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现代,佛山剪纸上演精彩“变形记”

活力非遗
+ 订阅

◎非遗保护的“广东故事”之剪纸篇

在广佛地铁佛山段每个站点的出入口,玻璃上都张贴着形态不同的剪纸造型,乘客们基本上可以从这些剪纸识别出这是地铁的哪一个站点,以及附近有哪些重要景点。

一把剪刀,几张红纸,看似简单的“装备”,放在剪纸传承人一双巧手中,却能剪出大千世界的绚丽多姿。

在中国,剪纸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在各种传统民俗节庆活动中,总少不了剪纸出现的身影。通过镂空与虚实相生形成的各色花纹图案,反映出国人传统的道德观念、实践经验、生活理想和审美情趣。直到如今,剪纸依然是中国人认知教化、抒情表意、娱乐交往常见的艺术形式。

▲饶宝莲《鱼戏》

地域文化的多元,也造就了剪纸流派的百花齐放。北派剪纸以形代物,粗犷有力;南派剪纸细腻写实,秀美耐看。其中,以色彩强烈、金碧辉煌、地方特色浓郁著称的佛山剪纸,以凿、衬、印、手绘等独特技法,成为南派剪纸的典型代表。

2006年,作为“广东剪纸”的重要组成部分,佛山剪纸走进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些年来,时代审美与技术的改变,既为佛山剪纸的传承带来挑战,也提供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新机遇。两代传人的坚守、研培计划的助力、公共艺术的介入,让这门古老的装饰艺术焕发新的魅力。

▶▶改良“复活”失传铜凿剪纸

佛山剪纸,分为纯色剪纸、衬料剪纸、写料剪纸、铜凿剪纸四大类,以铜凿剪纸尤为珍贵:它是佛山剪纸的独有品种,以当地特有的青铜铜箔制作而成,铜箔薄如蝉翼,风格高雅华贵、富丽堂皇,在众多剪纸门类中独领风骚。但可惜的是,随着佛山铜箔厂在上世纪70年代解散,这门剪纸绝艺长达30多年无人问津,几乎销声匿迹。

2009年,刚刚收入广东剪纸(佛山)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陈永才门下的一位女徒弟,为这门江湖失传多年的技艺带来了新的生命。她就是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来自梅州的饶宝莲。凭着师父保存下来的几张巴掌大小的铜凿剪纸,她反复摸索钻研,还跑遍了佛山的五金店和五金厂,只为找回佛山失传的凿纸工具与铜片。

▲佛山民间艺术研究社剪纸创作

经过一番艰难的试验,饶宝莲让铜凿剪纸成功“重出江湖”。她和师父共同完成长2.66米、宽0.20米的铜凿剪纸《佛山新八景》,成为当年世界最长的铜凿剪纸作品。作品中,人声鼎沸的祖庙、风景秀丽的西樵山、曲径通幽的清晖园等“佛山新八景”都得到了生动的体现。作品一举夺得“佛山工艺美术创新市长奖”银奖,有评论称其为“失落工艺的再度复兴”。

时代在进步,饶宝莲在复活传统的同时,也没有停止与时俱进的思考。现代的铜箔材料容易氧化,时间一长,整幅作品就布满黑斑。为了弥补这一技术缺憾,她在铜箔表面镀上了真金,营造出金碧辉煌的效果。她还吸收唐卡工艺,采用主体凸起、背景凹下的立体浮雕凿刻手法,使剪纸呈现刺绣般的质感。

除了技术的改良,饶宝莲还不断拓展剪纸创作主题,从传统花鸟拓展到现代建筑与人文景观。艺术创作的创新,也为佛山剪纸赢得来自五湖四海的粉丝。来自俄罗斯的“洋弟子”,就对铜凿剪纸的精湛技艺一见钟情,甚至不远万里来到佛山,向饶宝莲拜师学艺。

▲2015年6月2日,饶宝莲作为中国广东艺术团成员赴达萨摩亚进行文化交流活动

▶▶跨界探索佛山剪纸“新起点”

在佛山生活,你可能没有亲手接触过剪纸,但你一定“见”过剪纸:佛山每年重大的民俗活动与节日庆典上,如广东非遗周、秋色赛会巡游等,市民都可随处看见剪纸元素的身影。“这些活动深受佛山市民的欢迎,已成为当地文化生活的‘新传统’,也为佛山剪纸找到与当代社会的契合点。”佛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关宏说。

佛山剪纸与环境艺术相结合,成为佛山剪纸的新起点。在广佛地铁佛山段每个站点的出入口,玻璃上都张贴着形态不同的剪纸造型,乘客们基本上可以从这些剪纸识别出这是地铁的哪一个站点,以及附近有哪些重要景点。此外,佛山新城文化中心也将剪纸作为建筑外墙的设计主题,成为佛山市容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饶宝莲在佛山灯湖小学进行剪纸授课

广州艺博院陈列研究部研究员黎丽明认为,与北方剪纸相比,佛山剪纸具有更强的装饰性,“放在现代家居装饰、服装设计等领域也非常契合”。不少传承人工作室与相关文创企业,将剪纸创作精品推向高端旅游和文化收藏市场。采用“N+1”模式,与其他非遗项目结合创作跨界作品,也成为不少传承人剪纸创作的新尝试。

剪纸新产品的研发,需要工艺技术的改进,也需要生产流程的优化。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饶宝莲成立工作室后,聘请美术学院的教授参与图样设计,引入电脑制图工具绘制底版,为创意构图、打版、镂刻和上色等流程都分了车间,还设立了专门的门店和网店,充分提升“生产-流通-销售”各环节的效率。

为切实帮助剪纸传承人群文化艺术素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试点工作启动不久,佛山市非遗保护中心就派出3位青年剪纸传承人,前往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参加研修。2017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培计划”之“佛山剪纸普及培训班”正式在广州美术学院开班,佛山派出了30位青年学员前往参加。

▲清华培训班后邓春红的剪纸作品——《春晖》铜凿剪纸镇纸笔山

剪纸文化还融入佛山的校园文化建设。目前,佛山已建成5个剪纸项目的市级非遗传承基地(含传习所),大部分设在小学。佛山市第二十五小学是当地成立的首个剪纸传承教学基地。校长叶华明介绍,从2002年开始,校方将剪纸文化引进校园,每个班级每学期都会开设8-10节剪纸课。此外,学校还设有专门的剪纸社团。

随着剪纸课程的普及,“人人学剪纸,个个会剪纸”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佛山人的美好愿景。剪纸已成为佛山具有浓郁地方风情和时尚风味的文化logo。

记者 杨逸 刘长欣

实习生 赵雨珂 黄若锶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