们提供平台,但也压实责任,在黄塘这片热土上,各科人才正以“百花齐放”的姿态,孕育着更多创新科研的医学成果。
肛肠科的朱莉博士介绍,她已经着手准备肛肠类疾病的无痛病房建设,将快速康复理念在科室落实,并开展了中西医结合治疗炎症性肠病等新技术;科研上已经申报了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广东省科技厅的课题,正在准备申报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而她自去年8月来院工作,至今也不足十月而已。
中医科的宋仲涛博士来院工作仅两个月,便开始琢磨怎么把中医适宜技术大力推广,来找他看病的群众也与日俱增。“在综合医院,中医师反倒可以高度专注于中医的深度和广度的研究和运用,把国医馆发扬光大,把中西医结合疗法在医院落地开花。因为,西医问题有大量的专家会诊和把关。况且,我们医院的中医科规模这么大,领导这么重视,中医药适宜技术在这里一定大有可为!”
人才主动力争上游,让梅州市人民医院成为粤东北地区医学人才干事创业的集聚地。目前,全院有正高职称94人,副高职称361人,中级职称521人,研究生学历274人。先后培养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名,享受市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名,市管拔尖人才11名,招收5名博士入站进行博士后科研工作。去年,院内自主培养的员工中,有2人取得博士学位,2人取得硕士学位,1人报读在职博士,305人报读在职硕士学位。
“人才像流动的水,我们就是守在河边的挑水工,有水流过时,我们赶紧舀起来,多舀一些,好好使用。”钟志雄形象地比喻道。现如今,梅州市人民医院人才济济,全体员工在“医院管理精细化,办医理念标准化、学科建设专业化”的发展战略指引下,自觉践行“规范诊疗、医术精湛、向上向善,和谐互敬,风清气正”的行为准则,团结拚搏,朝着高水平临床科研型医院,区域性医疗中心而努力奋斗。
【全媒体记者】张柳青
【通讯员】曾嵘 杨文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