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上名校⑤|实施课堂教学改革已10年!广州这所学校对新高考信心满满

广州教育头条
+ 订阅

带你上名校⑤

在广州大同中学录播室内,学生们6人一组“团团坐”,面对面热烈地讨论问题,老师在各组间走动,认真观察学生讨论的情况,偶尔稍加点拨。

这样的上课场景,在广州大同中学已是常态。2009年以来,该校开展了“生态自主课堂”的课堂教学改革,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激发课堂生态活力。如今,实施课堂教学改革已10载,广州大同中学已尝到甜头,面对新高考更是信心满满。

“学校的‘生态自主课堂’旨在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这正和新高考改革重视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方向一致。”广州大同中学党总支书记、校长袁闽湘说,在新高考下,学校将继续以党建为引领,深化教学改革,推进集团化办学,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广州大同中学的“生态自主课堂”。

党建引领:

“双培养” 工程涌现“四有”好老师

每周二下午,广州大同中学全校教职工都会参加“大同讲堂”讲座活动。

“优秀教师、优秀学者等在讲座上分享个人先进事迹,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升教师的师德水平。”广州大同中学工会主席、党总支纪检委员孙涛说。

学校发展以教师为本,教师发展以师德为要。广州大同中学以党建为引领,始终重视加强教师的思想道德建设,努力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

广州大同中学。

为此,广州大同中学打造了“两平台一讲堂”。除了“大同讲堂”,去年6月,学校成立了广州市白云区教育系统党校大同中学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成为凝聚师生的主阵地;去年9月,学校还成立袁闽湘党代表工作室,开展接访工作,及时解决师生的问题。

同时,大同中学开展“双培养”工程,将优秀、骨干教师培养成党员,将党员培养成骨干教师和名优教师,让广大教师争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

“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学生,‘德’比‘才’更重要。” 广州大同中学地理教师郑俊是学校的优秀教师,去年成为入党积极分子,正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他说,自己要坚定信念,全心全意为人民培养优秀学生。

广州大同中学物理教师唐强成为党员已一年多,作为一名任教14年的老教师,他发挥党员的模范先锋作用,在学校的“青蓝工程”中主动作为,以“师徒传帮带”的形式帮助青年教师成长。

广州大同中学。

以党建为引领,广州大同中学的教育教学水平稳步提高。目前,该校区级以上各类名师、骨干教师、名班主任达59人,占全体教职工总人数的37.3%,其中党员32人,占党员总人数的51.6%。

“数学老师陈雪玲经常主动‘催’我们向她提问,非常认真负责。”广州大同中学高一(2)班学生林浩楠说,陈雪玲老师“记忆力超群”,总能根据学生提交的作业记住每位学生的知识盲点,并在课上、课后主动辅导学生。“只有用心关爱学生的老师才能做到如此细致。”他感慨道。

“只有优秀的教师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袁闽湘表示,广州大同中学党支部计划每年将1至2名骨干教师培养成党员,将2至3名党员培养成骨干教师、名优教师,以党建为引领,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生态教育:

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在广州大同中学的课堂上,学生多数时候不是“排排坐”,而是以6人为一个小组“团团坐”,他们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观点碰撞、成果分享。老师们则针对学生自学和讨论未解决的学习问题,围绕关键点逐层设问,将知识延伸、拓展。

在为学生上物理实验课前,广州大同中学物理教师唐强要求学生从预习开始自主探究问题并带到课堂上讨论,自己寻找解决方案。实验课上,他让学生们一个个走上讲台,展示自己设计的独特的实验方案,以此培养学生可持续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在‘生态自主课堂’上,学生是主人,而老师更多的是发挥引导者的作用,这实际上对老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唐强说,大同中学的老师在课堂上总会注重点拨引导、关注全体,加强与学生交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和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广州大同中学的“生态自主课堂”。

自2009年开展“生态自主课堂”的课堂教学改革至今,广州大同中学已实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

同时,广州大同中学积极开展综合实践课程,让学生培养自己的体育、艺术、科技等特长,提高综合素质。

近日,广州大同中学国旗护卫队代表白云区参加广州市国防教育成果展暨中学国旗护卫队交流展示活动。28名大同学子迈着整齐有力的步伐,喊着嘹亮清脆的口号,自信地完成展示,让学校收获“优胜展示单位”荣誉称号。

国旗护卫队能有此优秀表现并非偶然,而是源于长时间的专业训练。在广州大同中学,每周三下午,学生们都会走出教室,享受多姿多彩的选修课程,国旗护卫队课程便是其中之一。

广州大同中学国旗护卫队代表白云区参加广州市国防教育成果展暨中学国旗护卫队交流展示活动。受访者供图

“在国旗护卫队,我们不仅接受升旗等日常训练,还会上很多国防教育课,开阔了我们的视野,增强了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国旗护卫队队员冯俊斌说。

广州大同中学的选修课程涵盖醒狮队、啦啦队、足球队、剪纸社、文学社等22门课程,可供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2016年,该校在“共筑家园”全国青少年建筑模型教育竞赛活动总决赛中勇夺3枚金牌,素质教育成果突出。

广州大同中学学生在2016年“共筑家园”全国青少年建筑模型教育竞赛活动总决赛荣获3枚金牌。受访者供图

“当前,广州大同中学建立的‘生态自主课堂’教学模式、多元课程评价体系、多元选修课程制度都非常契合新高考对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袁闽湘表示,学校的系列改革已为新高考做好了充足的准备,更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集团办学:

助力实现教育均衡

在广州市白云区新和学校,一到放学时间,不少“棋迷”学生就兴致勃勃地到小广场上的“棋盘桌子”下棋。

白云区新和学校的“棋迷”学生兴致勃勃地到小广场上的“棋盘桌子”下棋。

“以前,我们学校可没有这么多设施和活动。”八年级(2)班学生朱子莹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在新和学校就读,见证了学校2017年5月加入广州大同教育集团后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2017年5月,白云区以广州大同中学为龙头,成立了广州大同教育集团。近日,该教育集团新增广州市第八十一中学、广州市白云区人和第三中学、广州市第七十三中学、广州市白云区太和中学等4所成员校,成为“一家15口”的大家庭。

“广州大同教育集团是白云区成员校最多、分布最广的教育集团。”广州大同教育集团总校长袁闽湘介绍,广州大同教育集团的成员校横跨白云区的最南端、最北端,分布广阔;涵盖了小学到高中,学段完整;包含民办和公办学校,体制多元。

“特别是,不少成员校处于农村地区,发展基础薄弱,需要较大力度的帮扶。”袁闽湘说,因此,广州大同中学通过理念共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品牌共建等方式,提升集团内学校教育品质。

广州大同教育集团举行2019届初中一模研讨会。受访者供图

去年2月,广州大同中学原副校长周云科调任新和学校校长。针对学生学习和生活习惯较为懒散的问题,他利用自己曾在广州大同中学、景泰中学任职多年的经验,建立“开学一周习惯养成”“午休时间封闭式管理”等制度,带领新和学校实现跨越式发展,2018年中考成绩较2017年大幅提高。

同时,广州大同中学对新和学校的办学思想文化体系提炼、各项规章制度及学校章程建设给予大力支持,并对校园建设给予资金帮扶。如今,新和学校已建立起崭新的心语园、健体园,校园环境大大改善。

白云区新和学校学生。

“学校加入广州大同教育集团后,老师的变化很大。”新和学校总务处主任、化学教师刘秉乾说,集团输出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管理模式后,新和学校老师们的教学热情和技能大大提高。

“广州大同教育集团还积极走出去,扩宽朋友圈,和省内外更多学校交流学习。”袁闽湘说,为进一步提升集团化办学水平,切实推进集团化办学工作,今年4月,集团成员校校长一行11人到上海市大同中学、上海市光明中学、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3所学校学习集团化办学先进经验。同时,集团各校还积极参与粵港姊妹校教育教学交流活动,增进了粤港师生对彼此教育教学方式的认识,加强了两地师生的感情。

广州大同教育集团成员校校长一行11人到上海学习集团化办学先进经验。受访者供图

“今后,广州大同教育集团要坚定不移地走优质高效的集团化办学发展道路。”袁闽湘表示,要以集团化办学助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为破解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作贡献。

【校长访谈】

广州大同中学党总支书记、校长袁闽湘:

我是校长,但首先是教师

广州大同中学党总支书记、校长袁闽湘。

南方+:从教31年,你已成为校长多年,但一直坚守教学一线,上讲台为学生讲课,这并不多见。

袁闽湘:是的,这可能就是一种教育情怀,是对教育的热爱和坚持。我始终认为,我是校长,但首先是老师,所以我不舍得离开讲台,总想着多带一些学生,现在我仍在负责高二一个班级的物理课程。

事实上,坚守教学一线,让我对如何提高整个学校的教学质量有了更直观、深刻的体会和思考,这也有助于我更好地做好学校管理、教师管理、教学改革。

南方+:你如何带领学校做教学改革?有着怎样的教育理念?

袁闽湘:以生态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幸福成长,这是我一直坚持的教育理念。所谓生态教育,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激发人的潜能,尊重师生的发展需求,营造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健康的教育氛围,促进每一个生命都成长为最好的自己。

生态教育有着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思想,既关注学生当下的知识储备、技能与能力,更重视帮助学生形成终生需要的学习能力、创新潜质、价值观念与生活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健康、个性、和谐、可持续发展,让他们的生命幸福成长。

在生态教育中,我们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他们的核心素养,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从2009年至今,我们开展“生态自主课堂”的课堂教学改革已经10年了。从思想的转变到实践的落实,从观念的变化到方法的变革,我们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吃过苦,但更感受到了乐趣和成就感。如今,我们很高兴地看到,学校的“生态自主课堂”正和新高考改革重视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方向一致。

广州大同中学党总支书记、校长袁闽湘。

南方+:如今,你是广州市名校长,也是学生口中的“校长爸爸”,学生对你很敬爱。

袁闽湘:能得到学生的认可,对于我来说已经是最高的荣耀。2007年,我正式成为广州大同中学的校长,那时候学校名字还叫广州市第八十中学。

同年9月,在开学后的第一次全校升旗仪式上,我就把自己的电话号码告诉了全体师生,诚恳地欢迎大家把自己在校园生活和成长历程中所碰到的种种烦恼、困惑和问题向我反映,和我交流。

在那之后,很多老师、学生遇到大大小小的事情都通过发邮件和短信、写信等方式和我交流。我认真倾听大家的心声,和大家一起面对困惑,并尽最大努力帮助大家处理问题。

现在,很多老师、学生都把我当成好朋友,这让我非常感动。

广州大同中学学生在大同科创中心进行3D打印。

南方+:广州大同中学原名是广州市第八十中学,在2017年12月正式更名,此后对“大同文化”进行了更充分的挖掘,有何成效?

袁闽湘:广州大同中学创建于1947年,原名番禺私立大同中学,1968年更名为广州市第八十中学,2017年11月又更名为广州大同中学,这个校名更契合学校的发展历史和文化传承。

更名后,在回溯学校历史的基础上,学校不断完善“大同文化”特色课程的实施方案,充实了课程的资源。在深厚广博的“大同文化”的土壤中,我们进一步充实了学校“大同文化”特色课程。

如今,“大同文化”特色课程有四大特点,即国家课程中整合大同文化,德育活动中融入大同文化,校本课程开发切合大同文化,课程效果检测契合大同文化。

我们希望继续秉承“大同文化”特色课程 “平等公正,和谐共生”的办学理念,培养“崇尚公平,心怀公正,衷情仁爱”的现代公民,让学生终生具有“大同气质”。

广州大同中学学生在打篮球。

南方+:这12年来,在你的带领下,广州大同中学蓬勃发展。下一步,学校有何发展规划?

袁闽湘:首先,我们要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广州市白云区教育系统党校大同中学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袁闽湘党代表工作室、“大同讲堂”这“两平台一讲堂”的功能,大力推进“双培养”工程,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好老师,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生态自主课堂”的课堂教学改革已经做了10年,我们还将普及智慧校园应用,融合信息化手段继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成就更活跃、便捷、智能的课堂教学。

此外,作为白云区的优质学校,我们还将继续大力推进集团化办学,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让更多孩子“上好学”,这是我们的使命和担当。

我们要把学校打造成为“四园”,即生态公园、文化圣园、智慧校园、温馨家园,打造以民主、平等、开放、安全、和谐为核心,以追求师生和学校全面健康发展为目标的现代化教育。

【记者】马立敏

【图片】符超军

【视频拍摄】符超军

【视频剪辑】罗斌豪

【校对】居伟强

编辑 姚昱旸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