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蕉门河中心区市民广场周边
将全面升级!
市民广场两侧将形成双塔地标
还将新增小学、幼儿园!
日前,南沙规划和自然资源区就南沙蕉门河中心区市民广场周边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公开征询意见。该次调整涉及蕉门河中心区市民广场周边南沙DN0103、DN0107、DN0207共三个管理单元,位于进港大道与环市大道交叉口周边及市民广场两侧。调整后将有效解决市民广场周边地块历史遗留问题及优化市民广场周边整体城市空间。
片区调整后可容7252人口
根据调整,该片区将从高效紧凑土地开发、高品质场所与景观营造、交通公共服务配套加强等方面优化市民广场周边整体城市空间。
通过将市民广场两侧地块从文化设施用地调整为文化商务商业混合用地,商务用地、商业用地调整为商业商务用地;保留现行控规南北向绿廊级滨水绿带不变,南北向绿廊及滨水绿带进行优化调整,增加用地兼容性。
同时将沿进港大道两侧防护绿地由30米调整为25米,沿环市大道防护绿地宽度保持不变,将3.52公顷的文化设施用地调整为文化商业商务设施用地,原商业用地兼容居住调整为商业商务设施用地、居住用地独立设置,调整后,居住用地3.07公顷,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减少2.08公顷,绿地减少0.99公顷,达到区域平衡。
经过调整,该区域毛容积率由1.07增加至3.05,增加了1.98,计容总建筑面积由34.46万平方米调整为97.78万平方米,增加了63.32万平方米,居住人口为7252人。
市民广场两侧将形成双塔地标
高品质场所与景观营造是该次调整中最亮眼的部分,蕉门河中心区地标门户形象塑造将由合理布置形成的天际线来完成,地标塔楼高度由150米调整至290米。
沿进港大道建筑高度由80米调整至90-150米,沿路界面塔楼前低后高,增加沿街裙楼层次。市民广场两侧地块功能混合后,由原建筑高度24米调整为40-240米,形成双塔地标。
✕
该区域规划建设的图书馆、科技馆、市民中心、美术馆的外部空间,可通过中央公园实现有机融合。通过空中绿色廊桥将中央公园与金洲山紧密相连,共享空间的可达性实现最大化。
调整后,金岭一横路(海滨路-环市大道段)车行功能取消,市民广场南侧两地块合并为一地块,南北向道路按虚线控制。
资料图
扩大小学规模满足片区要求
在交通公共服务配套方面,新的控规在公共交通设施、慢行系统、地下空间、教育医疗等方面同步作出调整。结合15号线站点,通过步行通道与地下空间连通地块4和地块6,并在地块6内配置公交首末站,面积不低于6500平方米,全面提升该区域的公共交通可达性。
蕉门河中心区还将构建连续、舒适、无障碍的步行网络,沿进港大道、环市大道等重要街道的建筑界面,应在首层设置连续挑檐、骑楼或有盖走廊,形成风雨无阻的步行空间。
倡导地下空间的功能、交通、市政设施等方面与地面一体化设计和综合开发,鼓励片区内各地块地下空间与周边地块地下空间互联互通,按照规定落实各类用地配建停车指标。
资料图
在DN0107管理单元范围内,还将新增幼儿园一处,另于环市大道西侧、沙螺湾涌东侧新增一处小学,用于扩大环市大道东侧现有小学规模,满足逸涛东片区教育配套需求。
同时,根据《广州市城乡规划技术规定》配置教育、行政、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19处共计2.49万平方米。
编辑:Alice
来源:南沙新区报;记者 林丹贤
投稿邮箱:nanshanet@126.com
(本文由“广州南沙发布”原创发布,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公众号不得转载改编,欢迎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