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秒即可登记!深圳市人民医院器官捐献志愿者登记平台上线

深圳大件事
+ 订阅

报料有奖

南都深圳报料电话:0755-82121212

南都·深圳大件事讯 南都·深圳大件事讯 记者李榕 “我带着感恩的心来到这里,如果没有器官捐献者,就没有今天的我。”5月23日,由深圳市人民医院联合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共建的“施予受”器官捐献志愿者登记平台正式上线,深圳市首例原位肝移植患者芦国信回到了令他重获新生的地方并发表感言。即日起,公众可通过深圳市人民医院微信公众号登记成为器官捐献志愿者,仅需10秒即可快捷登记。

器官捐献:生命中最伟大的接力

“施予受”器官捐献志愿者登记平台在深圳市人民医院正式上线,今日上午,中国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理事长黄洁夫,深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吴以环,深圳市卫健委主任罗乐宣等出席了启动仪式。

南都记者了解到,“施予受”器官捐献志愿者登记平台成立于2014年3月,是国内首个器官捐献登记网站,截至2019年5月23日10时,已有931430名捐献志愿者成功登记。

启动仪式上,黄洁夫表示,深圳是在中国器官移植上做出了重大贡献的城市,深圳出台了全国第一部人体器官移植条例,希望深圳在器官捐献方面能够研究出全新的理念,全新的模式,影响全国。

活动现场,深圳市首例原位肝移植患者芦国信发表了感言。今年76岁的芦国信曾患有肝病20余年,已经发展为晚期肝硬化,合并多次上消化道大出血,几次被医护人员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如果不进行肝移植手术,存活5年的机会只有50%。深圳市人民医院为此专门成立了由15个科室组成的“肝移植工作小组”,为芦国信实施肝移植手术。2002年4月11日,经过4个半小时的手术,手术圆满成功。目前,芦国信的肝脏功能各项指标都非常正常,是深圳市人民医院肝移植术后存活时间最长的幸运者。

“最感谢的是器官捐献者,没有器官捐献就没有移植,也没有今天的我,感谢器官捐献者和家属,让我的生命延续。”芦国信表示,自己也将登记成为一名器官捐献者,到时候可捐献眼角膜,同时希望,深圳能有更多有资质的器官移植医院,让需要移植的患者不用跑北京、广州、天津,也希望移植患者的用药、医保问题可以得到解决。

深圳市人民医院院长邱晨表示,该平台落户深圳市人民医院,就是希望有更多的爱心人士关心和支持人体器官捐献事业,让更多患者有机会得到救治。

时隔13年,深医器官捐献再出发

深圳市人民医院早在1992年就成功开展了深圳市首例肾移植手术。2001年完成国内首例腹腔镜下活体供肾摘取术;2002年3月,成立“临床肝移植协作组”;2002 年完成国内首例夫妻间活体肾移植手术;2002年5月完成深圳市首例原位肝移植患者康复出院,至今健康存活;2003年2月组建“深圳市人民医院多脏器移植中心”,并列为院级重点学科;2003年9月23日成功完成广东省首例亲属供肝幼儿肝移植(也是当时全国首例次低年龄幼儿活体供肝肝移植);2003年12月,深圳市人民医院移植中心以高分通过广东省的器官移植准入评估,成为广东省首批可进行多器官移植的医疗单位;2005年6月,完成了院内首例心脏移植手术;2005年12月,市卫生局批准深圳市人民医院器官移植中心为深圳市“第三批重点医学专科”;2006年7月19日,成功实施了深圳市首例同种异体序贯式双肺移植术。

迄今为止,深圳市人民医院累计完成各种肾移植92例次,肝移植26例次,肾移植人、肾存活率分别达97%和95%,肝移植痊愈出院率83.3%,术后1、2年存活率分别为76%、56%,最长存活者已达6年。其中“腹腔镜供肾摘取活体肾移植(5例)”、“婴幼儿活体肝移植(1例)”都是目前器官移植领域内的领先技术,特别是婴幼儿活体肝移植当时是国内首例次低年龄的成功活体肝移植病例,其中1例肝移植患者已健康存活17年。

邱晨表示,此次“施予受”平台的启动对于深圳市人民医院来说有着深远的意义。作为器官捐献推广的重要阵地,深圳市人民医院有责任与国家一起推动器官捐献志愿登记事业的发展,让更多患者重获新生,为器官捐献和移植工作做出贡献。

“施予受”器官捐献志愿者登记平台登记方式如下:

①关注深圳市人民医院微信公众号;

②进入深圳市人民医院公众号,点击“便民服务-器官捐献”;

③进入“施予受”器官捐献志愿者登记平台,填写相关信息提交即可。

编辑:向丽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